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沫和暴跌都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逆向投资?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投资,找来一本书,也是华尔街的经典之作,叫做逆向投资策略,作者是大卫德雷曼,他被认为是华尔街逆向投资的构建者,也掌管着自己的投资公司,不仅向公众提供投资服务,还管理着养老金和捐赠基金等产品。德雷曼也有菜鸟的时候,当时他也在追热点,结果亏损了75%,后来他就潜心研究市场情绪,在70年代末写了这本书,逆向投资策略,从此华尔街如获至宝。他在这本书里告诉大家,79年的美国股市正处于一波史诗级的大牛市前夜,应当非常大胆的买入。当时没人相信他,3年以后,美国股市果然开启了一波超级牛市,光指数就18年涨了10倍。后来这本书,就被封神了。这本书与其说是投资策略不如说是逆向思维,他其实还有个副标题叫做证券市场成功心理学,德雷曼就是要告诉我们,在股市上投资,先要解决的你的心理问题。股市上的对手,并不是上市公司,而是一个一个的人,这其中,你自己就是最关键的对手。逆向投资并不等于完全跟其他人反向操作,他是以行为金融学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德雷曼跟我们之前讲的卡尼曼和理查德泰勒是一样的,都是行为金融学家,他们对于现有的金融理论非常的批判。特别是对于有效市场假说,这些行为金融学家是非常的不认可,他们觉得,绝对有机会战胜市场。市场也并非总是理性的。在德雷曼看来,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一些政府官员,他们只会用一堆数学公式来模拟经济变化,但这最后一切,仍将无法逃避金融危机。德雷曼会围绕5大主题展开分析,1是心理学的启示,总结历史上著名的投资狂热时间,2新黑暗时代,主要就是讽刺市场有效假说,3有缺陷的预测和可怜的投资回报,说的是预测市场,为何总是与结果偏差巨大,4是市场反应过度,详细介绍克服心理弱点和预测错误的逆向投资策略,5未来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也算不上特别严谨的策略模型,但他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书的前言,以2008年的次贷危机写起,作者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所以天还没有塌下来,他也深信美国足够强大,最终肯定能够摆脱这次崩溃。他要在这本书里,引入很多有说服力的心理学见解,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投资者会频繁的犯错误,为什么市场会出现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拥有这种思维,你就能够有办法拒绝,现在很流行的,但却又十分错误的策略,你会成为一个心理投资者,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投资这个古怪的世界。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心理学的启示,先来看那些泡沫,作者是60年代末,泡沫破灭的前一年,开始做分析师工作的,当时他购买的股票全都大涨,但他却不屑一顾,认为这点20-30%的涨幅一点都不解渴。他要去找那些,10倍,20倍,甚至是能涨100倍的股票。这才是他的最爱。他当时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一夜暴富。分析师都在推荐热门股票,追热基金净值也越来越高。当时大家的心里就是,赚了钱,还想赚,想翻倍,甚至再翻倍,永不满足。但很快市场就急转直下,以前那些选择大牛股的方式瞬间就全都不灵了,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之前他梦想自己成为千万富翁,但很快也就破产了。一开始作者他们仍然保有巨大的希望,认为自己所投资的股票,跟其他股票不一样,自己的股票有业绩支撑,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定会涨的更高,但结果,没什么用!最后他们也开始慌了,赶紧离开了股市,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们了解到,即使股市再波澜壮阔,但是结束的方式也一定会毛骨悚然,虽然他们有专业知识,但是依旧会被市场无情打败。之后作者开始反思,泡沫并非只是随机事件,泡沫是与市场融为一体的,他是市场过度反应造成的结果。而且长期来看,每次泡沫形成的景象都是一样的,但投资者却从不长教训。每次市场暴跌都是一地鸡毛的,一开始大家还相信能够涨回来,甚至创新高,但是随着几次下跌,这种失望情绪会迅速蔓延,然后信心就逐渐消失了,开始变成深深的焦虑,所有的坏消息就铺天盖地,感觉仿佛世界末日一样。比如2008年,金融类股票在21个月里下跌了83%,当时整个金融市场面临雪崩式的打击。整个华尔街都在破产。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严重的信用收缩。所有人心里面就两个字,完了。然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郁金香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这里就不重复了,在很多书里我们都讲过,恐慌和大股灾是我们了解市场行为的心里起点,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都很了解泡沫,为什么泡沫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没有人会发出预警吗?经济学家们辩解说,这个没办法预测,可以准确的算出估值过高,但是却算不出投资者的热情又多高。所以他们倾向于认定市场有效理论,也就是说泡沫无法预测。这是隐形轰炸机,当你看到损失的时候,你已经跑不掉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泡沫是合理的,荒谬的股价,总会被整体的合理行为所修正,但作者却批评,这就是个借口而已。是无能的表现。如果你接受这个观点,那就可以和任何估值理论说再见了。既然任何价格都是对的,那就啥也别说了。作者自己曾经也犯过这种错误,不长记性,吃过一次泡沫的亏,下次还去追热点,之后他才去考虑到底是什么导致狂热,让他买入不断高估的热门股票,他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就永远跳不出那个魔咒。自然也就会永远亏钱下去。作者梳理,所有的大泡沫都有一个共性,就叫做信用的过度使用,比如29年和08年,这两次危机都是使用了很多的杠杆,29年的时候,不要以为金融市场很落后,那时候美国就有了保证金交易,10%的保证金,就可以去买股票,有很多投资者还买入了信托基金,这些基金,自身还加了10倍杠杆,最疯狂的时候,投资者每个月都能分到10-20%的回报。所有人认为只会上涨不会下跌。08年也是一样,银行操控的钱,是他们资本金的30倍。像那几个投行,都是40倍,这些东西都投资在了流动性极差的抵押品上,也就是房子上面,所有人都相信房价永远涨,只要房价涨,所有人都能得到好处。但是只要房价一跌,立马这个泡沫就会破裂。另外的相似之处是,投机狂热都是由坚实的实体经济孕育的,每一次泡沫都是由经济高速发展而来,大家坚信现在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新技术已经改变了世界,繁荣将永远持续。比如在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中,投机者想象的是,从新世界可以带回来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宝,让他们躺着都花不完。而在60年代的科技泡沫中,大家觉得半导体和电脑的出现,将是又一次科技革命,而2000年就更加明显,所有人认为,互联网已经颠覆世界,高增长大门已经打开。07年则是美国梦实现。我们其实也一样,2006年大牛市号称是股权分置改革牛市,股市的限制被打开了,股市将把落后了10年的高增长一把补回来。2015年又是改革牛,强国牛, 但其实就是大水牛,杠杆牛。每一次泡沫之中,那些专家都被市场情绪所俘获。然后还傻了吧唧的去给这种疯狂,找一个看起来十分合情合理的理由。但是每次泡沫过后,发声最多的专家,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每次在疯狂地时候,都总有些人告诉你,还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接盘。并告诉你种种依据。最后一个共性就是,每次暴跌基本都在8-9成。绝大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更令人意外的是,很多投资者损失的数量比大盘还要多,这就是他们总在下跌的时候更换股票或者基金,以为B基金比A基金跌的慢,其实只是A先跌B后跌而已,所以越是更换仓位,赔的也就越惨。随着经济的发展,泡沫不减反增,反而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而且毁灭性也更大,互联网泡沫,让投资者损失了7万亿美元,迫使上百万人都不敢退休。由于财富大量缩水,所以美联储又只能把利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而这个举动,又加速了下一场泡沫的形成,金融危机的损失更大,达到了30万亿美元。那么这些泡沫,在心理学上,是否有解释呢?我们如何去识别,甚至避免在这样的泡沫中损失,咱们明天接着讲。
本内容节选自《逆向投资策略》本书已经知识星球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