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原创 莫金乙 我在基层用经方 3天前

我在基层用经方2021-04-27

第136期

每日一写,每日更新

公众号:我在基层用经方

今日分享:佳明老师讲六经辨证中的合病

这个合病并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临床中,像我们今天看的病人,有一个是口干口苦、胸肋苦满的,就是舌质淡胖那个是吧,这个的话呢,就是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个少阳跟太阴合病的,那么在临床中的话呢,就是上次六种证,有时候往往就会有合病的形式,比较多见。

我们临床中有时候遇见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实际上就是经方的话呢,比较好用的话呢,实际上就是对于合病的一个处理,我们现在不管是合病还是并病,就是都以合病的形式来讲,不去讲究他是什么原因,合病的话呢,是同时发生啊,并病呢,有时候有一个先发生,然后再传递到另外一经叫做并病,我们现在都统一说。不管是先发生还是同时发生了,反正你现在是当下的这个证,所以就叫做合病,那么在这一个太阳病,那么太阳病、少阴病实际上是同属于一个病位,两种病性,这两种这个病,跟经络脏腑学说的理解来说,是不同的。

那么太阳跟少阴呢,在脏腑经络学说里面,他常常被称之为太少两感,也就是说太阳跟少阴合病,这样子的一个意思,比如说麻黄附子细辛汤,他讲的就是一个太少两感的意思,但是的话呢,在经方的体系里面的话呢,他不这样讲啊,不让讲同一个病位的表里,表证的阴阳,他不合。比如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呢,如果是说这个病人是一个阳症,那么的话呢,有表证的阳证,就是诊断为太阳病对吧,如果这个时候这个病人的话呢,他出现了一个疲劳乏力脉微细,但因为它是有表证,但是他的这个病性已经发生改变了,所以说话呢,就是转变为少阴病了。

他就陷入了少阴证,所以说这个时候呢,从伤寒第20条可以看出,他临床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太阳跟少阴不能够称之为合病的一个因素是吧,因为他表从阳证已经陷入了阴症,就不能够说他是一个太阳跟少阴合病,所以说在临床中很多自己的方剂,比如说是一个真武汤,实际上是在我们原来的脏腑辨证里面的话呢,他是称之为治疗阳虚水泛的对吧,这个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的,但在经方里面,他是称之为少阴太阴合病的,为什么呢,实际是就有一个附子在里面,他解表的药用了什么呢,用了生姜。

你看生姜来发汗解表,附子来温里来强壮,所以说他在不同理论中的一个运用,这个的话呢,就是啊,太阳跟少阴。另外一个就是一个少阳跟厥阴,也是不能合病的,就是半表半里,不是阳证就是阴证。不能说少阳、厥阴合病,我们不能说少阳厥阴合病对吧,这个就是他以一种病位里面的两种病性,这个也不能合,有另外一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就是在里的阴证、阳证容易出现合病,就是一个阳明跟太阴合病啊,阳明跟太阴容易合病。

我们治疗的时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对吧,比如说大黄附子细辛汤,还有大黄跟这个附子的一个配伍,他实际上一方面是清里热,一方面又温太阴,温化水饮温化太阴,这种往往是阳明跟太阴,在里的病位。出现的这种寒热的一种情况,所以说他容易出现这种合病。这个在临床中还有很多,比如说你看这一个,薏苡附子败酱草是吧。

一个附子是温太阴的,薏苡、败酱草也是清阳明之热的,他也是两个一起合病的一个形式表现出来,像这种方那么在临床中的话呢,其中往往会出现的话呢,就是一个阳明这个热没有解,但是又合并有太阴里虚寒的一个表现,那么有时候水饮化热,比如说我们常用的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呢,他这个的话呢,就是这个时间久了以后,这个水饮出现了一个郁而化热的表现,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比较经典的就是小青龙加石膏汤,就可以称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其他的话呢,就比较容易常见的,比如说表跟半表半里的合病,表跟里的合病,半表半里跟里的合病,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如说这个病位,病邪存在表,那么这个表证没有解,由于正邪斗争的这个不同,然后邪就进入了半表半里,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表跟半表半里的合病。比如说柴胡桂枝汤,这个小柴胡汤跟桂枝汤,他就是一个经典的,就叫做太阳少阳合病的一首方是吧,比如半表半里合里,你看邪在半表半里,然后发生传变,这邪没有解决,在半表半里的邪没有解决,然后他就传入里了,就像我和你们举的那个例子,这个门的例子一样。

这个时候呢,他有口干口苦、吃不下东西,有胸胁苦满,就是邪在半表半里没有解决,但是他就入里了,除了便干、便结,口渴欲饮等,这种实际上就是一个少阳阳跟阳明合病,他跟里合病了。少阳话他也容易虚化,刚才我们是少阳跟阳明合。那他有少阳跟太阴也容易合,变成虚寒了,又有表证,又有半表半里的少阳病,但是又有里虚寒的一个表现,比如说有口干口苦,表没有解,但是出现了口干口苦,不想吃东西,这个病人出现了腹泻、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腹冷,这个手脚冰冷,这个时候就要怎么样啊,那就用小柴胡汤跟理中汤。

少阳跟太阴合病的一种形式,厥阴跟里的合比较容易理解的,厥阴跟太阴的合其实是比较多见的,厥阴跟阳明的合就很少这样子说,主要是厥阴跟太阴合病,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厥阴病的,用的是这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厥阴病的一首方,往往跟当归芍药散,我们今天也开了几个当归芍药散,实际上就是一个厥阴病,但是的又有血虚水饮的表现,在妇科、女科里面比较常见,就是这种女性气血的不足,这个血虚不能够濡养,血少了以后月经就少了。

这种看舌苔就是舌胖大,齿痕舌,脉沉细,这个就是水饮血虚,水饮所导致的月经量变少啊,甚至出现月经周期的延长,或者闭经等这种表现,所以说女科里面比较用的多的当归芍药散是,也是比较好用的,它能够养血又能够利水。所以说这个就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厥阴病跟太阴合,厥阴太阴合病这个也是也比较容易出现的,其他的一个合病的话呢,就是里证跟里证的合,就是里证的阴阳合,阳明跟太阴的合,就是刚才给大家举例。

另外的话呢,就是表的阴证,少阴病跟太阴合病也比较容易出现的,就是在表的病位,他不经过少阳,不经过厥阴,他直接入里了,就跟少阴太阴合病,比如说有些人一感冒,鼻塞流鼻涕,恶风怕冷,精神不振,乏力啊,然后又出现了腹泻,拉肚子跟太阴合。也容易出现对吧,那么这个时候呢,实际上就是少阴病,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时候呢,有水饮的加茯苓,白术就形成了一个这个少阴太阴合病的这么一种形式,少阴跟阳明也容易也会出现合病,就是表阴证出现了一个阳明之里热阳明之里。

这个时候可以加点清阳明之热的药解表,所以说这种合并的形式,在临床中大家还是比较要注意的,就是病位跟病位之间的合病会比较多。如果从定性的角度来说的话呢,就是太阴跟阳明合病的机会比较多,在讲课的时候我因为太赶了,忘记提了一下,你们好好去体会一下在临床中。也要注意到这种合病的形式啊,也就是我们讲究的这么一个原则,表里同病,如果是说里不急的就是表里同治,如果是表里同病合并有水饮的,那么就解表的同时利饮,如果是表里同病里急的,就是里证很急的就要先救里。才能够解表,那么这种是定法。

也是在临床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平时慢性病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兼顾,要考虑它核心背后的病机,核心背后的一个东西要分析,某一个证,要估证,你要分析出它是属于什么证,什么经,有时候是太阳,有时候是阳明。比如这个口苦,有时候就认为他是少阳,你用了这个少阳合方,用了四逆散,用了小柴胡汤等,按照少阳去治没有效,有时候这个口苦他不是由少阳所引起的。它是有什么?这个阳气不降啊,这个水饮郁而化热所引起的,你去用小柴胡汤就没有效。

那这个时候的话呢,你可以用化水湿,清化水湿,温降阳气把阳气潜降下来,他口就不苦了。同样的道理就是一个口干,你不能够认为口干就是阳明病的一个症状,对吧。他是一个典型症状,口干欲饮,想喝水,但是有些人你要问一下啊,他喝什么水舒服喝冷水舒服,还是喝热水舒服,别人喝点水他就想反胃,想吐,这种都说明他胃有虚寒的,喝进去这个水他不能够消化,像五苓散证是吧,有口干,有发热,有外邪的一个表现,但是他又小便不利啊,就用五苓散,所以说这种口干的话呢,有时候不能够一见到口干就把它当作阳明来治,就给他用石膏给他清热,给他滋阴。

实际上很多很多这些口干我们发现,他是由于这津气不化,津不上承,就是这个水液,津液不能够上传到上焦,所引起的一个口干,所以说这个时候大家在治疗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不能够去清热,用石膏清热,这时候应该是就温化水饮,让这个水饮在体内循环,水能够上到上焦啊,像五苓散、苓桂剂。这些都是能够起到温化水饮的一些药物,让这个水通过小便而去,而且这个废水不去,新水不生是吧,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不能看到胸胁苦满就是一个少阳证,痰多就是这个太阴,有时候要注意去分析。

所以在问诊的时候,在脉诊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点,因为我今天看到这些病人来看,就是你们妇科还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一些东西,他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有时候就是来调经,促排卵,不孕,要来受孕的,这种就是刚才我和大家讲的兼证,这个六经证里面的一些内容,有郁热的,给她化郁热,但是总的原则,就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病人,这种女性,就是单纯的实热症,单纯的热证比较少,因为它是来调经促排来治不孕的,那么这种东西的话呢,就是说他是要阳气,要肾气,调脾胃的运转。

就是我们不要过于用这种苦寒之品,去伤到这个这些人的这种脾胃跟肾气,对于你们调整,经调,促排卵来说,就会起到比较好的一个作用,也就是注重两本,注重肝的疏泄,就是这个有时候可能会肝脾肾同调,有时候我们也开了很多四逆散是吧。就是这个病人的这种体质有很大的一种关系,女性的月经病,女性的甲状腺疾病,子宫的疾病,特别是乳腺跟甲状腺,他跟这个肝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这种,就是要疏少阳,其他就重视两本的一个用药。

莫金乙,师从钦州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林佳明老师,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辩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0)

相关推荐

  • 我用经方的体会|做一代经方传人(二)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林佳明 冯世纶经方传承班 做经方一代传人 案例 三 病史:苏XX,男,62岁,因"失眠焦虑,坐立不安3年,加重9个月"来诊. 患者多年前经商失败患上& ...

  • 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指的是什么?

    六经的意义,是把人体分作六个区域,在这六个区域内出现的症候作为六个类型.这方法最早见于 <内经>,到 <伤寒论>更细致地作出了有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六经的名称为太阳.阳明.少阳, ...

  • 张仲景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东汉张仲景于公元三世纪初撰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论>全书重点 ...

  •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东汉张仲景于公元三世纪初撰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 ...

  • 张仲景六经辨证中的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东汉张仲景于公元三世纪初撰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论>全书重点 ...

  • 30.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伤寒论>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其间张氏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 ...

  • 六经辨证中半表半里证治则

    六经辨证中既然有表证和里证,表里之间还有个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不是一半在表,一半在里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病位不在表,也不在里,这个病位叫就叫半表半里,也就是在表和里的中间. 半表半里是病位,一个病位两 ...

  • 临床中合病应该如何识别处理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983天. 大家在林氏医门群里讨论讨论很热烈,分享关于自己治疗的经验,对于常见病,多发病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燕嫦说:师 ...

  •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 太阳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太阳证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太阳证咳嗽 支气管扩张 急性肺炎 太阳证哮喘 太阳证刚痉(临产麻疹) 太阳证柔痉 太阳证风湿 太阳证历节病(风湿性关节 ...

  •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二)

    太阳少阴证头痛 李××,男,48岁.解放军某部老红军.   [病史]1957年12月,患剧烈头痛,夜间尤甚.痛时自觉头部紧缩似鸡蛋大小,如铁箍紧束,不能入睡.在四川××医院住院八个多月,病因不明,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