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原创 莫金乙 我在基层用经方 3天前
我在基层用经方2021-04-27
第136期
每日一写,每日更新
公众号:我在基层用经方
今日分享:佳明老师讲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这个合病并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临床中,像我们今天看的病人,有一个是口干口苦、胸肋苦满的,就是舌质淡胖那个是吧,这个的话呢,就是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个少阳跟太阴合病的,那么在临床中的话呢,就是上次六种证,有时候往往就会有合病的形式,比较多见。
我们临床中有时候遇见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实际上就是经方的话呢,比较好用的话呢,实际上就是对于合病的一个处理,我们现在不管是合病还是并病,就是都以合病的形式来讲,不去讲究他是什么原因,合病的话呢,是同时发生啊,并病呢,有时候有一个先发生,然后再传递到另外一经叫做并病,我们现在都统一说。不管是先发生还是同时发生了,反正你现在是当下的这个证,所以就叫做合病,那么在这一个太阳病,那么太阳病、少阴病实际上是同属于一个病位,两种病性,这两种这个病,跟经络脏腑学说的理解来说,是不同的。
那么太阳跟少阴呢,在脏腑经络学说里面,他常常被称之为太少两感,也就是说太阳跟少阴合病,这样子的一个意思,比如说麻黄附子细辛汤,他讲的就是一个太少两感的意思,但是的话呢,在经方的体系里面的话呢,他不这样讲啊,不让讲同一个病位的表里,表证的阴阳,他不合。比如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呢,如果是说这个病人是一个阳症,那么的话呢,有表证的阳证,就是诊断为太阳病对吧,如果这个时候这个病人的话呢,他出现了一个疲劳乏力脉微细,但因为它是有表证,但是他的这个病性已经发生改变了,所以说话呢,就是转变为少阴病了。
他就陷入了少阴证,所以说这个时候呢,从伤寒第20条可以看出,他临床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太阳跟少阴不能够称之为合病的一个因素是吧,因为他表从阳证已经陷入了阴症,就不能够说他是一个太阳跟少阴合病,所以说在临床中很多自己的方剂,比如说是一个真武汤,实际上是在我们原来的脏腑辨证里面的话呢,他是称之为治疗阳虚水泛的对吧,这个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的,但在经方里面,他是称之为少阴太阴合病的,为什么呢,实际是就有一个附子在里面,他解表的药用了什么呢,用了生姜。
你看生姜来发汗解表,附子来温里来强壮,所以说他在不同理论中的一个运用,这个的话呢,就是啊,太阳跟少阴。另外一个就是一个少阳跟厥阴,也是不能合病的,就是半表半里,不是阳证就是阴证。不能说少阳、厥阴合病,我们不能说少阳厥阴合病对吧,这个就是他以一种病位里面的两种病性,这个也不能合,有另外一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就是在里的阴证、阳证容易出现合病,就是一个阳明跟太阴合病啊,阳明跟太阴容易合病。
我们治疗的时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对吧,比如说大黄附子细辛汤,还有大黄跟这个附子的一个配伍,他实际上一方面是清里热,一方面又温太阴,温化水饮温化太阴,这种往往是阳明跟太阴,在里的病位。出现的这种寒热的一种情况,所以说他容易出现这种合病。这个在临床中还有很多,比如说你看这一个,薏苡附子败酱草是吧。
一个附子是温太阴的,薏苡、败酱草也是清阳明之热的,他也是两个一起合病的一个形式表现出来,像这种方那么在临床中的话呢,其中往往会出现的话呢,就是一个阳明这个热没有解,但是又合并有太阴里虚寒的一个表现,那么有时候水饮化热,比如说我们常用的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呢,他这个的话呢,就是这个时间久了以后,这个水饮出现了一个郁而化热的表现,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比较经典的就是小青龙加石膏汤,就可以称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其他的话呢,就比较容易常见的,比如说表跟半表半里的合病,表跟里的合病,半表半里跟里的合病,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如说这个病位,病邪存在表,那么这个表证没有解,由于正邪斗争的这个不同,然后邪就进入了半表半里,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表跟半表半里的合病。比如说柴胡桂枝汤,这个小柴胡汤跟桂枝汤,他就是一个经典的,就叫做太阳少阳合病的一首方是吧,比如半表半里合里,你看邪在半表半里,然后发生传变,这邪没有解决,在半表半里的邪没有解决,然后他就传入里了,就像我和你们举的那个例子,这个门的例子一样。
这个时候呢,他有口干口苦、吃不下东西,有胸胁苦满,就是邪在半表半里没有解决,但是他就入里了,除了便干、便结,口渴欲饮等,这种实际上就是一个少阳阳跟阳明合病,他跟里合病了。少阳话他也容易虚化,刚才我们是少阳跟阳明合。那他有少阳跟太阴也容易合,变成虚寒了,又有表证,又有半表半里的少阳病,但是又有里虚寒的一个表现,比如说有口干口苦,表没有解,但是出现了口干口苦,不想吃东西,这个病人出现了腹泻、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腹冷,这个手脚冰冷,这个时候就要怎么样啊,那就用小柴胡汤跟理中汤。
少阳跟太阴合病的一种形式,厥阴跟里的合比较容易理解的,厥阴跟太阴的合其实是比较多见的,厥阴跟阳明的合就很少这样子说,主要是厥阴跟太阴合病,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厥阴病的,用的是这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厥阴病的一首方,往往跟当归芍药散,我们今天也开了几个当归芍药散,实际上就是一个厥阴病,但是的又有血虚水饮的表现,在妇科、女科里面比较常见,就是这种女性气血的不足,这个血虚不能够濡养,血少了以后月经就少了。
这种看舌苔就是舌胖大,齿痕舌,脉沉细,这个就是水饮血虚,水饮所导致的月经量变少啊,甚至出现月经周期的延长,或者闭经等这种表现,所以说女科里面比较用的多的当归芍药散是,也是比较好用的,它能够养血又能够利水。所以说这个就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厥阴病跟太阴合,厥阴太阴合病这个也是也比较容易出现的,其他的一个合病的话呢,就是里证跟里证的合,就是里证的阴阳合,阳明跟太阴的合,就是刚才给大家举例。
另外的话呢,就是表的阴证,少阴病跟太阴合病也比较容易出现的,就是在表的病位,他不经过少阳,不经过厥阴,他直接入里了,就跟少阴太阴合病,比如说有些人一感冒,鼻塞流鼻涕,恶风怕冷,精神不振,乏力啊,然后又出现了腹泻,拉肚子跟太阴合。也容易出现对吧,那么这个时候呢,实际上就是少阴病,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时候呢,有水饮的加茯苓,白术就形成了一个这个少阴太阴合病的这么一种形式,少阴跟阳明也容易也会出现合病,就是表阴证出现了一个阳明之里热阳明之里。
这个时候可以加点清阳明之热的药解表,所以说这种合并的形式,在临床中大家还是比较要注意的,就是病位跟病位之间的合病会比较多。如果从定性的角度来说的话呢,就是太阴跟阳明合病的机会比较多,在讲课的时候我因为太赶了,忘记提了一下,你们好好去体会一下在临床中。也要注意到这种合病的形式啊,也就是我们讲究的这么一个原则,表里同病,如果是说里不急的就是表里同治,如果是表里同病合并有水饮的,那么就解表的同时利饮,如果是表里同病里急的,就是里证很急的就要先救里。才能够解表,那么这种是定法。
也是在临床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平时慢性病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兼顾,要考虑它核心背后的病机,核心背后的一个东西要分析,某一个证,要估证,你要分析出它是属于什么证,什么经,有时候是太阳,有时候是阳明。比如这个口苦,有时候就认为他是少阳,你用了这个少阳合方,用了四逆散,用了小柴胡汤等,按照少阳去治没有效,有时候这个口苦他不是由少阳所引起的。它是有什么?这个阳气不降啊,这个水饮郁而化热所引起的,你去用小柴胡汤就没有效。
那这个时候的话呢,你可以用化水湿,清化水湿,温降阳气把阳气潜降下来,他口就不苦了。同样的道理就是一个口干,你不能够认为口干就是阳明病的一个症状,对吧。他是一个典型症状,口干欲饮,想喝水,但是有些人你要问一下啊,他喝什么水舒服喝冷水舒服,还是喝热水舒服,别人喝点水他就想反胃,想吐,这种都说明他胃有虚寒的,喝进去这个水他不能够消化,像五苓散证是吧,有口干,有发热,有外邪的一个表现,但是他又小便不利啊,就用五苓散,所以说这种口干的话呢,有时候不能够一见到口干就把它当作阳明来治,就给他用石膏给他清热,给他滋阴。
实际上很多很多这些口干我们发现,他是由于这津气不化,津不上承,就是这个水液,津液不能够上传到上焦,所引起的一个口干,所以说这个时候大家在治疗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不能够去清热,用石膏清热,这时候应该是就温化水饮,让这个水饮在体内循环,水能够上到上焦啊,像五苓散、苓桂剂。这些都是能够起到温化水饮的一些药物,让这个水通过小便而去,而且这个废水不去,新水不生是吧,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不能看到胸胁苦满就是一个少阳证,痰多就是这个太阴,有时候要注意去分析。
所以在问诊的时候,在脉诊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点,因为我今天看到这些病人来看,就是你们妇科还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一些东西,他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有时候就是来调经,促排卵,不孕,要来受孕的,这种就是刚才我和大家讲的兼证,这个六经证里面的一些内容,有郁热的,给她化郁热,但是总的原则,就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病人,这种女性,就是单纯的实热症,单纯的热证比较少,因为它是来调经促排来治不孕的,那么这种东西的话呢,就是说他是要阳气,要肾气,调脾胃的运转。
就是我们不要过于用这种苦寒之品,去伤到这个这些人的这种脾胃跟肾气,对于你们调整,经调,促排卵来说,就会起到比较好的一个作用,也就是注重两本,注重肝的疏泄,就是这个有时候可能会肝脾肾同调,有时候我们也开了很多四逆散是吧。就是这个病人的这种体质有很大的一种关系,女性的月经病,女性的甲状腺疾病,子宫的疾病,特别是乳腺跟甲状腺,他跟这个肝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这种,就是要疏少阳,其他就重视两本的一个用药。
莫金乙,师从钦州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林佳明老师,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辩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