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2篇:读文随笔∣事理说明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事理说明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1年第1期发表了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陆丽萍老师的论文《事理说明文应该教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作者以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为例,以点带面,阐述了事理说明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我一直在研究思考的问题。对于事理说明文,我研究得还很不透彻,并且一致认为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就是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这些也是中考的重点知识。后来阅读了一些专家的论文和著作后,我对说明文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新的理解。
作者确定《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是教材,尤其是单元导语对本单元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提示。统编教材有两个说明文单元,即八年级上册的事物说明文单元和八年级下册的事理说明文单元。相比较而言,事物说明文的阅读难度要小于事理说明文,教材将事理说明文单元置于事物说明文单元之后,是比较合理的安排。在事物说明文单元,教材的单元导语中已经提示,“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了解和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应该作为本单元说明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特征已经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涉及到了,而下册的事理说明文单元不宜再将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作为教学重点。上册没有提到的“说明顺序”,在下册的事理说明文单元得到了提示,即“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这自然应该作为《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除了单元导语,教读课文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题目也提示着本课的教学内容。在事物说明文单元,“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是教学重点,同理,在八下第三单元中,“把握事理特征”也应该是重点内容。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也认为“学习本单元,要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大自然的语言》课后的“思考探究”第一题“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也是围绕“事理”本身而设计的。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认为“物候”是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在这节课上作为教学重点;也有的教师提到“物候”时一笔带过,甚至只是出示了一张PPT,完全将“物候学”当作本课的知识背景和盘托出,这都是没有把握事理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表现。陆老师认为,“物候是什么”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例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学,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等,也都应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作者除了关注教材外,还时时刻刻把握课标对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提示,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表述,例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等,这也提示了,说明文的“事理”及其体现出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应该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恰恰是被忽视得最为严重的内容。对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往往将其理解为价值观教育,于是在课堂结束时,喊几句高大上的口号,或者是列出一段总结性的话,生硬地“告诉”学生要有科学探究的精神。这种教学完全忽视了文本本身。课标的提示及其相关内容,如何落实在教学中呢?这就需要结合课后习题的提示,回归到文本本身,从文本细节中体会作者的科学研究的精神与态度,甚至运用“母文本系统还原”的方式,把握作者严谨科学的精神。
也就是说,通过对课标、教材的把握,通过对《大自然的语言》文本本身的理解,作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教事理,教顺序,教精神,教其他。其中的“其他”是带有灵活性的考虑,不同的学情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是说八年级上册教过的内容,下册就绝对不能再教了,教学内容要依据学情而定。这一点我也是表示赞同的。
对于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思考,真正起作用的是张心科教授的《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一书。在这本书里,张教授认为:“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以及大学里的研究性阅读,要关注文本形式并研究写作技能,就好比看一幅画,要掌握其中的绘画技法;中小学阅读教学则主要是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而不是静态的文本形式知识,就类似于去教一位不会画画的人如何欣赏一幅画,要教他欣赏的方法,而不是用术语教他绘画的技法。”这个观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说明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难道不就是使学生“会读”说明文吗?而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在指导学生“会读”的过程中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是不是掌握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等之后,就会阅读说明文了呢?实际上,这些文体知识是说明文写作的基础,而不是说明文阅读的内容。试想,我在读一份《药品说明书》时,会关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吗?说明文应该以获取信息为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在这本书里,张教授认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层面:第一,获取有用的知识。第二,学会获取实用信息的方法、步骤、技巧。第三,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第四,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并崇尚科学。”我个人认为,这四个方面不论对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的教学,都是有启发意义的。尤其是作者提到了“获取信息的方法、步骤、技巧”也就是说明文的阅读策略,或者说是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说明文,这些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是异常淡化的。不过现实状况是,中考试题的“考试内容”依然是以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为主的,这也让很多老师不得不教那些静态的文体知识,甚至除了那些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特征等知识,教师对于说明文都不知道该教什么。这也说明,说明文教学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改变教学观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