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 ▏考进武汉一中 居然是个女校长

我的小学母校江汉区福建巷小学,是那种“棺材板子当黑牌”的“怀又怀”的学校。1962年小学毕业,学校寄希望我们冲刺考入一中,为母校放卫星。7月参加小考,考场在七中。

语文作文题为《学小虎子的故事》许多同学写的都是帮人推板车,或者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之类,我写的什么忘了。至于有同学审题发生偏差,写成《小虎子的故事》就很惨。不负众望,我们小学六个班,有六人考入一中,其中我们班有四人,真的是“盘古开天第一回”。这也说明福建巷小学“硬件”不咋地,“软件”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

进入一中后我们得知,名校大兴路小学30多人进一中,还有江汉路周边的几所名校亦成绩斐然。当然,许多小学,只有一个或两个考生进入一中,有的还剃了光头。

分班名单公布。我们班排名考分第一的是位女生,大名任雅珠,她高中进入华师一附中,可惜已经西去好多年了。我在班上排名20几,中不溜,惭愧。那时用的是十年制教材,初一叫六年级,也蛮新鲜。

居然是个女校长

初进一中,一是为一中有这么大的操场自豪,第一课是让我们到操场上拔草,乐在其中。二是惊异于堂堂一中的校长,竟然是一个女的。

我们巷子里的几位30后一中大哥吹牛时,没少听到老校长张薇之,以及现任校长卢世璋的大名。但我一直以为他们理应都是德高望重学富五车气宇轩扬的男士。

刚报到在教室集中,就从后门进来一位女士,身穿黑色旗袍,干练,简朴。她找到我,问我是否叫***。我答是。她问,你哥哥是***吗?答曰是。她接着问,你哥哥还在某中学任教吗?答曰是。

她走后几位同学问我,你认识卢校长?答曰不认识。刚才找你的人就是卢校长。啊,真叫人摸不着北。

卢校长1951年担任家兄班主任,我哥俩名字仅一字之差,卢校长可能据此知道我的身份。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63届考入清华的钟哥。钟哥的兄长1951年也是卢校长的学生。他哥俩名字也是一字之差。卢校长凭此找到了钟哥。兄弟同在一中就读的多的是,据说卢校长知道许多。

但更让我诧异的是,一中的校长,怎么可能是个女的呢?

前些年我同肖松金忠群去看望卢校长,卢校长自己也谈到,一次一个日本教育代表团来访一中,他们了解到一位女士驾驭着一个堂堂有名的男中,且成绩斐然,百思不得其解。

初识一中先生

进一中,心中对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充满着期待,以为他们都是最好的老师,其实理想与现实有距离。我们六年级三班教师阵容:

班主任:严胜洲,教语文,后调万松园路中学。我的一位街坊大哥同严老师在武汉一师同学,说严老师是一师绝对的高材生。

数学:黄老师,上课几天后调武汉四中,老师是否姓黄,待考。袁庆祥老师接任数学。

俄语:张开藩老师。外语组副组长,讲课严肃认真,大家都怕他,所以俄语成了同学们的强项。

政治:钱美玲老师,咸宁人氏,咸宁钱家满门忠良。

历史:张坦老师,口音难懂,影响了我们听课效果。后调到肖家院中学。接任的历史老师姓氏忘记了,年轻,听说是个高材生,出版过专著。

地理:李孝源老师,标准的沔阳普通话,脱手画各省地图,授课风趣,大家喜欢。

生物:黎杏英老师。黎杏英老师命运多舛,我在武汉一中老校友上发过博文纪念她。

体育:潘幼卿老师,近六十,是位老体育。

音乐:忘记姓名的女老师。

美术:顾宗洛老师,十九中借来兼美术课。而我们的音乐老师则到十九中兼音乐课。

张开藩老师和钱美玲老师,把我们从初中带到高中。张开藩老师还是我家弟兄三人共同的老师。值得一提的是客座老师顾宗洛先生,上海人,在十九中任音美全才教师,闻名三镇。我的美术课承蒙老师手下留情勉强及格,但我喜欢他的课。他让我知道了列宾,了解到伏尔加纤夫,还有突然归来。

图书室范老师周老师

我们六年级新生开学后领到三件宝,即武汉一中学生证,武汉一中校徽,武汉一中借书证。

学生证每学期得送教导处注册,大串联办理车票,住宿,借款,等等,用处大。

校徽是鲁迅体,武汉市一中五字。其实我更喜欢毛体武汉一中四字的原版校徽,因为它和武大校徽近似。

图书室在三楼。一个大藏书室,一个大阅览室。当时图书室有范少和老师和一位姓周的满族女老师。范老师驼背,戴眼镜,不苟言笑,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在开放时间里,他带领几个“志愿者”给同学们办理借还书手续。

文革时,听说范老师带领69届学生串联,行至青岛患病身亡。当时兵荒马乱自顾不暇,至今也不知其病故详情,但范少和老师肯定西去了,他来不及接受我们学生的告别和最后的敬意。我们忘不了他。

图书室那位女周老师,更富传奇色彩。她的先生大名周浩如(?可能有误),日本人,在武汉一中教授语文,后调入武汉教师进修学院,文革中曾被打成特务。周老师的公子周邦彦和我们同届,分在二班,同学们有时背地里叫他小日本,他学习轻松自由,身体特棒。周浩如调离一中后,周老师调到二中,周邦彦也转学到二中。

中日建交后,周浩如一家先后回日本。学长潘孝先到日本参加创价大学二十周年校庆活动时,周浩如先生前来询问,来参加活动的中国人中是否有武汉一中的学生,于是同潘孝先学长巧遇。周浩如先生回国后叫佐藤博,任创价大学教授。其小女叫佐藤素子,也在同一所大学任教。1989年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日语广播教学,授课老师就是她。佐藤博父女俩及其他教授陪潘孝先学长整整一天。

佐藤博先生难忘在武汉一中的经历,他在交谈中还谈到过老同事朱光弟老师,并委托潘孝先学长回汉后查找收集他1958年至1961年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两张照片

在朋友圈回忆到一中图书室的周老师,又联想到她的先生和儿女,以及潘孝先学长在日本同周浩如先生的巧遇,承蒙孙沪文兄接着发来周浩如先生一家的照片,十分高兴。

左二为一中图书室周老师,左三为周浩如老师,即佐藤博先生。左四为学友周邦彦,左五为周邦彦的妹妹,即佐藤素子。

佐藤素子

周邦彦一家曾住一中教工宿舍。勤快的周邦彦的妹妹,也就是佐藤素子每天都会提着水瓶打开水走过长长的走廊,照片中已经变得亭亭玉立,比小时候漂亮多了。周邦彦还似小时候没变样。周老师胖了些。佐藤博先生还穿着中山装呢。但愿他们一家为中日友好多做善事好事。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缅甸女校长用藤条鞭打高龄女老师

    缅甸仰光消息,12月3日中午12点左右,明格拉栋镇区第(3)基础高校女校长杜绥绥敏,在巡视训斥六年级A.B.C3个班级后,来到6年级D班级教师,并对班级内的学生表示,我想把你们全都打一遍,随后,校长杜 ...

  • 汕头大学现任女校长被誉为“最美大学女校长”,她因何受人喜爱?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说: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努力地争取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也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成功没有什么捷径,要说真的有,就是保持自律的精神,和不间断地学习.成 ...

  • 迎春 || 不徇私情的女校长

    ● 中小学[资料:合集] ●[电子课本:20年秋]1-12年级 ● [中小学:试卷]语数英 ● [20年秋:微课合集][语数英] ● [优质课教学视频]语文 ● [世界经典电影] 800部(合集) 不 ...

  • 忆海拾贝 ▏我和武汉中山公园的不解之缘

    中山公园老大门仿伦敦皇宫大门. 1949年4月我在解放军北海军分区卫生队当战士,母亲景南奉命南下,经请示,同意我随母亲一同南下.我们从山东黄县出发,一路上步行.坐马车.火车,沿着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留下 ...

  • 忆海拾贝 ▏学习雷锋做好事 一中学生推粪车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的伟大号召.1962年秋进一中,初一下学期起,学雷锋活动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雷锋事迹,雷锋日记,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材料.成立学雷锋小组,人人做好事,蔚然成风. 推粪车 ...

  • 忆海拾贝 ▏回眸武汉二中 千言难尽师生谊 万语共叙同窗情

    每当我回到武汉市第二中学,看到那漂亮的校舍,带有空调的数字化的教室,现代化的地下体育舘,数字化的图书舘,歺舘式的师生食堂等等,都会勾起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 我是1950年9月考进武汉市二男中的,被分配 ...

  • 忆海拾贝 ▏武汉人向浒参加苏联卫国战争

    6年前的2014年8月18日,武汉"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启程,一大早我赶到汉口江滩送行. 我曾明确要求:"我很想参加这次活动,虽然我现在68岁了,但是身体很好,野外活 ...

  • 忆海拾贝 ▏从晴川书院到武汉三中 高中求学拾趣

    武汉三中 康熙四十四年(1705),汉阳府建晴川书院,地址初在汉阳城南纪门内.乾隆七年(1742)取义学废址扩充修建.嘉庆四年(1799),郡守刘斌用赈济余款购置张宅改建书院,晴川书院遂迁至试院内,即 ...

  • 忆海拾贝 | 难忘武汉二中初中老师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1962年9月至1965年7月,我在武汉二中上初中.这三年,是我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阶段,是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刚好在这个时期,我能到武汉二中这个全 ...

  • 忆海拾贝 | 七十二年前的武汉国庆节

    今天举国欢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周年.当朋友们在网上相互发帖祝福时,七十二年前武汉市各界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庆祝大会是1949年10月日下午,在汉口中山公园体育 ...

  • 忆海拾贝 ▏他们都是名师 受人尊敬的校工

    他们都是名师 汉口人和街有所江苏巷小学,福建街有所民族路小学.两所小学背靠背,一墙之隔.1970 年上面下令把隔墙拆除,两校合一,把校门开在了得胜街,成立武汉市第五十中学. 武汉一中由张开藩老师挂帅, ...

  • 忆海拾贝 ▏别挤啦 乘车历险之往事

    身为电视台多年的老观众,在观赏自己所喜爱的电视节目之际:必须有耐心忍受各种各样雷霆般的广告对视觉神经的狂轰冲击.当今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电视密不可分:人们没日没夜.心甘情愿地把时间耗费在了电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