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陈情令》里魏婴黑化,我特别爽”

这期和心理咨询师张丽春老师主要聊的话题是,影视剧对我们的影响和疗愈。

前面还有一些内容,可以结合来看:

为什么说,影视剧是“穷人的心理治疗师”?

电影《黑天鹅》:性压抑的背后,是一个分裂的自体

“白雪公主”这个女人,有什么值得喜欢的?

影视剧会误导人的心理吗?

郑立寒:

有没有这种可能,比如说,某个人看了某部影片,他没有达到疗愈?

心理咨询师张丽春:

也有这种可能性。我觉得每一部作品,它应该都有唤醒的功能。整合疗愈是一个比较大的说法。

比如说,看了一部剧之后,你会觉得特悲伤,眼泪哗哗地直流,那它可能就唤醒了你内心深处的某部分情感体验。

郑立寒:

我之前看过一些书,觉得特别有意思。说《聊斋志异》里都是书生爱上漂亮的女鬼,这是蒲松龄的意淫。蒲松龄好像也是一个书生。牛郎织女呢,这种跨越阶层的婚姻,也是男人的一种意淫。当然,这些都不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写的。

心理咨询师张丽春:

我们每一个人,看待影视的角度不一样。我们只谈心理学这个角度,比如说《聊斋志异》,它是一个书生写的,那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书生,作者会带着自己的一些东西。

每一个作家写出的作品,都会基于一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然后在作品里来完成。这个跟梦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也就是愿望的达成。

我们在做心理工作(我指的是精神分析)的时候,或者说赏析一部影视剧,对童话展开分析,对人物展开分析等等,这些都和梦的解析在某些方面有着类似的味道。

比如说,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在一个黑漆漆的电影院里,我们接触的除了银幕都是昏暗的,而潜意识就是在黑暗之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电影,就可以唤醒我们的潜意识部分,黑暗可以代表我们的潜意识。而那些明亮的部分,就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部分,就可以代表意识层面。

潜意识支配着我们的行为,想法甚至是感受。在黑暗的环境里,如果感觉这个环境还是是安全的,比如电影院,我们就会很放松,这样就可能会卸下自己的一些防御,我们会允许自己的情绪跟着故事的发展而起伏。

所以,在明亮的地方看电影和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感觉很不一样。

郑立寒:

我刚刚听到您提到“未完成”,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种未完成的梦吧,就是作者在创造的时候,会投射自己的一些东西。

心理咨询师张丽春:

是啊,所以说,任何人的言行表达,不管是用行为艺术表达,还是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其实都是你对自己的一个呈现。

比如说,我们现实生活中没有达成的,我们可以在小说里去完成。这是升华的一种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里,我不能随便释放我的攻击性,展现我恶的一面,那在作品里,我会做很多凶残的事情,释放这部分能量。这也是大众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但有些人可能直接被情绪牵着走了,比如说,直接去马路上砍人,释放自己的攻击性,直接用行为表达。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表达。不管是所谓的善还是恶,所谓的积极还是消极,都需要表达出来。

如果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不光是有天使的一面,还有魔鬼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接纳自己的善良,接纳自己的邪恶,这也是人格整合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你在特别愤怒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去发泄,也没有办法去砸东西,这样有损形象,那你通过看一个很暴力的电影就可以实现,把自己当做其中的某个角色去发泄出来。

我有一个来访,他说自己特别喜欢《陈情令》里魏婴被黑化之后的那种感觉。

我问,魏婴黑化是什么样子呀?

他说,一个人能够打死那么多人,好厉害,好爽的感觉。

每个来访者来求诊的目的不一样,这个来访就是压抑了很多的愤怒,这个愤怒没有办法去表达,跟他父母没法说,跟朋友也没法说,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压抑了多少愤怒,那么当他看到魏婴黑化的时候,以一当百,这种感觉让他很爽。

通过看影视剧,他的压抑的部分情绪也得到了释放和疏解。

郑立寒:

那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啊,我觉得一个人看影视剧的时候,会不会投射自己的一些情绪或情感?

拿我自己来说,我特别喜欢看复仇、女强的片子。我觉得女主很强,看着也特别爽。可能在现实生活里,我做不到她那样无敌。

然后呢,看影视剧的时候,我会把自己当做女主,也会觉得自己很厉害,把自己的一部分情绪和情感投射在她的身上。

心理咨询师张丽春:

你说的投射,它是一个防御机制。投射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在这样的交谈里,可能我在说的时候,你有一部分东西投射在我身上。

“这个老师讲得还挺有道理;这个老师讲的这点,我不太认同等等……”

我们需要投射,比如你刚才说的,我觉得我在现实生活中受挫了,我没有那么厉害,但是,我特别喜欢看厉害的女主复仇,女主手撕仇人的过程很爽。这个也是“未完成”情结,在影视剧里来完成,就像我们梦一样。

我们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手撕仇人,或者没有办法达成我们的梦想,通过做梦,也能完成。通过看类似相关的影视剧,比如说复仇剧,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出去,然后借着剧中人释放自己的情绪,这也能产生一点疏解的效果。

郑立寒:

我觉得,释放一部分情感是不是也算是疗愈了一部分?当你跟着影视剧里角色的喜怒哀乐,你也释放了自己的一部分情绪。

心理咨询师张丽春:

是的。因为人的最大困扰是来自于关系。

一提到困扰,我们首先会想到情绪,所谓的“负面情绪”比如愤怒的情绪啊,悲伤的情绪、恐惧的情绪等等,当我们感到这些情绪归于平静的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愤怒或悲伤或恐惧,我们会觉得的困扰就少了。

其实,情绪是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它只是转化了而已。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不可能有纯粹的平静,平静只有两种人能做到,死人和神仙,但我们不想死也做不了神仙,用“平衡”这个词会更准确些,像天平一样,能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就是健康的状态。

     心理咨询师介绍    

张丽春

精神分析动力取向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团体治疗师,从教20年,长期接受个人分析体验及督导。致力于将心理学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幸福能力。
擅长
情绪调节,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成长等个案及团体咨询。
受训背景

1. 人社部CETTIC:亲子咨询师、情绪辅导师、心理绘画分析师、催眠保健师等中国应用心理学研究院系列培训

2.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团体治疗、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沙盘游戏、 可敏索码熵家棋技术、笔记心理分析、危机干预,赵然高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严虎绘画心理咨询、李仑存在主义自我与团体心理治疗、海蒂游戏治疗、申荷永解梦、EFT情绪取向治疗、方刚性心理咨询、薛伟精分动力取向临床病理心理学解析、李孟潮人格障碍移情焦点疗法、布莱克曼心防御机制、李松蔚亲密关系、卢林自体心理学、家庭治疗系统课程等
3.  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程,精神分析传播师
4.  苏晓波隐喻与精神分析
5.  Zvika舞动治疗
6.  施琪嘉精神分析、创伤治疗、中德释梦、电影解析
7.  李小龙自体心理学

8. 长期接受李鸣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及督导(目前500小时+)

  电影团体

电影,犹如镜像阶段中的母亲之脸或变形之三门哈哈镜,借助于它,我们可以进入一种混淆了自我与他人、真实与虚假的过渡状态,在此状态中充分唤起各种心理认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自恋认同。

详询加助理爱玲(备注:电影)

点“在看” 活出真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