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 ▏考进武汉一中 居然是个女校长
我的小学母校江汉区福建巷小学,是那种“棺材板子当黑牌”的“怀又怀”的学校。1962年小学毕业,学校寄希望我们冲刺考入一中,为母校放卫星。7月参加小考,考场在七中。
语文作文题为《学小虎子的故事》许多同学写的都是帮人推板车,或者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之类,我写的什么忘了。至于有同学审题发生偏差,写成《小虎子的故事》就很惨。不负众望,我们小学六个班,有六人考入一中,其中我们班有四人,真的是“盘古开天第一回”。这也说明福建巷小学“硬件”不咋地,“软件”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
进入一中后我们得知,名校大兴路小学30多人进一中,还有江汉路周边的几所名校亦成绩斐然。当然,许多小学,只有一个或两个考生进入一中,有的还剃了光头。
分班名单公布。我们班排名考分第一的是位女生,大名任雅珠,她高中进入华师一附中,可惜已经西去好多年了。我在班上排名20几,中不溜,惭愧。那时用的是十年制教材,初一叫六年级,也蛮新鲜。
居然是个女校长
初进一中,一是为一中有这么大的操场自豪,第一课是让我们到操场上拔草,乐在其中。二是惊异于堂堂一中的校长,竟然是一个女的。
我们巷子里的几位30后一中大哥吹牛时,没少听到老校长张薇之,以及现任校长卢世璋的大名。但我一直以为他们理应都是德高望重学富五车气宇轩扬的男士。
刚报到在教室集中,就从后门进来一位女士,身穿黑色旗袍,干练,简朴。她找到我,问我是否叫***。我答是。她问,你哥哥是***吗?答曰是。她接着问,你哥哥还在某中学任教吗?答曰是。
她走后几位同学问我,你认识卢校长?答曰不认识。刚才找你的人就是卢校长。啊,真叫人摸不着北。
卢校长1951年担任家兄班主任,我哥俩名字仅一字之差,卢校长可能据此知道我的身份。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63届考入清华的钟哥。钟哥的兄长1951年也是卢校长的学生。他哥俩名字也是一字之差。卢校长凭此找到了钟哥。兄弟同在一中就读的多的是,据说卢校长知道许多。
但更让我诧异的是,一中的校长,怎么可能是个女的呢?
前些年我同肖松金忠群去看望卢校长,卢校长自己也谈到,一次一个日本教育代表团来访一中,他们了解到一位女士驾驭着一个堂堂有名的男中,且成绩斐然,百思不得其解。
初识一中先生
进一中,心中对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充满着期待,以为他们都是最好的老师,其实理想与现实有距离。我们六年级三班教师阵容:
班主任:严胜洲,教语文,后调万松园路中学。我的一位街坊大哥同严老师在武汉一师同学,说严老师是一师绝对的高材生。
数学:黄老师,上课几天后调武汉四中,老师是否姓黄,待考。袁庆祥老师接任数学。
俄语:张开藩老师。外语组副组长,讲课严肃认真,大家都怕他,所以俄语成了同学们的强项。
政治:钱美玲老师,咸宁人氏,咸宁钱家满门忠良。
历史:张坦老师,口音难懂,影响了我们听课效果。后调到肖家院中学。接任的历史老师姓氏忘记了,年轻,听说是个高材生,出版过专著。
地理:李孝源老师,标准的沔阳普通话,脱手画各省地图,授课风趣,大家喜欢。
生物:黎杏英老师。黎杏英老师命运多舛,我在武汉一中老校友上发过博文纪念她。
体育:潘幼卿老师,近六十,是位老体育。
音乐:忘记姓名的女老师。
美术:顾宗洛老师,十九中借来兼美术课。而我们的音乐老师则到十九中兼音乐课。
张开藩老师和钱美玲老师,把我们从初中带到高中。张开藩老师还是我家弟兄三人共同的老师。值得一提的是客座老师顾宗洛先生,上海人,在十九中任音美全才教师,闻名三镇。我的美术课承蒙老师手下留情勉强及格,但我喜欢他的课。他让我知道了列宾,了解到伏尔加纤夫,还有突然归来。
图书室范老师周老师
我们六年级新生开学后领到三件宝,即武汉一中学生证,武汉一中校徽,武汉一中借书证。
学生证每学期得送教导处注册,大串联办理车票,住宿,借款,等等,用处大。
校徽是鲁迅体,武汉市一中五字。其实我更喜欢毛体武汉一中四字的原版校徽,因为它和武大校徽近似。
图书室在三楼。一个大藏书室,一个大阅览室。当时图书室有范少和老师和一位姓周的满族女老师。范老师驼背,戴眼镜,不苟言笑,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在开放时间里,他带领几个“志愿者”给同学们办理借还书手续。
文革时,听说范老师带领69届学生串联,行至青岛患病身亡。当时兵荒马乱自顾不暇,至今也不知其病故详情,但范少和老师肯定西去了,他来不及接受我们学生的告别和最后的敬意。我们忘不了他。
图书室那位女周老师,更富传奇色彩。她的先生大名周浩如(?可能有误),日本人,在武汉一中教授语文,后调入武汉教师进修学院,文革中曾被打成特务。周老师的公子周邦彦和我们同届,分在二班,同学们有时背地里叫他小日本,他学习轻松自由,身体特棒。周浩如调离一中后,周老师调到二中,周邦彦也转学到二中。
中日建交后,周浩如一家先后回日本。学长潘孝先到日本参加创价大学二十周年校庆活动时,周浩如先生前来询问,来参加活动的中国人中是否有武汉一中的学生,于是同潘孝先学长巧遇。周浩如先生回国后叫佐藤博,任创价大学教授。其小女叫佐藤素子,也在同一所大学任教。1989年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日语广播教学,授课老师就是她。佐藤博父女俩及其他教授陪潘孝先学长整整一天。
佐藤博先生难忘在武汉一中的经历,他在交谈中还谈到过老同事朱光弟老师,并委托潘孝先学长回汉后查找收集他1958年至1961年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两张照片
在朋友圈回忆到一中图书室的周老师,又联想到她的先生和儿女,以及潘孝先学长在日本同周浩如先生的巧遇,承蒙孙沪文兄接着发来周浩如先生一家的照片,十分高兴。
左二为一中图书室周老师,左三为周浩如老师,即佐藤博先生。左四为学友周邦彦,左五为周邦彦的妹妹,即佐藤素子。
佐藤素子
周邦彦一家曾住一中教工宿舍。勤快的周邦彦的妹妹,也就是佐藤素子每天都会提着水瓶打开水走过长长的走廊,照片中已经变得亭亭玉立,比小时候漂亮多了。周邦彦还似小时候没变样。周老师胖了些。佐藤博先生还穿着中山装呢。但愿他们一家为中日友好多做善事好事。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