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不想过冬,可怎么好呢?
上卷 第二十二回 第二节(2):
【端木持易见解】
话说,中国的语言,因为常常有民族的不断融合,所以也常常受此影响,有一些外来的语言,增加了汉语的鲜活度,也有一些副作用。譬如辽、金对中国的汉语,就有不小影响,影响比较大的是开封洛阳等北方一些地方。明清之际作《书影》的周亮工说:“汴人语有不甚解者,大半是金、辽所遗。”这就是副作用。“梯己”这个词,意思是藏物于内,不为外用,或不为人知之。从这个词的表面就不容易理解,因为这个词,最早来自于辽国的一个官职叫“梯里己”,掌皇族之政教,以宗姓为之。似清朝的宗人府之官,宗人府,所以别内外亲疏也。梯里己但呼梯己,二合音也。
讲这段话,不是为了讲语言的演化学说,而是要引出一个“内外亲疏”四字来。
早前我们讲过,归国家的叫国库;归皇帝个人的叫内帑。皇帝和国家,也是相当于大股东和公司的关系。荣国府里,贾母和荣国府的关系,也是如此,贾母有自己的私房钱,荣国府有自己的公账。其他个人,也都各有各的私房钱。所以,一切开销,从账上走,还是从私房钱里出,那是有很大差别的。也正因为如此,贾母只从自己私房钱里拿20两来意思一下,让凤姐从大帐上出,其实是大股东为一己私利,侵占公司利益,有损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实际上这事儿没人敢放屁,凤姐故意吃醋,实际上是把贾母心疼宝玉的感情表达出来,所以贾母才不生气反而笑起来。
正因为人人为私,所以,都想化公为私,从大帐上套取好处。从皇帝,到王公贵族,到各大臣,然后到各小吏,层层套取,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就成为常态。所谓“国”,表面为公,实际上,正是这些人从上到下营私的工具。《雍正王朝》里面说,康熙朝结束的时候,国库累计亏空达1200万两白银之巨。为什么亏空呢?因为各级官员纷纷向朝廷乞贷,不乞贷不糜烂的反而被视为异类。啥意思呢?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官员都借钱,水不借钱谁傻逼,谁反而遭到大家攻击。你说天下谁还不借钱?我们现在地方政府,地方官员,及其朋友亲戚找各种名目,向银行借贷,或者发行债券,不都是一样的行为吗?亏了算谁的?不都是记在大帐上面,算国家亏空吗?过去说是国库,现在叫中央银行,或者是财政部,不都是一个道理吗?银行坏账,财政赤字,为什么?就是因为人人都要学习贾母,自己的钱梯己用,要搞什么开销,走大帐上出。
大家都疼自己的“宝玉”,凤姐倒是孙猴子,无法无天,敢说真话,但到哪里去诉冤?因为“婆婆也是一样的疼宝玉”,婆婆的婆婆也疼宝玉,婆婆的婆婆的婆婆也疼宝玉,总之是,大家都爱宝玉,都要损公肥私,你向谁去诉冤?
于是,整个国家,整个世界,一定会这样偷盗贪占,而且是不停的进行,无休无止。一边是向下吸取,一边是向上供给,这就像一棵树,国家就是树干,如果吸取和供给平衡,而且上面的叶子也会反馈给树根,这棵树就能不停的长大,对大家都有好处。但如果蛀虫太多,或者上面的攀附的寄生植物太多,或者叶子太多,太茂盛,大家都只想把营养吸到自己这里,而且不往下供应,这棵树的根和干就会枯萎,最后整个树就一定会死亡。
总之,单向的营养流动,或者输出大于吸取的速度,两极分化就会加剧,最后彻底的崩盘。这就是一棵大树走向死亡的必然规律。
你们看美国,他的国债越来越多,就是支出越来越大,透支的越来越厉害,生产的赶不上他上层偷取的速度,你们说它还怎么能够长久呢?
再说苏联,他们为什么要分崩离析呢?因为树已经长的很大了,但这个树已经日益偷盗腐蚀,要倒了。那还不如赶紧趁它还没彻底枯萎之前,将大树彻底分解,这样,自己既可以独得枝丫,而且还可免得其他枝丫从自己这里吸取营养,更阻止了底层要上层营养回流的可能。树叶落了,营养藏在根里面,才能过冬啊。但树叶可不想过冬,对不对?
一个国家,有几个垄断资本家,他们已经把绝大部分的东西,从大帐上转移到自己的私房中了,为了不再为这个国家承担公共的开支,最好的办法,就是瓦解它。因为维护这个躯壳的存在,已经威胁到它的既得利益了。维护的成本高于她能从中获得收益了,那就让他死亡吧。这就是苏联分裂的根本原因。
将来美国也会因此分裂,它现在不是已经内斗不止了吗?中国如果有一天,被几个人抽干抽尽,它就也会因此而分裂。因为谁也不愿意到手的私房钱,再还给公司,还给底层啊!
所以,在中国“扶贫”,在世界范围内“扶贫”,中国就还有救,还不会分裂,一旦不再扶贫了,不再投资了,关起门来自己吃馍馍,分裂就成为必然选择了,当然,那个时候,资本世界,也就到头了。
因为馍馍,谁不想吃呢?馍馍,没得吃的话,还怎么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