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宁海古松漫谈

宁海古松漫谈

文/应可军

陈毅总司令早就在诗中写出了松树的性格,他的名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就可以表现出松树那一种坚强的、勇敢的性格。所以,我便喜欢上了松树。这种情结来自于小学时代。每年秋游时我们总到学校不远的溪南松树坦,在哪里野炊、在旁边小溪里捕鱼捉虾,游戏、释放童年的欢乐。长大了,才知道溯溪而上的黄坛,原来因该地多松树,特称松坛,据当地《严氏宗谱》;宋至道二年(996)严忽鲁自湖广黄州府黄梅县(属湖北省)迁宁海城西二十八都赘于松坛董氏,后严氏为纪念故土黄梅县,改松坛为黄坛。溯溪再上就是梁皇山,据附近《岭南陈氏》记载的八景,有“十里松林”一景,比杭州的九里松还多一里路。前童梁皇山为天台山余脉,主峰海拔768米。三国时期葛元,晋时葛洪先后在此炼过丹。葛洪后裔定居此地,即今前童葛姓由来。南宋吏部尚书洪皓辞官后隐居于前童梁皇山,建洪皓祠,蟠松亭,植松栽枫,形成成片景观。宋明二代,文人墨客对梁皇胜景题咏颇多,如胡融、刘倓、王澡等文士,对此山蟠松均有诗文 赞赏有余。如刘倓的《韵胡少瀹题梁王山蟠松诗》曰:“长松上捎日月宫,昂霄耸壑材甚雄。不肯甘心卧云巘,有时见梦十八公。汗颜血指,那知大匠自有体。斩伐丁丁,朝夕聒人幽耳聋。岂如吾乡华顶一峰八万四千丈,下蟠夭夭矫矫奇奇怪怪之苍松。樛枝半压鲁隐九年之大雪,雅韵曾和虞氏五弦之薰风。八千灵椿三千桃实几番见,何况篱下黄菊江头亦叶枫。
萧梁劫火烧不死,坐阅五季鹿走天下人亡弓。世人欲识吾家所扰真龙种,请看春雷发蛰雾滃霱云中。礧砢蹙缩轮囷拥腫可挫不可辱,坚刚正独盘薄偃蹇受命不受封。无用之用不器之器振古成自晚,天台道人何苦汲汲图象寄涪翁。搜肠镂肾状出怪松赞,反言挺而茂者肥瘠贵得中,吁嗟九原相如不可作,飘飘词赋谁摩穹。阆风逸民自愧才力薄,北斗以南惟有四朝之老农。”宁海还有西店双山景点,也有古松虬枝曲折。宁海有古渡松岙,因该地山岙多高大松树,一片葱郁,故称松岙,宁海岔路柴家村村口也有一处松树坛。

在宁海白峤公馆也有古松,明代宁海县令宋奎光题过诗曰;“虬枝天矫卧邮亭,苔藓交封岁月深。偃盖不愁惊鹤梦,擎风时听作龙吟。低留使节依芳韵,斜罥行旌似有心。相对澹然忘世艳,徘徊不觉酒频斟。”宁海枫槎村也有一古松。雪坡村的石山有马尾松古树群,山上茂密松林构成独特景致,在公路上就能清晰看到。说实在的宁海原来古松蛮多。一到春天,村民们都去采摘松花粉。宋代舒岳祥还写过《松花》诗呢。他赞道;“偃蹇不入俗,随春也作花。高攀许樵子,轻扫落僧家。功用虽非药,风标正似茶。秋风收子食,辟谷胜胡麻。”少年时期的我们肯定要到附近山丘去耙松毛丝作起火柴。据2004年调查,树龄在150—200年的松树就有22株,其中胡陈有11株,前童6株,越溪3株。
民国时,宁海开始植树造林,重点地段一般在跃龙山、崇寺山、东冠山等。树种一般也以松树为主。1963年,在梁皇山、香山、香岩山等地荒山飞机播种24架次,播黑松种子1.49万公斤,面积6万亩,耗资4.26万元。但由于事前未充分准备,播后又遭干旱,生长率极低。材线虫引来起的松材萎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传播途径多、发病部位隐蔽、发病速度快、潜伏时间长、治理难度大等特点。自1982年发现以来,快速扩散,对中国南方数百万公顷的松林构成毁灭性威胁。松材线虫侵入树木后,外部症状的显著特点是:先是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黄色。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②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③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④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此时树体上一般有多种害虫栖居。
至此宁海的松树似乎所剩无几。基本灭绝似的。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沈阳北陵的古松,原来还藏着这些秘密

    秦始皇陵墓的"守陵部队"是兵马俑,沈阳福陵(努尔哈赤的陵墓)和昭陵(皇太极的陵墓)的"守陵部队"是庞大的古松群.这两处皇陵的古松藏着许多秘密,许多人并不知道. ...

  • 这里是浙江宁海⑯ | 海中双山

    这里是浙江宁海西店双山 宛如两朵芙蓉刚出水临风绽放 恰似一双美女已沐浴对镜梳妆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摄影:朱军校 配文:徐建中 海中双山 在宁海众多山水风景名胜中,"双山 ...

  • 应可军 | 宁海 “老虎灶”漫谈

    宁海 "老虎灶"漫谈 文/应可军 说起"老虎灶",今天在宁海的年轻人会比较陌生,但这曾经是宁海人生活的一部分."老虎灶"即熟水店,烧卖热水与 ...

  • 应可军 | 宁海古今体育漫谈

    宁海古今体育漫谈 文/应可军 今年东京奥运会中国捷报频传.阿拉宁波也有五块金牌进账,东亚病夫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杭州又举办亚运会了,不得不谈谈宁海的体育啦古代中国体育除军事和养生等内容外,还包括人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宁海棋文化

    宁海棋文化 文/应可军 可能你也经历过,童年,隨意在石板地用瓦爿块或粉笔画一个空心十字架,或在树下泥地用树枝划一个空心十字架,双方各拣选果核或小石子,就可布阵作战,金木水火土.棋逢对手,就可博弈各一个 ...

  • 应可军 | 宁海青云观(外二篇)

    宁海青云观 ----文/应可军----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 ...

  • 应可军 | 宁海育婴堂

    宁海育婴堂 文/应可军 育婴堂,宁海人俗称养育堂.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育婴堂收养并救活了许多弃婴,其设立实为一桩善举.中国早有这方面的善举传统,如贫儿院.育婴堂等等,佛教中也 ...

  • 应可军 | 宁海棉麻史话

    宁海棉麻史话 文/应可军 我国最早出现的是麻.葛纺织,我国是麻的故乡,在元明两朝棉花栽培普遍推广以前,麻织品是平民百姓最主要的衣着材料.而棉纺织和棉花的人工栽培,首先是在我国华南.西南和西北边疆少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