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粘合 | 拼贴艺术简史

大卫·霍克尼

影艺家按: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图片裹挟视觉:有些一闪而过,有些则深深刻进记忆。我们在脑海中不断将记忆中的图片拼凑在一起,持续做着“剪”和“贴”的工作。对于艺术家,拼贴更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创作手段,拿起剪刀和胶水将报纸、杂志的现有素材重新组合,或者借助现代数码后期技术用海量的网络图片做文章,甚至加入多媒体资料,一切皆有可能

自拼贴被立体主义先行者运用以来,100多年以来,已经发展出难以计数的拼贴样式。但其中唯一不变的准则是:将部分从整体上拆解组成新的整体。它丰富了艺术的可能性:广义的拼贴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可以带有政治色彩,也可以完全出于美学意义;可以拼贴照片、布料、木材,甚至建筑空间。但它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剪和贴,有些艺术家花费数年寻找素材,拼贴的步骤却在一天完成,它的本质是解构和重组,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的再解读,甚至是颠覆。
我们将分上下两期,以图片为主,带大家感受拼贴艺术的魅力。第一期是拼贴的历史,第二期是现代艺术家多元的拼贴实践。

何谓拼贴?

拼贴(collag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直到20世纪初才被立体派的布拉克和毕加索命名为collage,来源于法语单词“coller”,意指胶黏。从而说明该类艺术作品是由多个维度的物品组合而创造的全新整体。

拼贴的材料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杂志、简报、丝带、油漆、木头、照片等。它们被有趣的逻辑重新组合在一张纸或者一块画布上。拼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文学、音乐、电影等。

立体主义拼贴

《有藤椅的静物》

拼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首先出现于立体主义。布拉克毕加索将其描述为带有欺骗性的真实,一眼看上去是整体,再看是很多部分,即他们所谓的纸张拼贴(Papiers Colles)。二人致力于这种新艺术方法的创作,从此之后,绘画不再是画在好几块木板上然后拼起来,而是在一块木板上用各种材料拼出一副画。

1912年,毕加索创作了《有藤椅的静物》(见上图),也是第一件真正意义的拼贴艺术品,他在画布上黏了一片印有藤编图案的油布,以此方式取代直接在画布上画出藤编的质地,这模糊了真实和幻象的界限,也将拼贴这一形式带入艺术领域。

布拉克,《小提琴与水罐》

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生于德国汉诺威,他与柏林达达关系密切,但从未加入这一团体。与柏林达达截然不同的是,施维特斯并不着意做政治批判,更关注图形和色彩,因而具有独特的抽象特征。他将自己的拼贴作品称为“梅兹”(Merz),因为施维特斯的素材来自一本德国商业杂志,Merz正是商业(Kommerz)一词的第二音节。

他极大地扩展了二维拼贴的可能性,进行丰富的材料研究,包括海报、票据等等,对其进行折叠、抛光、涂抹等处理。最终他还将自己的房子变成了梅兹堡(Merzbau)——一个彻底的抽象拼贴的三位空间(见下图)。

未来主义拼贴

尽管立体主义拼贴已经开始剪贴报纸和杂志,但未来主义对这种素材的运用有更加明确的观点。

最著名的例证是意大利未来画派代表人物卡罗·卡拉(Carlo Carra)于1914年创作的《干涉主义示威》(见下图)。这是一幅色彩炫目,极其热闹的拼贴作品,围绕着正中央的“意大利(ITALIA)”字样,周围是此起彼伏的意大利语,正如这场如火如荼的如火如荼的运动,预示着意大利对即将到来的一次世界大战的激进渴望。

达达主义拼贴

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批年轻艺术家,他们所做的拼贴艺术至今依然是最受赞誉和最广为流传的,他们是达达主义成员。“达达”一词毫无意义,但又意味着一切,他们所创作的不是艺术而是反艺术。达达主义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将报纸、杂志、传单、标语等素材剪贴重组,甚至将剪刀和胶水作为战斗的武器。

达达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照片蒙太奇,即将照片和插画从原有页面上剪贴下来,组成看似荒谬的新图像,实在表达明确的政治批判意图。

汉纳·霍希(Hannah Hoch)在1919年创作的著名拼贴作品《切菜刀穿过啤酒肚》(上图)里汇集了诸多当时的政届人物,他们混乱散落在画面各处,而且“身首异处”,看上去十分怪异,人的脑袋按在动物的身体上,除此之外还有房屋、车轮,以及“Dada”的口号。这幅乱景恰好表达了魏玛时期混乱复杂、又脆弱极端的政治状况。霍希对素材的理解非常到位!

同许多柏林的达达主义者一样,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 Heartfield)也在作品注入鲜明的政治动机。他把照片和报纸加以剪辑,创作了用于反纳粹的宣传标语牌和杂志插图,特别是对于希特勒的讽刺竭尽手段,使纳粹分子胆战心惊,因此遭到疯狂迫害,作品被烧毁,国籍被取消,被迫逃亡捷克。

1930—1938年,他一共为德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劳动者图片报》制作了237幅摄影蒙太奇作品。在有影响的一幅作品《超人阿道夫吞金吐粪》(下图)中,所谓的超人希特勒吞食了大量的金币,把整个胸腔都塞满了。照片旁边还有一段说明:他吞下的是金子,吐出的是垃圾。这幅照片以巧妙的剪辑手法,充分揭露了希特勒的虚伪和贪婪。

超现实主义拼贴

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来说,拼贴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认同弗洛伊德的理论,希望用艺术表达人类的梦境和潜意识。当然,超现实主义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但拼贴尤为重要,并且有两种拼贴方式被超现实主义运用到极致,即变形(metamorphosis)和组合(combination)。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移花接木”,一组人物的上半身被剪切下来,下半身层层重叠覆盖,形成了怪异的生物,贝壳成了人脑袋,鱼的身体被安在人头下面。几乎每一个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都谙熟这种复杂的拼贴技术。

乔治·休奈特(George Hugnet)的作品多以怪异的女人体作为内容,意图是冲破性别的桎梏,将其作为虚伪的中产阶级的一面镜子。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灵魂人物,以极端多变的风格和技巧著名。他的大部分作品关注幻觉和令人不安的想象,利用色彩和变形的手段,创造出了梦幻般的景致:“充满了植物与动物遗迹的凝结物。”同时,他还描绘被撕碎的形体,离奇的动物及幽灵般的女性形象……他用19世纪的版画创造了复杂的拼贴,并且创造了刮擦画、纸贴画和小说拼贴画及移印画等。

波普艺术拼贴

波普艺术拥抱大众文化,消弥高雅艺术和大众文化的界限是波普艺术的创作初衷。他们的取材于美国消费主义素材,比如广告招贴、商标、娱乐海报等。

爱德华多·包洛奇(Eduardo Paolozzi)是上世纪50年代英国波普艺术奠基人之一,拼贴是他作为版画家与雕塑家共享的工作方法。在1952年“独立团体(Independent Group)”的首次会议中,他将其大量拼贴画投影于屏幕,传达了一种激进的新美学意图。包洛奇位于Tottenham Court road车站的马塞克作品(见下图),是战后最为庞大和引人注目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反映了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解答,以及他对机械化、城市化、大众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痴迷。

1956年,独立团体举办了画展“此即明日(This is Tomorrow)”,其中展出了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的一副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见下图)。画里有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肌肉发达的半裸男人,手里拿着像网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其乳头上还贴着闪闪发光的小金属片;室内墙上挂着当时的通俗漫画《青春浪漫》,并加了镜框;桌上放着一块包装好的罗杰基斯特牌火腿;还有电视机、录音机、吸尘器、台灯等现代家庭必需品,灯罩上印着福特标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边街道上的巨大电影广告的局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那个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着的三个大写字母POP得到解释,该词来自于英文的“popular”,也就是“波普”的由来。

数码时代的拼贴

进入新世纪,艺术的边界变得逐渐模糊,伴随新技术的出现,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数码工具来创造不同的视觉元素,再使用电子媒体对视觉结果进行转化。将数字艺术与拼贴艺术相结合,视觉效果上也焕然一新。我们将在下期重点介绍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拼贴艺术家。

作者 _ 赵倩男

杂志编辑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MFA,独立摄影师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