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十四城布局,长三角能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全球创新中心吗?
2021年,新能源汽车热度不减。
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长三角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根据各省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41万量,同比增长380%;安徽省与浙江省的产量同比增长也均高于280%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358%与283.2%。江苏省相对较弱,这一季度的产量增长仅为68.5%。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4月的新能源车销量排行前五中,宏光MiNi EV来自外省外,而特斯拉、蔚来、荣威都来自位于长三角的车企。
在长三角集群的30个城市中,有超过14个城市已规划或拿到新能源汽车项目,涉及项目数量超过20个,累计计划产能超过300万辆,累计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
长三角超过14个城市布局新能源汽车
在这些城市中,上海是老牌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核心地,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优秀车企。5月份,上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超过5.2万辆,同比增长364.9%,实现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月度冠军“五连庄”。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MG、R汽车新能源车的销量也都超过1.1万辆,同比增长175.7%。
除上汽外,特斯拉于2019年在上海建厂;百度与吉利合资组建的合资公司集度汽车在今年3月落地上海;蔚来、威马、天际、爱驰、华人运通等系列品牌也都落户于上海,智己汽车更将在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生产。据统计,目前临港新片区汽车产业每年整车产能60万辆、集聚80多家相关企业,2021年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
但上海周围环伺的竞争者不少。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在江苏常州建设制造工厂、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于浙江长兴、长城汽车项目落户于浙江平湖、威马汽车在浙江建造制造业基地、蔚来则由安徽合肥的江淮代工。根据《中国价值公司100之新能源汽车本土企业排行榜》,长城汽车、蔚来汽车、吉利汽车、与理想汽车的排名都挤进前十,并且2020年累计销量都超过3万台。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块市场蛋糕,各地纷纷发力,出台扶持政策,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
上海为支持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攻关,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预计在2021年年内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新增15个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并根据消费者的选择,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与资源配置,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完善。
安徽合肥在去年提出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后,加强对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补助,经审核认定后,“给予承担单位投入50%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3000万元”。
江苏省出台了8条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意见。
浙江省每年也设立了3亿元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发展。
竞争中也有共赢。
上海的创新能力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势明显,江苏先进制造业密集,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安徽创新资源丰富同时劳动力资源充沛。各方资源的差异化和可协同性,是长三角深入推进产业一体化最扎实的基础。三省一市也在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以技术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多方共赢。
假以时日,长三角有望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全球创新中心。
栏目主编:张陌 文字编辑:连俊翔
来源:作者:魏荣亮 连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