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生理和心理

拿起任何报纸,仔细查看。不仅国家处于战争状态,而且同一国家的社区也在相互斗争。人们为了一块土地,金钱或仅仅因为他们讨厌一个看起来与他们不同或崇拜另一个上帝的人而互相杀戮。在这些充满仇恨的血腥故事中,有胜利的故事:男人和女人为了拯救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医生则把自己的生命置于火线之中,以治疗偏远地区和战乱地区的人们。
为什么有些人伤害别人,而另一些人只是为了使别人的脸上露出微笑?
为什么有些人在给别人带来如此巨大的痛苦的同时却又奉献自己的生命来治愈陌生人的伤口?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对自己的痛苦的感知和对他人的痛苦的感知(同理)受个体中神经回路,大脑中的生化反应,社会习俗和进化机制的复杂相互作用影响。

1

自我痛苦感

身体疼痛具有明显的大脑特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评估疼痛程度。但是,另一项研究基于这些发现表明人们对身体疼痛的感觉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源于他们大脑的连线方式。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疼痛的经历有两个不同的神经阶段或途径。例如,当您不小心烧伤手指或割伤手时,第一阶段就开始了。您手中的神经向大脑发送信号。疼痛刺激到达与疼痛感相关的大脑部分,例如前扣带回皮层。在所有健康个体中,构成此阶段的事件链相似。
但是人们对疼痛的“反应”有所不同。并非每个人在受到身体伤害时都会说出“哎呀”或伸出手来止痛药。参加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员现在知道原因。他们发现了第二条神经通路,有助于感知疼痛。轻度,剧烈或难以忍受的疼痛“感觉”取决于内侧前额叶皮层和伏隔核的活动。大脑的这两个区域通常与动机和情感相关联。
现在,科学家们知道对疼痛的感知有明确的情感和认知基础。这表明个人可以通过心理调理技术(例如冥想,注意力分散和可视化)来调节和/或改变对疼痛的感知。现在,由于疾病或伤害而遭受使人衰弱的痛苦的人们,可以希望找到缓解方法,而不是突然使用止痛药。

2

痛苦的社会背景

疼痛的感受也具有社会基础。几项研究发现,在一个有高度同情心的人(如一个浪漫的伴侣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存在或不存在下,个人倾向于报告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有“依恋人物”或使她们感到安全的人的陪伴下,妇女往往较少感到疼痛。在一项实验中,处于威胁境地的女性受试者在向其伴侣展示图像时,大脑区域的活动增强,从而触发安全信号(即,他们减轻了痛苦)。
然而,一项研究澄清了在这种情况下对疼痛的感觉实际上是由受试者的依恋方式决定的。
具有焦虑依恋风格的人渴望亲密和亲密的关系,但往往牺牲自己的需求来保持伴侣的快乐。他们对伴侣的感情没有信心,并担心这种关系不会持久。根据上述研究的结果,具有这种依恋风格的女性在没有体谅自己状况的人面前会感到更多的痛苦。当他们的恋人被高度同情时,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
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比亲戚更重视独立性和自给自足。这些人不愿意与陌生人和伴侣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毫不奇怪的是,研究表明具有这种依恋风格的女性在孤独时的疼痛感要比在另一个人(可能是陌生人或浪漫伴侣)的陪伴下得到的痛苦小。
有了这些发现,医生现在可能需要三思而后行,要求他们的伴侣分娩时要在场。似乎没有经验法则。

3

他人的痛苦感

人类是社会动物。在一个社会中和谐生活,照顾他人并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取决于移情的质量。因此,自然而然的是,科学家应该好奇地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或者某些情况是否自然会带来更多的同情心。
科学家认为,移情是由各种认知和情感过程触发的。几年前,对先天性对疼痛不敏感(CIP)的受试者进行了一项研究,以了解过去的痛苦经历是否会影响同情他人痛苦的能力。患有CIP的人在遭受痛苦的刺激时无法感觉到任何东西。因此,他们没有“经验”或痛苦记忆。但奇怪的是,正如研究发现的那样,他们可以通过观看和听到视频剪辑中与疼痛相关的行为来同情其他人的疼痛。
但是,您是否认为痛苦的情感暗示(如看到吟和扭动)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们可以一动不动?很不幸的是,不行。同情比这更复杂。
今年发表的一篇新文章报道说,与陌生人相比,人类对朋友更趋于同情。研究还指出,压力往往会影响同情心的能力。与处于放松与和平状态时相比,处于压力下的个人往往对共鸣者的痛苦较不那么同情。
后一个发现可以解释暴民的暴力行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社会起义期间暴力行为会增加。压力是一个强大的触发因素,可以使人们以其他情况下不会想到的方式行事。
同理心的机制很复杂。但是至关重要的是,科学家必须深入研究它们,因为似乎理解同理心就类似于对暴力行为进行解码。世界当然可以减少很多暴力!
参考文献:
Danziger, N. (2006). Is pain the price of empathy? The perception of others’ pain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Brain, 129 (9), 2494-2507 DOI: 10.1093/brain/awl155
Decety, J. (2011). The neuroevolution of empathy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231 (1), 35-45 DOI: 10.1111/j.1749-6632.2011.06027.x
Eisenberger, N., Master, S., Inagaki, T., Taylor, S., Shirinyan, D., Lieberman, M., & Naliboff, B. (2011). Attachment figures activate a safety signal-related neural region and reduce pain exper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 (28), 11721-11726 DOI: 10.1073/pnas.1108239108
Krahe, C., Paloyelis, Y., Condon, H., Jenkinson, P., Williams, S., & Fotopoulou, A. (2015). Attachment style moderates partner presence effects on pain: a laser-evoked potentials study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DOI: 10.1093/scan/nsu156
Martin LJ, Hathaway G, Isbester K, Mirali S, Acland EL, Niederstrasser N, Slepian PM, Trost Z, Bartz JA, Sapolsky RM, Sternberg WF, Levitin DJ, & Mogil JS (2015). Reducing social stress elicits emotional contagion of pain in mouse and human strangers. Current biology : CB, 25 (3), 326-32 PMID: 25601547
Sambo, C., Howard, M., Kopelman, M., Williams, S., & Fotopoulou, A. (2010). Knowing you care: Effects of perceived empathy and attachment style on pain perception Pain, 151 (3), 687-693 DOI: 10.1016/j.pain.2010.08.035
Wager, T., Atlas, L., Lindquist, M., Roy, M., Woo, C., & Kross, E. (2013). An fMRI-Based Neurologic Signature of Physical Pai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8 (15), 1388-1397 DOI: 10.1056/NEJMoa1204471
Woo, C., Roy, M., Buhle, J., & Wager, T. (2015). Distinct Brain Systems Mediate the Effects of Nociceptive Input and Self-Regulation on Pain PLoS Biology, 13 (1) DOI: 10.1371/journal.pbio.1002036

所有分享及看法仅限专业人士交流及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