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通报就是敲警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副县长夏景图借其子结婚之机敛财;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队务处副处长冒家洲违规收受礼品、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五一”“端午”临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给党员干部敲响警钟、拉响警报——纠治“四风”永不止步,谁违反了铁规矩、硬杠杠,就要受到严肃处理。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节前通报是一剂预防针、清醒针。通报中有几起案例就发生在“五一”期间,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在节假日给自己纪律“松绑”、作风“减压”。“双节”来临前,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就是要释放纪律作风不能松的警示作用,使党员干部将“纪律作风不休假”的意识根植于心。党员干部要把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当成镜子、反省自身,梳理自己是否存在相同的“病灶”。想一想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没有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看一看部署推动工作时是真抓实干还是在搞“包装式”落实、“一刀切式”落实;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滋长了享乐奢靡的念头,能否在违规吃喝、礼品礼金面前拒绝诱惑、坚守本心……作风硬不硬、实不实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和选择里。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锤炼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实干作风,养成抵制“四风”的行动自觉,筑牢“不想”的思想防线,避免成为通报曝光里的“反面教材”。

  从纪检监察机关的角度讲,密集通报也为靶向纠治“四风”提供了案例教学。不仅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重庆等地纪检监察机关也陆续通报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通报中普遍存在的老问题也好,暴露出的改头换面、潜入地下的隐形变异新动向也罢,恰恰都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靶向施治的重点。近期,湖南公布整治违规吃喝隐形变异“十严禁”,就是针对挂牌督办中发现的违规吃喝隐形变异表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实践证明,奔着问题去,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创新警示惩戒的新方法、新途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施治,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有利于强化“不敢”的高压态势,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关键部位,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节日期间发现的问题,严查快处、以儆效尤,确保节日风清气正。要树立系统观念,加强整体谋划,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开展治“四风”树新风,一体发现与治理“四风”和腐败问题,不断深化标本兼治。

  此次通报的8起案例中,除了吃喝送礼、公车私用、借机敛财、滥发津贴补贴等反复出现的“节日病”之外,还有几起此前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比如,瑞丽市委原书记龚云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严重失职失责,导致疫情出现局部反弹;又如,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副区长张学斌,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栾作刚等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漠然视之、消极应付,致使“自来水中有可燃气体”问题两年多没有得到解决。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常见病”,加大查处力度、及时通报曝光、剖析问题症结,既能取信于民、凝聚人心,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又能强化震慑效果。

  “五一”“端午”假期是“四风”问题易发的节点,是检验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考点。自觉远离“节日病”“常见病”,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李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