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人均负债12万:背负着压力前行,不焦虑才怪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14篇文章,高效能人士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最近老被90后负债的消息刷屏。根据汇丰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90后人均负债已达12.79万元,网上疯狂讨论“90后的你拥有多少负债”、“这届90后真敢穷”。
看到这个数据我还是比较震惊的,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小事。那些我以为的全款消费,全部都是预支未来。有一个小哥买的豪车原来是贷款买的,我一个很好的老兄竟然有了十多万的贷款,还花呗的人永远想不通自己为啥借了这么多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预支甚至是透支未来,然而出来还终究是要还的,有的人每个月挣得钱可能只够填补预支的漏洞。提前消费以获得即时满足的人生,相当于把未来宫殿的砖挪到了现在,一旦风险来临,未来就坍塌了。
这样的压力,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撑过来的。把自己置于那样的压力环境,只需要一秒;而在高压下努力,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有的人焦虑,有的人丧,有的人猝死了,有的人自杀了。
1 焦虑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生活在高压下的一群人,神经只会越绷越紧,绷紧了的神经,对什么都特别敏感。
我们常常会看见地铁上因为一点小事情,两个陌生人就有大干一场的架势;我们常常看见职场中同事间的沟通摩擦难以避免,但有时候为什么你就特别烦,甚至失控了;我们常常听见面试失败的同学跟我们疯狂吐槽在你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为什么他们那么容易失控?
因为他们压力太大了,如果神经是一张蹦床,平时一个刺激事件只能跳1米,那么现在这个刺激事件砸到上面蹦出了100米,焦虑也越来越多。
焦虑最大的危害不仅仅是焦虑泛滥,它更像是一种病毒,会传染。于是焦虑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最终高压下的每一个人,都没能幸免。
陷入焦虑的人会急于寻找一个发泄口,他们就会去找人倾诉。倾诉的对象要么是能够给你焦虑疏解的专业人员,要么是跟你一样焦虑的人,要么是能够让你找到成就感以缓解焦虑的人。大多数人会选择能量场跟你差不多或者比你低的人,不管你的焦虑缓解没,你反正把别人弄得更焦虑了,然后他又要去发泄他的焦虑,于是,焦虑开始传染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压力大的人,找专业的人去排解会更优;如果你本身也非常容易焦虑,最好不要自信地充当“垃圾桶”的角色。
2 化压力为动力,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用的废话
面对压力症,众所周知,有两种解法:压力转移和压力转化。
但很遗憾,大家都不会用。
大多数人的常用做法是把压力转移,可以转移错了地方。举个例子,人为什么在面对各种困境的时候特别希望有一个人来解救自己,说:“亲爱的,我来,你歇着”。因为我们都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帮我们转移一部分压力,这一点非常好,一起抱团取暖面对的压力更小。但是很遗憾,大多数爱情或是婚姻出现裂痕的根源在于你想把压力全部转嫁给一方。一个人顶着两份甚至更多的压力,这个系统就无法维持运转了。
当然,有人承担了双份甚至更多的压力,他们没有人可以转移压力,于是他们开始思考怎么要化压力为动力。他们试了好久,发现这句话好像是句有用的废话。
我们常说,“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化压力为动力”,你们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有这种转化的力量?必然是有着强大心理运行机制的人,而强大,是脆弱刻意练习的结果。
平时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去训练,关键时刻那就是强行转化,一定是毫无进展。所以,你需要刻意训练压力转化技巧。
3 缺乏压力管理,精力燃烧得更快
焦虑是压力下的一种应激反应,压力大的人会心急,会火大,这个时候的焦虑就像是一把火,如果不能及时灭火,精力能源会燃烧地越来越快。
而大多数人对面对较大的压力毫无抵抗力,于是体内的精力都消耗在焦虑上,用于工作的精力能源减少,一个心态平和体力充沛的你尚且觉得压力大,一个心烦意乱精神不济的人会觉得压力更大,于是你陷入到了压力的恶性循环。有的人放弃了挣扎,有的人放弃了生命。
究其原因,在我们的教育系统设计中,我们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学习上,或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心理机能的挖掘和培训。如果我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压力管理,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畸形的想法和生命的逝去。
很多从压力挺过来的人,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坚强,而是一种无可奈何,和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执着。现实只给了他们两种选择:挺过来或是倒下去。其中的痛苦,难以言喻。我是一个提倡顺人性做改变的人,我希望你坚持的不要那么痛苦,我们可以有专业的方法,做好压力管理。
所以,
如果你正在迷茫
如果你每天都不得不疲于应付这个世界
如果你想去干翻这个世界但是一步也迈不出去
如果你十分努力却收效甚微
如果你经常焦虑失眠
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
如果你找不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