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子为何钟爱考取探花,只因比状元多了这个优势,谁都想要

引言:科举制度无疑是我国古人的一次伟大创新,它让老百姓第一次有了上升通道,自此之后,天下的权力不再掌握在豪门贵族的手中。根据历史的记载,在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创造性的发明出了科举考试,随后历朝历代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已经到达了巅峰。

此时的科举考试,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严密的体系,如果想要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那么考生们必须要取得状元的好成绩。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科举考试中,考生们要经过各种乡试会试殿试等考试,能够走到最后一步者,都是万里挑一人中龙凤。如果我们对科举考试深入的了解的话,我们就会知道,获得状元的那次考试,是科举考试中最后一次考试,一共要分6级来完成。在一开始的时候,各考生都要参加所在地区的乡试,如果乡试通过之后,考生们就可以准备参加所在区域的府试。

这级考试已经让无数的考生考了大半辈子,但是这对于科举考试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通过府试之后,科举考生才能够成为童生。之后各区域的童生,又要开始参加试,如果有考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这一步的话,他们在古代的地位已经陡然上升了一步,他们现在的身份是秀才,在家乡也是话语权颇重的一名文人。但是成为秀才之后,还是要进一步的去参加岁考。接下来就是各位考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几次考试,乡试在全国各地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乡试的考生们就成为了举人。最后全国各地的举人要参加一场考试,这场考试题目当时由里布所出,一般都是在京城内进行的,这场考试一般称之为会试。

这场考试中的第1名一般被称之为状元,第2名称之为榜眼,第3名称之为探花。最后这些考生就有机会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我们从上面步骤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古代寒门学子的考试之路是非常的艰难。但是这是寒门学子挤身进仕途的唯一办法,寒门学子们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一鸣天下。我们在对科举考试进一步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容。在唐朝的时期出现了状元,因为第2名和第3名都是在状元的两侧,因此他们都被称之为榜眼。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已经有探花的出现,但和科举考试的名次没有任何的关系,只是老百姓的一种戏称。

在唐朝的时候,唐朝政府将科举考试的榜单进行放榜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春天,而当时的整个长安城是百花齐放,景色盎然。能够金榜题名的考生们自然而然是十分的开心,他们在长安城里面游玩,当时考生们还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这场宴会在唐朝的时候,被称之为杏园探花宴。在这种欢庆的聚会之中,会挑选出两名长相英俊且年轻的进士,此时他们的身份变成了探花史,他们会骑上高大的骏马,然后在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花园里面,采摘最新鲜的时令鲜花。当他们把鲜花采摘完成之后,他们便要返回琼林苑中,这时候探花使事先要准备好诗词,来迎接状元的到来。

所以说在唐朝的时候,能够成为探花史,必然是所有进士中长相最为貌美的两个人,最为关键的是,这两个人还要年轻,这个和他能在殿试中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没有任何关系。等到南宋后期的时候,探花也就成了科举考试的第3名。这个时候科举考试,前三名的称呼才真正的确定下来,第一名依旧为状元,而第二名被称之为榜眼。不过对于科举考试来说,榜眼是极为尴尬的存在,因为他本身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必然也是一个学富五车之人,但是在考试的时候,恰恰好好输给了状元,无疑让这些榜眼心中多了一股怨气。

令榜眼更加感到气愤的是,他们和第三名探花相比,相貌又不如人家,能够获得探花头衔的,必然都是年少貌美之人,同时还拥有才气,这类人士一般都会受到权贵家庭的争抢,权贵家庭也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优秀的男子。

总结:在古代老百姓的心目中,探花就是高富帅,如果可以获得探花,往往比获得状元更加让人兴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