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将军回乡录|1949年:将军首次回枞阳

黄镇夫人朱霖逝世,享年101岁

黄镇将军回桐城(1958年)

近日,黄镇将军夫人朱霖(1920-2021)辞世的消息传至将军故里,家乡人民深切悼念和缅怀将军夫妇。黄镇将军夫妇家乡情结厚重,生前非常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乡亲们永远铭记心间。贤哲虽逝,风范长存,感今忆昔,怀思无限。应“六尺巷文化”公众号提议,文乡枞阳和六尺巷文化两个平台联袂摘录发布《黄镇将军回乡录》系列回忆文章,藉此对黄镇将军夫妇致以共同的怀念和敬意。

踏上故乡红土地

1929年,黄镇在浮山中学任国画教师,因支持进步学生而被解职。腊月三十晚上,他愤然离开家乡,辗转上海到北京,经历冯玉样部任职、宁都暴动、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戎马倥偬几十年。
黄镇的弟弟黄彬是新四军七师五十五团副团长兼政治部主任。五十五团是七师主力。1941年,黄彬随团政委到江南接收地方部队和检查工作,回程途中,夜间由江南过江到刘家渡,木帆船离长江北岸百十来米,遇到日本鬼子熄灯航行的兵舰突然袭击。战斗中,木帆船沉没,黄彬光荣牺牲。
弟弟牺牲了,黄镇的家里有弟媳,有侄儿侄女,有姐姐,有长辈小奶奶。黄镇二十年没有回家了。1949年11月,黄镇因公到华东,办完工作后,请了几天假,回家看望他们,也看看二十年未见的乡亲。
黄镇将军到了芜湖市,在市长江靖宇的陪同下,来到居住在芜湖十里长街索面巷的老乡、桐城中学老校友周平的家。在周平的家里,周平对黄镇说,您跟共产党搞革命有前途,我以前相信过国民党,不行了。黄镇将军向他阐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并对周平说,听说国民党败退时,你不愿到台湾,相信共产党而留了下来,这很好。你是高级知识分子,国家搞建设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以前是普济圩经理,很熟悉普济圩。我将提议你到北京开会,研讨开发普济圩事宜。听了黄镇的话,周平很高兴。黄镇将军走的时候,周平彬彬有礼相送。
黄镇将军在芜湖找到了黄山村黄家凹庄子的老乡,请他一道回黄山村。这个老乡愉快地接受了邀请,高高兴兴做向导。黄镇的家乡坐落在大别山东向余脉三公山南麓,地处桐、 无、庐、舒革命根据地前哨。这里山连湖、湖通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平天国洪秀全杀掉杨秀清以后,太平军将领石达开愤然率军前往四川,就是经过黄镇家门前过去的。
黄镇的家乡是一条很好的行军路线。这里的人民,仇恨国民党反动派,仇恨日本鬼子。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块土地上的劳苦大众就跟着共产党闹革命。1929年,这里的地下党直接和上海党中央周恩来联系。1932年,黄镇的弟弟黄彬领导和发动了“周潭立夏节"起义,给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周潭立夏节”的起义者,后来大多成为新四军的骨干。黄彬也奔赴长江岸边,组成了沿江大队,开始了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黄镇的家乡创建了三公山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向东威胁南京,向西直逼武汉。军事部署,东连罗炳辉的新四军二师,西接李先念的新四军五师,南通新四军军部,把皖东、皖中、皖西、皖南等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三公山根据地的游击健儿活跃在江淮河湖之间,战绩辉煌,并扼守了皖江通道,日本鬼子前进不得,后退无路。中将林维先领导的新四军挺进团,在这里打了许多漂亮仗,大量歼灭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黄镇家乡的优秀儿女,大多参加了人民的军队,使根据地的部队不断壮大,陆续开赴山东战场和东北战场,为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打死张灵甫和解放全东北作出了贡献。
黄镇家乡的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了很大牺牲。1941年,国民党一七六师纠集杂牌军以二十倍于我新四军七师五十五团的兵力,偷偷靠近五十五团驻地。黄镇家乡的人民发现后,飞速前往三公山五十五团团部,通报了敌情,五十五团有两个多营得以突围。要不是情报送得快,七师主力五十五团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五十五团大部突围,敌一七六师恼羞成怒,大量捕杀无辜群众。敌五二八团团长周雄把随便抓来的老百姓,绑在横埠河的大树上挖心饮酒。黄镇家乡的人民在白色恐怖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就是这个敌一七六师,又在离黄镇出生地不到四公里的后方乡,犯下了滔天罪行。一天早晨,一七六师包围了我游击大队,在地形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四百多游击队员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战斗到最后,大队长和剩下的战士手拉着手唱着《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谱写出英雄战士视死如归的壮丽诗篇。
牺牲在枫沙湖上、陈瑶湖中、白荡湖畔、菜子湖边、三公山脚下的三千多优秀儿女,他们的鲜血洒遍了枞阳大地,染成了红色的土地。
枞阳县横埠镇
黄镇将军从芜湖坐小轮船到桂家坝。他从轮船上了岸,一踏上故乡的红土地,就闻到了故乡红土地散发的芳香。大地是红色的,庄稼是绿色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村庄点缀,飞鸟翱翔,好一幅美丽的画卷!多么壮丽,多么诱人。黄镇将军深深地吸了一口故乡的新鲜空气,格外舒畅,格外清心。他慢慢地走在故乡的红土地上,他对这块红土地是多么的熟悉,又曾经是多么的向往。
桂家坝到黄山村有几十华里的路程,阡陌纵横,水道交错。黄镇将军走在这块红土地上,想到了横埠河。横埠河这个名字,他感到那样的亲切。青少年时代,到桐城上学,他走横埠河;到浮山教书,他走横埠河;由双井边上街,他也是走横埠河。横埠河,故乡的横埠河,黄镇心中的横埠河。黄镇将军到了横埠河,就停下来会见这里的乡亲。
黄镇将军只身回乡,华东军区不放心,派了一个排随身警卫。黄镇将军在横埠河会见乡亲,部队就布了岗哨。
黄镇到了横埠河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村民蜂拥而至,都想看看黄镇,和黄镇谈上几句话,握握他的手,却被岗哨所阻。布岗的事,黄镇一点不知道,村民向他反映后,他笑容满面地来到战土面前,轻言细语地说:“这里是老区,是家乡,不要布岗。”
岗哨拆除了,村民们拥到黄镇的身边,和他亲切握手,和他亲切交谈。握不上手的,谈不上话的,就钻到人缝里牵牵黄镇的衣服。牵不到衣服的,就爬到树上,把黄镇看个够。
关于布岗,乡亲们说,解放军打过长江才几个月,广东、广西还在打仗,云南、贵州、四川也在打仗。这个时候,黄镇将军回到家乡,警卫战士布岗是对的。黄镇将军叫战士不要布岗,和乡亲们亲切会面,是他不顾自身安全,非常热爱家乡、非常热爱乡亲的体现。黄镇真了不起!
红土地的乡亲是通情达理的。

将军故里:双井边

重逢双井

双井边有个美丽的双井。
黄镇将军已经二十年没有看到这个双井边人不可缺少的双井了。他回到故乡,一定要看看双井。参加革命前,他只要是在双井边,就得和双井打交道。吃水,到双井中的一个井里去提;用水,走向双井的另一个井。双井边人天天吃用双井里的水,双井都能把地下水渗透上来补充,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双井边人若是不天天走向双井,双井就会死水一潭,没有了生命。双井边人是离不开双井的,双井也是离不开双井边人的。双井和双井边人是互相依存的。
双井是自然景观,是一个独特的最点,是双井边的重要标志。双井边人喜爱双井,热爱大自然的黄镇将军更是喜爱双井。
黄镇将军站在双井旁边,眼望双井,脸上露出了笑容。

敬上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黄镇将军戎马倥偬,不知道父母安葬在什么地方,回到双井边,得知父母坟墓在黄家凹东边的虎形山上,很是高兴。乡亲们都要他去看看,他就顺着民情民意,对乡亲们说:“敬上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我去看看。”
黄镇将军是孝子,从小就孝顺父母。解放后,他四次回到双井边,每次都步行到虎形山,拜谒父母坟墓。

接受乡亲的请求

黄山村地处大别山支脉三公山南麓,地域广大,部分自然村落伸进大山之中。三公山崇山峻岭,林木密布,是野兽栖息的地方。成群结队的野兽经常下山,危害黄山村。危害最大的是野猪。糟踏庄稼,咬坏耕牛,拖走猪、羊、鸡、鸭、鹅,啃掉和毁坏稻谷、山芋、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乡亲们向黄镇将军诉苦:他们一年辛辛苦苦耕种出来的粮食,都被野猪毁得精光。不能制服野猪的危害,黄山村村民就要迁移了,不迁移就得饿死。乡亲们请求黄镇将军上山,把野猪统统打死。乡亲们说:“我们天天盼望您回来,帮助帮助我们,您就帮助我们一回吧!”黄镇无法推脱,答应把野猪赶跑,保护庄稼。乡亲们这才离去。
黄镇将军认真考虑了赶跑野猪的方案。他亲切地对警卫战士说,乡亲们要我们把野猪统统打死,这是不可能办到的。野生动物要受到保护。但是,成群结队的野猪大量毁坏庄稼和伤害牲畜,乡亲们生活有了困难。乡亲们请我们帮忙,是可以理解的。我答应了他们,把野猪赶跑。野猪生活在大山密林之中,赶跑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必须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杀一儆百,以赶跑为目的。
黄镇将军把野猪的情况向战士们作了介绍。他说,野猪毛是棕褐色的,嘴巴长长的,低着头直跑。野猪很厉害,它看到目标,勇往直前,用嘴攻击,所向披靡。前进道上,大树挡路,野猪都能用嘴拱断。要制服野猪,选其侧面进攻,还要隐蔽好。野猪如若发现目标,就会疯狂地扑上来,这就十分危险。打野猪非要一枪击中要害,不这样,就有可能被野猪伤害。
战士们上山寻找野猪的踪迹,很快就发现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低着头直往山下跑。战士们隐蔽好,向野猪开了一枪。这一枪打得准,野猪受了重伤。凶悍的野猪没有马上倒下,拖着受伤的躯体,苟延残喘地在一个山沟里躺下了。战士们高高兴兴地把那头野猪抬下山来。
黄镇将军看见战土们的收获,亲切地对战土们说,你们辛苦了!你们的任务完成了。
凶猛的野猪被击毙,从那以后,野猪和其他野兽再也不敢下山骚扰黄山村了。黄山村村民安定地生活下来。

开了黄家祠堂门

黄家祠堂是黄镇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他决定去看看。乡亲们听说黄镇要旧地重游,选派了有威望的老农和有见地的回乡知识分子到黄家祠堂迎接黄镇。
黄家祠堂很壮观,四进,有门楼、大厅、第二厅、第三厅。门楼两层,底层大门两边有两间底屋,上层是望江台。望江台中间直通,里外都能观望。望江台两边是格子房,雕刻艺术精美,顶上短柱子是荷叶和托,格子门上有蝙蝠蚕寿。
黄家祠堂建筑,布局合理,造型别致,环境优美。大门前,有合抱粗的四棵柏树,南门侧也有合抱粗的槐树,槐树下有两个玉红色的大石礅子。柏树前是一口大塘,祠堂大门对着塘埂。塘的前面是茂密的柏树林,里面有黄家祖先的墓地。青松翠柏如画,景色迷人。黄家祠堂后面是群山环绕,村庄点缀。大别山支脉牛角尖直指蓝天,成为黄家祠堂的天然屏障。
黄家祠堂是办学的好地方。1913 年,黄家山第一所砺须小学在这里诞生。砺须小学是黄家户下办的,办学正规,学生统一着装,校风校貌好,学生会唱歌会跳舞会体操,办学相当活泼,蜚声山内山外。
黄镇就是从这里走向桐城中学,走向上海美专,走向新华艺术大学。
黄镇将军一身戎装来到黄家祠堂。村民代表开了祠堂大门,热情迎接黄镇将军。黄镇将军很激动,和乡亲们一一握手,同他们亲切交谈。乡亲们为表示心中的喜悦,开了中门,并在第三厅祖宗牌位前烧香烧纸。这是厚礼接待的民风民俗,不能强行制止,若强行制止就是不尊重他们,不尊重他们是要大伤感情的。黄镇将军了解这些民俗,没有说什么。
黄镇将军召开了村民座谈会。在会上,他风趣地说,有人说共产党无情,不是这么回事。我坐船到大通,一望到牛角尖,就在船上乐得直跳。共产党人是有感情的。将军的亲切话语,使得村民都把心里话对他说,把家乡的情况讲给他听。黄镇着重谈了办学问题。他说,黄山村没有公立小学,要快办公立小学,多多培养人才。他请乡亲们把教育办好,把家乡建设好。他说的都是家乡话,没有空洞大道理,乡亲都听得很高兴。
座谈过后,乡亲们留黄镇吃便饭。便饭五桌,中间圆桌,四周方桌,餐桌上人们亲如一家。
黄镇将军回京不久,安徽省桐庐县(次年改湖东县,后改枞阳县)于1950年在黄家祠堂办起了县立第十小学。这是横埠区惟一的一所公办完小。原砺须小学得以恢复,改为红灯分校和高岭角分校,都是公办。从此,黄山村没有公办小学成为历史。

我推荐你们上大学可好

黄镇将军回到双井边,随行警卫战士住在享堂大屋里,他自己住在自家草屋里,便于接待乡亲。
远近村庄找黄镇的人很多,知识青年上门的更多。知识青年找黄镇,都想黄镇带他们走。黄镇将军对知识青年的来访很高兴,亲切地对他们说:“我推荐你们上大学可好!愿意的话,在我这里报名。报名的人多了,我就开个集体介绍信,介绍你们到华东军政大学去学习。”知识青年很受感动,愉快地报了名。有个青年叫吴纯一,汤庄人, 母亲是双井边人。吴纯一找黄镇将军的时候,黄镇将军在吴纯一的老师黄董南家里。黄董南叫吴纯一在黄镇将军身边坐下。吴纯一坐下后对黄镇将军说:“我想跟您走----上华东军政大学我也去。”“啊!”黄镇将军从座椅上站起来,和吴纯一亲切握手,问他多大年纪,什么文化程度。“二十二岁,刚从安庆一中毕业。”黄镇高兴地说:'好!”便从荷包里掏出蓝色封面小笔记本,把吴纯一的名字记了下来。记好后,亲切地对他说:“我回去走南京过,到军政大学问问校长,什么时候招生,什么时候报名,再写封信回来,你们就去。”
陆续报名到华东军政大学的知识青年有四十多人,黄镇将军逐一审查,认真挑选,选中了黄海、吴马来、黄贯昌、 吴纯一等十三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后来,吴纯一的父亲生病需要照顾,他因此而留下了。黄海、吴马来、黄贯昌等十二人前往南京,如愿以偿地上了华东军政大学。
跨入高等学府的这些知识青年,经过军政大学的培育,学有所成,成为新中国的一代接班人。黄海在安徽省政府工作,后来又当了省人事厅副厅长。吴马来在河北省邯郸市工作。黄贯昌等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建树,作出了贡献。

化干戈为玉帛

黄镇将军走访群众归来,正准备歇息。这时,有人来报,说是高岭角人和黄家凹人要打架,请黄镇将军出面过问。黄镇将军说:“地方政府处理为好。”来人着急地说:“恐怕压不住。”黄镇将军感到问题严重,沉思片刻,决定去试试。
高岭角人和黄家凹人主要是为争夺马鞍山西边的一块山场。山场原属高岭角庄子的,但山场坐落在黄家凹。高岭角人每年秋季上山砍柴,常和黄家凹人发生纠纷。久而久之,矛盾激化,双方要动干戈。这里封建势力严重,遇到利害冲突,无政府主义就会表现出来,形成过激行动,危害很大。黄镇将军深知这一点,决定赶快把苗头打下去。
黄镇将军说要找地方政府领导一道去,可来人说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只好快步赶到了高岭角。黄镇把两地的头面人物请到谈判桌上。谈判开始,气氛很紧张,屋里一片寂静。半个小时后,双方各说各的理,都认为心里窝火,要出气。谈判两个多小时,黄镇将军先是一言不发,仔细倾听双方的发言,情况知道得差不多了,才平心静气地说:都是本地人,本家人,有事好商量,动武要不得,死了人要负责的。谁负得了这个责!我们关起门来是一家人,自家人的事,自家人来解决。不要把事情搞大。谁搞大了问题,谁都是没有好处的。大家都知道和我们相邻的周家潭一带,章家与周家经常互相打斗的事。章家与周家一打起来,就不得了,流血、死人。听说你们两个村子都计划好了,“全民皆兵”,谁指挥,谁打头阵,也都安排好了,准备死人。这还了得!要想一想,死的人算什么?比不上一根稻草,比不上一根鸿毛。我相信,事后你们一定后悔。后悔有什么用?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何不事先理智!
黄镇将军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双方代表却不为所动,谈判陷入僵局,大有非战不可的架势。在这种情况下,黄镇将军仍然耐心做思想工作,希望双方保持克制,化解矛盾。双方似听非听,大有不打不善罢甘休之势。黄镇将军是我党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善于做思想工作。今天的场面,他感到棘手。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做工作。直到他认为自己的说服教育不能消除动武的局面时,他站起来,大声宣布:“谁要是不听劝阻,胆敢动武,我就建议地方政府,把为首的先抓起来!”他那洪亮的声音,震撼着高岭角大地,好久好久,回响在谈判代表的耳边。谈判代表是知道黄镇脾气的,他这样郑重宣布,肯定是不会客气的。高岭角人和黄家凹人退缩了,慑服了。从此不再提动武的事了。
一场干戈化为玉帛。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还在东乡广为流传。

走访六家墩

“黄镇来了,黄镇来了!”
六家墩父老乡亲欢呼跳跃,奔走相告。
黄镇是从双井边步行到六家墩的。乡亲们见到黄镇,拥到他的身边,问长问短,问这问那,亲如一家。黄镇向乡亲们微笑,向乡亲们问好,向乡亲们致意,和乡亲们握手,挨家挨户访问。有一个小孩跑到黄镇跟前,黄镇亲热地摸着小孩的头,小孩一动也不动,很是快乐。
黄镇来到黄天虹的家,坐下来和大家谈心。这年长江发大水,桐庐县沿河洼地被淹,群众生活很艰苦。乡亲们把闹灾荒的事说了,黄镇说,人民政府从外地调来了大米,帮助灾民度过灾荒。困难是暂时的,以后就好了。
六家墩是黄山村的一个自然庄子,南距横埠河一华里,偏北是黄凤自然庄,东临横埠河大涧,与双井边隔涧相望,西是平山丘陵。这里有山有水,是个美丽的地方。黄镇少年时期上横埠河街时,常从六家墩经过,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
黄镇要走的时候,乡亲们再三挽留他吃午饭。黄镇推辞不掉,只好留下。六家墩的老年人,知道黄镇喜欢媒子鸭蛋,特地煎好,真心实意要黄镇品尝。乡亲们还煮了糯米饭,黄镇端上碗,随行人员拿镜子对着碗里照。黄镇说:“不要照,是家乡。”同来的几个战士都高高兴兴地吃了糯米饭。糯米饭又白又香又糍。
这是一顿美味的家乡饭。

母子情深

1949年11月的一天。
黄镇将军从双井边向东走去,踏着田野的泥巴路,爬上横卧的小山冈,穿过茂密的树林,沿着弯弯的山道,顺着山坡慢走,一步一步往前行。走着,走着,他终于来到吴家桥。吴家桥村西有座大桥,东西走向。黄镇将军过了大桥,南拐直走,再折向东,来到了左宏富老奶奶家。黄镇进门,就喊“妈妈”。“妈妈”愣住了。好久,好久,她才激动地说:“小儿,你回来了!”
老奶奶是黄镇将军小时候的干娘,干娘很疼爱黄镇。黄镇自参加革命,干娘就没见过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今天,黄镇站在她的面前,她是多么的高兴啊!
干娘慌忙拿了七八个鸡蛋,快步到厨房,忙着煮糖水蛋。不一会,糖水蛋煮好了,干娘要黄镇吃下。黄镇说,在双井边吃过了,干娘怎么也不放。
黄镇坐在干娘身边,和干娘亲切交谈。干娘说,他曾寄过一套卫生衣和一笔钱,第一次寄来,单子上写了“黄镇 寄”,她不敢收。东西和钱一直放在邮局。第二次接到补写的信,单子上写了黄镇小时候的名字,她才收了。
黄镇喜欢干娘家房子西边紧靠窗口的一棵大白果树。他走近白果树,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黄镇小时候在干娘家边上学的时候,放学回来,常在白果树下采摘白果子吃,口里还唱着儿歌:

小雀子衔白果,

不要衔给他,

快快衔给我。
吴家桥是桐东革命根据地腹地,新四军移师山东后,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残酷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人民生活极其困苦。1949年,吴家桥山洪暴发,长江发大水,江堤溃破,灾荒严重。黄镇知道这些情况后,对家乡深表关切。
黄镇走的时候,干娘含着热泪送出了村子,送到了大桥。在桥上,干娘说了许多关心的话语,黄镇请干娘留步,缓缓下桥。黄镇边走边回头,不断向干娘挥手。到了拐弯的地方,黄镇再向东遥望,干娘还站在那里,目送他归去。
黄镇回到家里叫朱霖给干娘做了一条棉裤。干娘每月的生活费黄镇照寄,一直持续到她离开人世。1957 年,干娘谢世,噩耗传到雅加达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黄镇大使十分悲痛,哀悼之中,寄回六十元人民币,作为干娘的安葬费。
黄镇小时候得到干娘八年的抚育,全国解放后,黄镇赡养干娘正好也是八年。这真是历史的巧合。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黄杨树子赋并序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1],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僻,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2],而樵夫野老又不知甚惜,作小赋以歌之. 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3]:景阳之 ...

  • 故事 | 镇宅龙

     镇宅龙  我们那个片区开始拆迁了,母亲死活不愿搬离院子,天天搬个凳子在院中的水井边坐着,一坐就是一天. 我们都劝她,说:到时候这口井也得填了,这地方勘测之后说不定以后会修高楼大厦,咱们顺应时代发展, ...

  • 民间故事:木匠五岁儿子失踪三天,老黄狗刁走木匠墨斗,儿子得救

    故事发生在宋朝仁宗年间,在开封府的西郊有一家百年老店,名叫"木匠张家具行",到了张本善这已经是这个家具行第四代传人了,因为木匠张家具行的家具做工精细,雕饰精美逼真,深受附近乡邻的喜 ...

  • 郑平 || 故乡的老井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三厂记忆,二十一

    井边吕氏 曹家北邻是小滑头家,他们二家共享一个院子.小滑头家很窄小,进去后感觉家具什么的把所有的空间都挤满了.有一次去他家玩,那个碗橱就在头顶上,小滑头从里面拿出一个罐子,打开一看是放红糖的,他直接舀 ...

  • 黄镇将军回乡录|1961年:将军第二次回枞阳(下)

    黄镇夫人朱霖逝世,享年101岁 黄镇将军回乡录|1949年:将军首次回枞阳 黄镇将军回乡录|1961年:将军第二次回枞阳(上) 黄镇将军回桐城(1958年) 黄镇将军回桐城(1980年) 近日,黄镇将 ...

  • 黄镇将军回乡录|1961年:将军第二次回枞阳(上)

    黄镇夫人朱霖逝世,享年101岁 黄镇将军回乡录|1949年:将军首次回枞阳 黄镇将军回桐城(1958年) 黄镇将军回桐城(1980年) 近日,黄镇将军夫人朱霖(1920-2021)辞世的消息传至将军故 ...

  • 【文物鉴赏】宋康年 | 黄镇将军的一幅长征素描画

    作家简介:宋康年    (文物鉴赏)   黄镇将军的一幅长征素描画 中国考古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究员 宋康年 前不久,笔者有缘参观安庆市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很受教育.它展出的一本<长征画 ...

  • 黄伟成:邵东观音阁黄红将军的一些事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 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邵东观音阁黄红将军的一些事 黄伟成 黄红将军是我邻村的,按辈分我喊老兄,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我 ...

  • “祝福家乡 我爱东阳”!9位将军回乡参加第三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

    "家乡的水最甜,家乡的空气最香,家乡的人最亲."19日,回到东阳的陈士辉少将开心地说,近几年,他每次回到家乡,都能看到新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 当天,陈士辉.蒋忠良.厉江潭.黄柏富 ...

  • 什么是杂号将军?什么又是名号将军?

    前言:杂号将军和名号将军到底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两汉三国的将军分为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比如有人说赵云就是个杂号将军,那到底什么是名号将军什么是杂号将军呢,简单来说,名号将军也叫重号将军就 ...

  • 【老照片】标注“张冠李戴”的抗战照片 王范庭将军变身池峰城将军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5集纪录片<台儿庄 1938>第四集中,多次出现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特写镜头,其实纪录片中反复出现的这个"池峰城"不是真正池峰城,而是第二集团军参谋长王 ...

  • 清剿宁都“悍匪”黄镇中

    黄镇中,字登云,又名黄才梯.黄辟疆,出生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江西赣州宁都县长胜镇青茅寨人.有三兄一姐.黄镇中幼年时期过继给小叔黄华泽为养子,黄华泽在赣州出水寺做住持时,把7岁的黄镇中 ...

  • 现年103岁,仍健在的7位开国将军之一:文击将军赞

    截止2020年12月3日,目前还有七位健在的少将,他们是: 一.1955年授衔少将(3人): 邹  衍 杨永松 黎  光 二.1961年授衔少将(1人): 张力雄 三.1964年授衔少将(3人): 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