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给住校的儿子送水饺,儿子边吃边哭,网友:寄宿=绝望 死亡
近日,被一个小视频扎心了。
一位妈妈给住校的儿子送水饺,本以为儿子看到妈妈会兴高采烈,哪料孩子接过水饺,边吃边哭,心里的委屈全部写在脸上。
妈妈看到这一幕也特别心疼孩子,后悔让他这么小就住校了。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为了从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多父母从小学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孩子也如父母所愿,学习积极主动了,动手能力确实强了,精神上也更独立了,不用自己太操心了,可是孩子心里对父母的依恋确没人能懂。
孩子的一日三餐、学习、睡觉、都没有父母的陪伴。想想那么小个人,就开始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没有家人的陪伴与分享,孩子内心其实挺孤单的。
在《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对150名寄宿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44%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重度为3.4%,中度为8%。
如此看来,寄宿学校对孩子的伤害其实挺大的。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一档节目中表示:“打死也不会让孩子寄宿在学校。”
他认为教育和照顾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无疑甩掉了身上这个包袱,让学校和老师代替了家和父母,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都有可能伤害了我们的孩子。
02
都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寄宿生活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感情疏离。
朋友一家是做生意了,夫妻俩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四年级就让孩子上寄宿学校。
寄宿半年后,朋友发现孩子变了,之前性格活泼,亲密无间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她们交流了。
以前家里每天其乐融融,现在孩子一周回来一次,变得无话可说,朋友主动询问学校情况,孩子也是爱搭不理。慢慢家里的氛围就越来越压抑。
让两人欣慰的是孩子成绩一直挺好,现在孩子的成绩就是一家三口交流的主要话题。孩子成绩考好了还能和她们说几句,孩子发挥失误后对她们也是冷冰冰。朋友也不知道如何开导。
朋友与其他家长的一次闲聊才知道,儿子内心是怨恨她们的。
儿子羡慕别人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在自己需要父母的时候,都是自己硬扛过来的。
在学校被欺负没处诉说,感冒生病自己买药,考到好成绩第一时间无人分享,自己的生日也被父母忘记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压在幼小的孩子身上,他太渴望父母的关心、关爱、关注了。
孩子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度过,慢慢亲子关系就就渐渐疏远。
才读初中的孩子,就已经放话,以后要考一个离家远的大学。朋友听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想不明白,孩子吃的穿的都是名牌,她挣钱不都是为了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寄宿就没问题,自己家的为什么这么矫情。
殊不知,那个寄宿的孩子,心里是空的。
03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所经历的哀痛。”
知乎上一求助贴:“孩子要上小学了,没人带,想送她去寄宿学校,又不忍心,怎么办?”
网友@木木分享了自己的亲身亲历,成功劝退了题主。
已经大四的@木木,从小因为家人忙,没人带,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了,学校两个星期回家一次。
寄宿让她很独立,但是没有安全感。看到别的女生送走父母时哭得撕心裂肺,自己没有一点反应,可心里为父母的狠心感到难过。
小学期间,每次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哭,和别人说起爸妈也会哭。
上初中的一次放假,独自带着很多书走回家,妈妈本能一句:“怎么不打电话让你爸去接你。”网友的一句:“我不想麻烦他。”更是上妈妈哑口无言。
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网友这里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何其悲哀。
曾被寄宿受到伤害的孩子比比皆是:
@拾壹:寄宿当年就差点抑郁了,只不过是差那么一丢丢没从六楼直接跳下去而已。
@讨厌读寄宿:寄宿=绝望+死亡
@ㄈ:寄宿学校高中之前别去,真的会改变曾经开朗外向的孩子。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被寄宿,大家还是挺排斥的。那些曾经被寄宿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父母的伤害,她们潜意识了怕被抛弃,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从内心又怨恨父母,从而表现出了委屈、拒绝、甚至是冷漠的态度。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细细数来,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短短十几载,一旦错过了,生命中许多美好的瞬间就会变得暗淡无色。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家庭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童年需要在父母的温暖臂弯中摇摇晃晃中长大。
如果有能力陪伴,就不要让孩子寄宿,让这群本该欢快的鸟儿,在我们眼前尽情地撒娇打闹,共享天伦之乐。
奇美:一个“85后”的二胎妈妈,本想活成大哥的女人,结果活成了大哥的大哥,一枚正能量满满的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