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元宵节 ‖ 窦亚龙

儿 时 的 元 宵 节

作者:

窦亚龙

元宵节看灯展、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成为新时代孩子们的最爱。上世纪我们看社火、点灯盏、搭灯笼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小时候,春节后就押指头等盼着十五这一天,点灯盏、寻蚰蜒。小年大十五,十五过了年就结束了,孩子们开始上学校,大人们开始备春耕,青壮年们开始打起背包外出闯荡了。

社火,也叫故事,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我们村正月初三开始耍跑故事,一般装四大灵官和刘海五折故事。本村耍,邻村互耍。正月初八马故事就开始了,穿着装扮较跑故事细数。正月十五惠家阳洼里是邻近乡村最后一场社火,必看无疑。

惠家敬的是窦家大爷的五兄弟,为此,我们窦家沟和惠家互相耍社火迎神。我们村的马社火每年去惠家,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小孩子跟随本庄社火去相隔十里的惠家看社火。我的印象中十五多风雪,黄花梁上有可齐漆的窖雪,凛冽的风雪直接从领囗灌入身体,冻的脸颊和耳朵发麻。社火十来庄,那时挂一匹红也很荣耀,娃娃分几颗糖也满足,参与耍社火的一家分一个油香,为了图吉庆一家人分开吃,每个人只能吃指头蛋大的一块。

记得有个叫银成子的拳棒手,带着一徒弟,肩上扛着大刀长矛等十八般器具,敲着锣,舞动着三节棍维持秩序也会挂一匹红,社火散后会表演一场武术,掌声雷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对传统文化日益淡化,我们村去惠家耍社火的已掀倒十多年了,哪位耍拳的老人听说也过世了。

元宵节晚上家家点灯盏。灯盏有荞面做的、也有玉米面做的。玉米灯盏最基本的形状,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圆锥形,大多用于在天神前点照。荞面的形状各异,基本上有圆柱形和鼓桶状两种,大多用于家人和先人点照。圆柱形相对简朴,不加修饰。

鼓桶状颈部用剪刀饰以大小参差错落的尖角,中空的结构是为了盛燃料胡麻油。除了这种最基本的、普通造型的灯盏,往往还会有各种造型各异、形态别致的生肖灯盏。多以家里人的属相动物形状为主。灯芯有两种,一种用胡麻秆缠棉花,一种用檀香缠棉花。胡麻秆灯芯相对较长,插在玉米面点盏上,檀香灯芯相对短一些,用于荞面灯盏。

一家的主妇心灵手巧,就体现在捏这种灯盏的功夫上。面团在主妇们手指或刀剪起落之间,把各种动物表现得活灵活现。以手捏为主,辅以剪刀、顶针、锥子等日常工具,就可以玩儿出许多花样儿来。我母亲每年蒸十二个玉米面样子如麦垛的灯盏,还给我和弟分别捏一个样子像龙和狗的荞面灯盏,再做十来个鼓桶状的灯盏。

晚饭后,父亲领着我先去山神庙点灯盏,人真多,灯盏有时在莲台上放不下。然后去太爷等先人坟前点灯盏,野外风大很难点着,父亲用衣襟堵风的样子还很清晰。回来后就在天爷跟前点玉米面灯盏,全部点着后就逐屋放在门槛上,一边放一边收,马圈的放在槽上,马看几眼,一头打下来,就吃个净面。

然后一家人聚在上房炕上,放个炕桌,每个人眼前点一灯盏,还给姑姑,舅爷等亲戚也点个。当灯芯燃烧起来以后,空气里就弥漫着清油的天然香气和荞麦面的香味儿。

一家人围坐在灯盏周围,灯光点点、影影绰绰、情意浓浓。每个人守着自己的灯盏,默默许下心愿,期望着自己的灯芯能够烧出最大最多的灯花。点上灯盏,不能多说话,说话时气流影响灯花,然后大家就看谁灯花大,据说灯花大了钱多,当然每年爷爷的灯花最大,他老人家是家里唯一吃公粮的。

趁灯火未灭前,爷爷会拿灯盏在我们一家人头上转圈,口里说送牙牙不痛,送眼眼不疼等。自己的灯盏自己吃,若要分吃,须单数人吃,一个灯盏分吃的人数不能加起来是偶数。末燃尽的灯芯不能乱扔,必须放在火盆中烧掉,不然的话会变成蚰蜒等虫子钻进小孩耳朵。大人说未点的灯盏不能吃,若吃了会绷眼,瞪眼子很难看的。我想那时缺吃少穿,怕未到十五灯盏被淘气的孩子吃掉,有意吓唬孩子。有服孝人家不能蒸灯盏,亲戚庄族会不远几十里专门送灯盏。

我的印象中爷爷走了就很少点灯盏,父亲不幸接着也走了。我记得前年朋友送的像孪生兄妹的玉米灯盏,非常感谢。我们今年没有灯盏,挺怀念那一去不返的时光,感谢各位亲人给了我幸福的童年。

小时候十五打灯笼也很难忘。

记得爷爷给我糊了一个狮子头灯笼,父亲陪着我去邻居家和孩子们一起寻蚰蜒,有莲花灯笼,轮船灯笼,样子很多,村子里最我的灯笼大而好看,幸福自豪感滿滿的。灯笼耍结束用塑料包住挂在屋檐下,来年用红绿黄等多种颜色的色重新糊,又搭出去玩。那时要用一两天的时光做灯笼,爷爷用竹篾扎架子,父亲用剪刀裁剪纸张、打面然,我看着一家人为我糊灯笼,多幸福呀!我孩子十多岁了,我从没有亲自动手去做灯笼,都用给钱买现成的,一年一买,一玩一扔。现在的大人陪伴孩子的时光很少,留给孩子的美好回忆也将很少。

据说在上古时候,由于风调雨顺,人们又勤劳能干,于是粮食年年丰收,五谷丰登。但浪费粮食的情况时有发生。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决定惩罚人类,以示天威。在一个即将丰收时节,玉帝派天上掌管粮食的天神下界撸去了庄稼即将成熟的籽实,当天神撸到荞麦时不小心被荞麦秆扎破了手指,于是荞麦杆从此被染成了红色,荞麦也得以幸免,可以有多个穗儿、结许多籽实。玉帝大帝还不解恨,元宵日又派天神往人间放一把火。

天神为了不让人间受苦,偷偷告诉人们夜里点燃灯盏,玉帝望见人间一片火海,才瞒天过海掩饰而过。后来,为了感谢天神的恩德,人们会在元宵节时点灯盏,敬献天神,这是元宵点灯盏搭灯笼的由来。

小时,家里不煮汤圆,只知道过十五,也不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节日虽然简单,但令我很难忘。
 
今年,我回了趟老家,也正好赶上耍跑故事,但参与的人不多。我家没服孝了,但蛰居小城也没有蒸灯盏,孩子也没有搭灯笼,我为传统的文化逐步在消失而独饮。



作 者 简 介:

窦亚龙,一九九二年毕业于张家川县四中,业余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报端。

(0)

相关推荐

  • 【总第414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点灯盏》

    [郭进拴原创]点灯盏 点灯盏是我们豫西农村人最传统的过正月十五的方式.      每年的正月十四前,我们鳌头村家家户户都要蒸灯盏.蒸灯盏就需要用开水烫玉米面,这样做的灯盏吃起来香甜.做灯盏就是把用开水 ...

  • 夜晚,我去看那些开花的灯盏

    夜晚,我去看那些开花的灯盏 这些灯盏 这些火花银树 被种植在小城的街市 金发的白雪公主穿着蓝绿纱裙 站在她的城堡前微笑 光影讲出的这个童话 有点冰糖的味道 水母,长须的水母 竟然开在脱光叶子的枝干上 ...

  • 过年系列之——元宵节

    元宵节堪称是春节的"最后一道晚餐".吃了这道饭,年就算是彻底过完了.大家都得要"各忙各的事儿去了". 元宵节这天,吃元宵,满街高挂红灯笼,看社火锣鼓踩高跷,赏城 ...

  • 苏作成:儿时的元宵节

    儿时的元宵节 苏作成 儿时的春节,有过很多快乐的时光,诸如跟大人到集市去买年货,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然而,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却是元宵节. 那时,还没有超市,商店和集市上也没有汤圆出售,我们在元宵节吃 ...

  • 寒衣节 点燃一份念想 ‖ 窦亚龙

    寒衣节 点燃一份念想  文/窦亚龙 十月一,寒衣节,点燃我们对已故亲人的一份念想.十月一,父亲的忌日,勾起我对父亲的思念.刊发一篇旧作,让我们通过送寒衣这种特有的形式,更加孝老敬亲.         ...

  • 啜泣的山洼(外两篇)‖ 窦亚龙

    啜泣的山洼(外两篇)  文/窦亚龙 自己与梦中的老家,有时很近,很近,有时候抬脚即到,有时却又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距离,缥缈莫测.如此阔远希冀,在遥问与惦念中,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 窦亚龙散文诗九首

    温馨提示:昨日,本欲删除广告,小编不小心点错了位置,误删了离广告位置最近的窦亚龙先生的这组散文诗,在此,小编重新刊发窦亚龙先生的这篇精品散文诗,并向作者窦亚龙先生本人以及广大读者致歉.全文2241字, ...

  • 大地飞鹊 ‖ 窦亚龙

    大   地  飞  鹊  文/窦亚龙 儿时,在我家后院十来米高的楸树上.田野上到处可见喜鹊筑巢扎寨,它们头.颈.背和尾为黑色,后脑及后颈稍沾紫色,肩翅羽尖及腹部为白色,歌唱时绶带似的尾巴高翘着,一幅随 ...

  • 又是一年腊月八 ‖ 窦亚龙

    又 是 一 年 腊 月 八 作者: 窦亚龙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艳阳高照,一点都不像是腊冬寒月的天气,倒像是阳春三月.朋友圈里关于腊八节祝福扑面而来,我却丝毫没有感到过节的意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腊 ...

  • 仰望老爷岭 ‖ 窦亚龙

    作者 窦亚龙 "老爷岭"这个名字,村里有在马鹿育林的人们谈论的多,所以我也就幸而有缘从小就听说了.于是,直觉上就时不时在想象,它该是多么一座神奇而高峻的大山啊.每当冬天来临,我们就 ...

  • 风雨秦家塬‖窦亚龙

    作者 窦亚龙 秦家塬,秦人的发祥地,秦非子牧马之地,留下了许多豪情万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穿越两千多年的驼铃马鸣之声,让偏僻边远之地愈加厚重与灵动,让我们栖居此地的人们也多了份神往与敬仰. 秦家塬, ...

  • 端午随想︱窦亚龙

    作者 窦亚龙 1 昨夜,朋友圈已经弥漫着浓浓地粽香.晨起,阿阳车站路口买香包的人群林立,大街上随处可见手持柳梢的男女老少.买粽子的商贩比平日起的更早,已摆摊经销.更有些富有诗意的人们用柳条编织成&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