105岁作家杨绛,被剃“阴阳头”、罚扫厕所,却成了1000万人的偶像:这位“先生”,到底有多绝?
“读杨绛的文字,就好像在聆听一位哲人讲述那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大家都说,杨绛就是世纪的奇女子。
她是中国作家榜上年龄最大的作家,年过百岁,却依然笔耕不息。
她书写的文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真、善、美和爱,让不少人从中得到慰藉和力量。
所以,我们爱她宁静淡雅的品质,也爱她温暖雅致的文字。
杨绛曾说过: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身为名人,她的一生并不平顺,经历过战争、动荡、病痛、死别……
可她却从不抱怨,始终怀着淡泊又坚韧的心,不慌不忙地走过了一个多世纪。
她的为人处世、思想觉悟,发人深省。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有人说:“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简与素。”
这就话用来形容杨绛再适合不过。
她和钱钟书一生创作了太多经典而又珍贵的文字,光是一篇亲笔手稿,价格就不菲。
但他们的生活却始终质朴、淡然。
早年间,杨绛在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时看到一句话: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这句话在后来一直成为她的至理名言。
她不求物质,只专心学术,每天多数的时间都沉浸在书海里。
房子不大,满屋子的书籍、资料和参考书,打扫得干干净净。
衣服不求贵、不求新,简单舒适就好。
有人拿其他作家与她比较,她一笑置之,不予理会。
每天都有无数媒体想要上门采访,她能推就推。
她最希望的就是不被打扰,只安心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后来女儿钱瑗出生,她和钱钟书给了女儿最好的爱和陪伴,但也始终教导她要质朴、纯真。
她在《我们仨》中写到:
“我们家,很朴素,我们仨,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对他们来说,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理。
她不喜欢过生日,在她90岁大寿时,为了避免被打扰,还专门去清华大学招待所里躲了好几天。
就为了谢绝大家的送礼和追捧,只过自己清静的小日子。
杨绛用她的一生在告诉我们: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或许,很多人一生中都在为了各种追求而奋力,到最后却因为得不到而失落迷茫。
她却告诉你:“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杨绛始终怀着一颗至纯至简的心,去节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保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她告诉我们,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
杨绛还有过一段扫厕的经历。
1958年,她曾被下放到农村改造。
当时的农村条件非常艰苦,大家都会以为她吃不消。
但她很快就适应了下来,和当地的农民一起下地、一起聊天,很快就和她们混熟了起来。
每天劳作,身上都是又脏又破的,但她却始终坚持每日洗衣服,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即使是劳作,也始终保持自己最好的姿态。
1966年的时候,她还曾遭过批斗,被剃了“阴阳头”,可她却没有哭哭滴滴,而是连夜做了一顶假发,第二天就戴着它出门。
之后,单位还故意安排她去扫厕所。
对于这种工作,很多人都会觉得是一种侮辱。
可她却没有丝毫的不平,每天将厕所打扫地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在遇到同事有困难时,她也能帮则帮,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境遇而悲愤、难过。
并且她还从这段锤炼中,收获和成长了很多,就如她后来写到的:
“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这还不是杨绛最难的时期,她最难的时期是在1997年。
1997年,她的女儿钱瑗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年,她87岁,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
而更难的是,88岁的钱钟书也同样因为病痛,卧病在床。
她怕钱钟书担忧,始终不敢告诉他这个消息,每天强装镇定,在医院照顾他,只盼望他能赶快好起来。
可无奈的是,1998年,他还是去世了。
接连失去两个最心爱的人,她说:“我觉得我的心被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如今,这世间只剩她一个人了。
很多人会以为她撑不下去,可当她回到家,看着这个家满满都是回忆,想到自己还有很多事未完成时,她开始开导自己。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在自己的消化和看开下,她很快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她开始整理钱钟书还未来得及发表的遗作,也开始挥笔书写后来感动无数人的佳作——《我们仨》。
这何尝,不是自己和丈夫女儿的一种联系呢。
杨绛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她能如此优雅睿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她从人生的经历中提炼出来的。
磨难也好、痛苦也罢,都是一种成长。
以平静、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天,不自卑、不抱怨,才能收获最平静自由的生活。
这才是拥有大智慧的人生。
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杨绛曾说过一句话: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一直让我动容。
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阶梯,眼前的东西,很多不过是过眼云烟。
只有做好自己,正视自己,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所以她从不把自己当成很了不起名人,待人始终和善、真诚,
她将所有前来拜访她的人都视为朋友,以礼相待,诚心以对。
曾有一家媒体在采访她时,为了当作纪念,杨绛特地送给了他一份书稿。
却没想到,对方竟然为了噱头和利益,要曝光她的这些书稿和一些书信,并进行拍卖。
杨绛知道后,大为生气,采取法律手段起诉拍卖方,并要求他们道歉。
她尊重读者,也尊重每一个人。
她不会为了名声,去炒作自己的作品,更不会允许别人用她的名义去谋取利益。
钱钟书去世后,她一直在整理他的遗作,并将还没来得及公之于众的作品发表。
最令人惊讶的是,她竟将自己和钱钟书作品的所有稿费,全都捐献给了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
用来支持家境贫困的学子完成学业。
世人都尊称她为“先生”、“老师”,但她却从不显摆自己,更不会以高姿态自处。
她说: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心中有大世界的人,更加懂得谦卑。
因为经历过万千世事的她们,渴望的不是世间的纷扰与波澜,而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学识渊博,在父亲的培养下,杨绛很痴迷于看书。
小时候,她父亲问她:“如果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回答:“不好过。”
父亲又问:“一个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苦恼地回答:“那这一星期都白活了。”
所以,在杨绛的童年里,书籍一直陪伴她长大,也是在文字的熏陶中,让她始终不卑不亢,知性淡雅。
因为书籍,让她的知识更丰富,她考上了清华大学,后又去英、法留学。
她经历过战争、动荡的时期,但她却始终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她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
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读书是她最大的一个爱好,也是她一辈子的习惯。
就算年过百岁,每天睡前她依旧还会读书。
她从书中得到了太多了精神食粮,如果看过她的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给我们展现的永远是平静、温暖而又有力量的内容。
她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将它们看淡、看清,从而去享受生活,历练生活。
当很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苦时,她总会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生活没有百分百完美,但读书却会让你变得更坚韧、更淡泊。
有很多迷茫、彷徨的人,也从她的文字中得到了这种坚韧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请记住,你以前读过的书,都会成就现在的你,而你现在读过的所有书,也都会成就未来的你。
所以,也让我们一起,跟着杨绛,去读好书,去跟着文字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啦,喵月精挑细选了6本书,想要送给大家,让大家在书中感悟、成长。
1.《罗生门》
2.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3. 《瘦身从早餐开始》
4. 《儿童教育心理学》
5.《新月集·飞鸟集》
6.《卡耐基三部曲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套装共3册)》
扫描海报二维码
参与活动就能0元包邮领取
▽
很多时候,你那些义无反顾的执着,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坚持,最终都将成为浮云。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你要明白,世界不会为谁而停留,一切也终将成为过去,放不下、舍不得,只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在本书中,弘一法师教你如何放下那些阻碍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执念,如何快速获得幸福自在的人生。
儿童对客观现实的看法和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
5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出版90年来持续畅销,父母和教师的案头读本。
一本书破解儿童的语言及行为密码,培养心理健康、高情商、高智商的儿童
5个真实案例、15种儿童常见问题——为父母、教师揭开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
帮助教师认识、疏导儿童心理问题,帮助父母理解儿童行为,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