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创建党员“岗号组” 先锋模范冲在前

——记战斗在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一线的优秀党员
文/谭云影   张柳
汪志林(左二)在施工现场
川滇两省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道,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四座巨型梯级电站如“明珠”镶嵌,共同构成一道风景靓丽的清洁能源“走廊”。在建规模全球第一、装机容量世界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也坐落于此。上万名能工巧匠聚集在金沙之畔,拦水筑坝,共攀世界水电最高峰。
为高质量完成这一国家重点工程,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党委发动参建单位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党员“红旗岗、先锋号、攻关小组”(以下简称“岗号组”)创建活动,通过以先进党员为榜样、典型项目作标杆,以“提质增效、保障生产、问题攻关”为目标,助力工程建设。经过多年实践,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工程一线,直面工程难题,亮身份、做先锋,筑牢战斗堡垒,将党员“岗号组”的旗帜插遍工区各个角落。
陈文夫(右三)在现场指导工作
坚守初心,在大国重器主战场上发挥“风向标”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汪志林始终坚守“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初心使命,一心系工程上,在工作中冲在前、干在先。他践行着党的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下垂范的作风,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党员群众。
白鹤滩水电站还未完工,却已经开创了水电站建设的多个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世界第一,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世界第一…… 实现这其中任何一项“世界之最”,即便对于身经百战的汪志林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找到最佳施工方案,他多次实地考察国内外的同类工程,寻找可供借鉴的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他亲自组织研究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优化,哪里适合弱爆破,哪里需要“短进尺”,他比谁都清楚。
每年的5月到10月,白鹤滩进入汛期,大雨总在夜里倾盆而至。防洪度汛是施工区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汪志林最挂念的工作之一。每到汛期,汪志林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好几遍,查看电站厂房、围堰、尾水出口等重点部位的监控视频,检查汛期安全情况。每当雨大的夜晚,汪志林绝对会亲自去现场检查。这位经过三峡工程建设历练,如今世界在建最大水电站的“总指挥”,是基层工人们最熟悉的“大领导”。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风向标”指引下,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把坚守谱作诗,以奋斗不负韶华,把关键时刻冲在前那股韧劲儿刻在了骨子里,成为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必须是精品!”成为每一名现场党员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建设部副主任陈文夫,作为分管大坝工程建设的领导,将自己化作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工程质量把控第一线,精心呵护着大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陈文夫一直将建设“无缝大坝”当作追求,着力打造白鹤滩工程“水电典范、传世精品”。在他看来,要实现“无缝大坝”这个目标,必须将质量管控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他力求每一方混凝土都要做到“性能优良、体型精准,内实外光、无疵可求”。为此,在溪洛渡工程的经验基础上,他率领团队攻克万难,为白鹤滩水电站量身打造了“智能大坝”建造系统。作为建设部领导,日常事务繁忙的他依然坚持每天到现场查看混凝土浇筑,遇关键部位浇筑时,他在办公室处理文件至深夜后,又急忙赶赴现场指挥浇筑。他对大坝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均有深刻的理解和规划,他用高标准要求大坝项目部的每一个人,也用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陈文夫的身影不是金沙江畔孤独飘拂的旗帜,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一线从不缺少坚守的故事。2015年,为了高质量准点完成围堰填筑施工,建设部第一党支部的王克祥创立“围堰施工管理党员红旗岗”,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奋战,两个春节的坚守,顺利实现了围堰填筑按期完成,防渗体达到了“滴水不漏”的高质量,为大坝主体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克祥在灌浆廊道检查灌浆设备运转情况
抱定决心,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向前
建设部第二党支部的段兴平永远记得2017年12月28日——地下厂房洞室开挖巨大困难考验出现的那一天。
在右岸地下厂房开挖期间,小桩号洞段顶拱、下游拱脚及边墙围岩变形增长缓慢。在短短4天时间内,该部位的单日变形速率突然开始增大,超过了危险等级,周边洞室衬砌混凝土及厂房下游边墙、南侧端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
如何采取应急手段,快速抑制变形继续发展,保证厂房小桩号围岩稳定、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保障世界首批百万机组按期发电,成为摆在段兴平和同志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围岩变形继续发展一天,失稳风险就会加大一分,首批机组发电也会受到影响。”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枪声已经响起。
第二党支部在建设部党委的总体部署下,联合现场设计、监理、施工方共30名党员骨干组成“围岩应急加固党员先锋号”,共赴“赛场”。在咨询国内岩石力学权威专家基础上,“先锋号”党员技术骨干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拿出了一套科学的支护方案。在应急加固施工过程中,党员坚持现场24小时值班,建立每日碰头会制度,对施工和监测数据分析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短短180天,就形成现场备忘录125份,快速解决施工相关协调及决策共计约820余条。
技术、生产、监测、安全、经济等五个专业的党员“协同作战”,优化施工程序,研究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资金和资源投入,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先锋号的一众人马逐渐占据上风。2018年7月5日,右岸地下厂房应急加固项目施工全部完成,围岩变形全部收敛,度过了“危险期”。“先锋号”的成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党员”!
党员“先锋号”旗帜不是只飘扬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2020年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建设部党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从建设部各部门抽调的党员成立了疫情防控办公室。防疫办“挂牌”开展工作的第一天,这些党员就同步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号,将党旗插在了施工区疫情防控的“中枢”。
在严峻的抗疫形势下,先锋号的成员们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筹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枪等防疫物资,以解决防疫工作的燃眉之急。随着疫情的蔓延,当时工程建设所需要的物资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白鹤滩工程面临2021年蓄水发电的目标,“大国重器”建设等不起、也慢不得!然而随着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物资生产和运输计划被完全打乱。白鹤滩交通闭塞,疫情当前,云南、四川两省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交通管控,物资运输更是难上加难。
“先锋号”成员杨小龙和石焱炯临危受命,承担起保障物资运输的重任。密切关注地方政府最新发布的交通管制政令和信息,随时调整运输路线成为他们不停要解决的难题。为了落实好联防联控,减轻地方防疫负担,杨小龙和石焱炯需要把每一辆车的运输计划提前上报给当地防疫指挥部,确保物资进场时得到通行许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共有200余车次水泥、粉煤灰、钢筋等工程重点物资和50余车次大型机电设备及时进场,保障了工程建设“弹药”充足。

党旗所指、就是命令所下,在工程建设、疫情防控等任务面前,广大党员闻令而动,面对“急难险重”的情况,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以共产党人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担当书写了一段段平淡而不凡的白鹤滩故事。

余维(右一)与疾控中心商定复工验收方案

王孝海(中)和攻关小组成员研究施工技术
秉承匠心,在打造新时代精品工程中下足“绣花”功夫
白鹤滩水电站的无压泄洪洞,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无压泄洪洞群。三条泄洪洞最大泄水量约每秒1.2万立方米,单侧泄量世界第一,以这个速度,只需18分钟就能灌满整个杭州西湖。
受高速水流影响,泄洪洞是水电站运行期间最易出现混凝土破坏的部位。多年来,行业内一直在探索水工隧洞高质量混凝土衬砌的可能。只有确保混凝土无缺陷,才能确保泄洪工程的安全、长久运行,相比于这种极致“苛求”,国内外类似工程破坏案例比比皆是,“零缺陷”成为了一种“神话”。
但亲眼见过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工程的人都会为之惊叹——边墙和底板平整光滑,总体呈现出了“镜子”的效果,每块混凝土之间的缝隙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就是建设部第四党支部王孝海倾力打造的零缺陷“镜面”混凝土。早在2017年,以“镜面”混凝土为目标,王孝海带领建设部第四党支部联合施工方、监理方成立党员攻关小组,以“体型精准、平整光滑、耐磨防裂、零缺陷”为目标,展开各项技术攻关,开展了一系列泄洪项目建设的“绣花”工作。
作为泄洪项目建设的“带头人”,王孝海率领攻关小组从每一个重点环节、每一道工艺程序入手,把影响质量的细节问题梳理清楚。“精益求精”已成为团队每个党员的座右铭。泄洪洞施工中,每仓混凝土浇筑后都需要对缝面进行打磨。最初的打磨作业中,出现了因工人失误而造成缝面破坏的情况。王孝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亲自挂上安全带、拿过工人手中的打磨工具,在18米高的边墙侧面亲手试验、感觉、体会,最终摸索出了一套精细化打磨方法。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在关键部位施工时连夜蹲守,和工人一起参与补料、抹面,仔细观察整平效果,研究制定“五步法”收面标准化工艺,最终实现“镜面”混凝土。泄洪洞内每一个接缝的细节、每一处模板的不平整度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混凝土浇筑前,他常常在深夜一个人驱车前往工地,查看设备的运行情况、了解混凝土料的性能,只有现场一切正常他才能睡着。睡觉时,他的手机铃声总是调到最大,他要确保现场出现任何问题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并做出安排。正是在无数个这样细致入微的小要求中一点点精雕细琢,才诞生如今这令人叹为观止的“镜面”混凝土。
现在,经验丰富的王孝海已经能够用肉眼检测出毫米级的不平整度,他把这项“神技”毫无保留地发挥在了工程建设中,继续带领团队精益求精,一寸寸打磨出传世精品,把“神话”逐渐变成了现实。
对照汪志林、陈文夫等先进党员模范,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广泛开展党员“红旗岗、先锋号、攻关小组”创建探索。广大党员立足工作岗位,聚焦中心工作,以目标为导向,以优良的作风攻克艰难险阻,推动白鹤滩巨型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涌现了王克祥、段兴平、王孝海、余维等先进人物代表,更逐渐形成了一套“四步”工作法。2017年后,党员“岗号组”做到了创建规划有方案、明任务;提前登记作公布、明责任;过程调研作检查、明进展;定期评比作表彰、明典型。
如今,白鹤滩工程施工区已累计创立200多个党员“岗号组”,涌现了一大批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秀党员。他们成为打造新时代精品工程、铸就大国重器的“硬脊梁”。
(作者单位: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白鹤滩工程建设部)
本文来源:2021年《国企·党建》4月号刊登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