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西方炼金术的前世今生

炼金术,这个颇具神秘学色彩的名词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起熟悉,从各种文学作品、电影动漫、甚至是游戏中,都能找到“炼金术”的元素,作为一种奇妙而又迷人的超自然力量,它活跃在各种设定之中,成为这些丰富故事脉络的重要元素,因而即使是普通人也对“炼金术”这一话题略知一二。

说起陌生,我们对炼金术的了解往往也仅仅是一知半解,作为一种与巫卜方术乃至宗教紧密结合的学问,它离我们现代生活过于遥远,它的神秘莫测与出鬼入神更使得它的历史扑朔迷离。因而,“炼金术”绝对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当然,我们探讨它并不是为了谈鬼论神,而是试图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还原一下炼金术和炼金术士在历史上兴亡发展的真实图景。

一、炼金术及其缘起

炼金术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各种化学手段从低级金属中提炼出贵金属(特别是黄金)的尝试,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点石成金之术,它源自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痴迷。而事实上,炼金术在历史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涵盖巫、医、方、术甚至是早期化学等学科的学科体系,也即“炼金术体系”,即广义的炼金术,它以各种各样的物质(甚至是肉体和灵魂)作为对象,尝试将它们通过各种途径(通常是炼制)变得更加完整和高级。

由于古代学科分类是模糊的,古代的炼金术往往都是广义上的炼金术,涵盖点石成金在内的庞杂体系。从西方到东方再到非洲、美洲,几乎所有文明都有关于炼金术的研究,基于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这些炼金术的发展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沿着炼金术在西方一支的发展脉络,梳理下它的前世今生。

人类对炼金术最早的有记载研究来自古埃及,炼金术曾一度成为古代埃及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被而埃及的法老、祭祀等掌握。为了增强祭祀活动的神秘感与仪式性,许多化学活动被发现并纳入其中,这些活动与学问被作为“秘术”掌握并传承,在古埃及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关于这些炼金活动具体的起源时间,由于缺乏记录且年代久远,我们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了。

但到古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炼金术已经相当完备且具有系统的论述。当时埃及也是世界最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就有记载炼金术的相关典籍,不过因为战乱以及图书馆的损毁这些典籍今天都已佚失,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考古资料,从侧面感受当时埃及炼金术的强盛了。

记载古代埃及炼金术的《斯德哥尔摩草沙书》,它成书于约公元前300年,由古希腊文写就,是由 15 个书叶组成的古抄本,收录了用于加工人工石料的染料和颜料的 154 个制造配方,以及在金和银中加入其他金属以使金银增加的方法。于1828年在埃及泰贝考古中被发掘出来,1832 年,驻亚历山大港的瑞典和挪威的总领事获得了这部分古抄书并将其赠送给了瑞典皇家古迹学院,因其被存放在斯德哥尔摩而得名。

在古埃及王朝文明衰落后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炼金术并没有随之消亡,而是继续发展壮大,并成为滋养日后欧洲、中东炼金术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以埃及最大的商业城市和文化之都亚历山大为中心,炼金术在埃及地区继续发展,一批影响深远的炼金术师在埃及诞生。

比如,公元4世纪,的炼金术士索西莫斯(Zosimos of Panopolis),生前著有大量关于炼金术的著作,其中甚至提到了阿勒颇古皂的制作,它是当代工业肥皂的前身,犹太女人玛丽亚(Maria the Jewess)活跃在公元2-3世纪的亚历山大,她发明了数种炼金术仪器及技术,被誉为西方炼金术的奠基人之一,其中她发明的玛丽煎锅(Bain-marie),至今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一个厨房餐厅使用的器具。

埃及炼金术的两个继承者就是阿拉伯与欧洲,大约从7、8世纪开始,阿拉伯人接受并发展了炼金术文化传统。尤其是阿拉伯人创立的阿拔斯王朝,一直以来都以善于奖掖学术与犒劳学者闻名,阿拉伯的学者们在翻译学习古代埃及和希腊的典籍的同时,也将阿拉伯的思想和文化融入其中。

这其中的集大成者当属贾比尔与拉齐。贾比尔活跃在公元8-9世纪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炼金术士,他提出凡是金属皆由硫、汞两元素按不同比例而组成的炼金学说,并热衷于各种实验,他最先引用碱、锑等化学术语,并在著作中记载过硝酸、王水、硝酸银、氯化铵、升汞的制法等,这些化学知识后来在14世纪传入欧洲,并对后来欧洲化学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他也被赞为“现代化学之父”。

拉齐是贾比尔同时期的炼金术士,但他主要活跃在波斯地区,以医生为主职的他,将炼金术的重点放在医学的应用上,他发现天花与麻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并最早阐明了过敏和免疫的原理,此外,他还通过实验发现和创立了完善的蒸馏和提取方法,并从绿矾和石油中最早提取出了硫酸和煤油。

二、炼金术在西欧——发展、完善与消亡

欧洲炼金术是古埃及炼金术的次子,中东欧的希腊世界在中世纪以前已经对炼金术有相当程度的研究,甚至我们所熟悉的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就是位炼金术士,他总结提出了世界由四种基本元素:水、土、火、气构成的学说。

但在东欧一度盛行的炼金术并没有影响到西欧,随着罗马帝国的解体,东西欧分裂成两个世界,炼金术作为一种学问,甚至在西欧销声匿迹。直至12世纪前后,炼金术才又重新通过阿拉伯世界,辗转传回西欧,译介成为西欧人了解炼金术的主要途径,炼金术也因此被认为是“阿拉伯的学问”。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认为水、土、火、气是人类世界的基本组成物质、这与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阿拉伯世界的三原质(硫磺、水银、盐)有异曲同工之处。

1144年,罗伯特(Robert of Chester)将来自阿拉伯文《莫里恩努斯》翻译为拉丁语,并重新命名为《炼金术的构成之书》,这成为西欧第一部炼金术典籍。同时期,英国博学家阿德拉德(Adelard of Bath)对大量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著作进行翻译解读,并撰写了带有炼金术性质的《自然界的探讨》一书,对炼金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至此,炼金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得到了发展,到13世纪以后,西欧发展出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炼金学者,包括经院哲学的学者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3世纪),以及托马斯·阿奎那、罗吉尔·培根等人。中世纪西欧的炼金术,在阿拉伯炼金术的基础上,结合基督教神思想和教义,使得炼金术一度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一门有用的“边缘学科”。

随着时间进入14、15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也进入了复兴,古希腊的很多炼金思想重新复兴,西欧炼金术迎来了最后的辉煌期。著名的炼金术师巴拉克鲁斯,重拾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思想,并与阿拉伯三原质(硫磺、水银、盐)的结合,提出了阿尔卡纳(arcana,或翻译为奥秘)是最终完美的物质,并以此探索永生之术,引得更多的信徒学者,参与研究炼金术这种秘术。

在自然科学尚处于蒙昧阶段下,炼金术大放光彩,逐渐建立起完备的思想体系,在西欧这片土地上进入了最后的辉煌。随着16、17世纪、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的到来,炼金术作为一种学科逐渐遭到质疑,各种神秘的现象得到了科学的解释,人们也认识到了常规手段打算把金属变成金的尝试是不可能的,炼金术最终走向了衰落。

至15世纪晚期,西欧的炼金术已经发展为涵盖天文、化学、物理、占卜、神学等众多学科的学问体系。

三、西方炼金兴衰及其原因

纵观历史,炼金术的发展脉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探索、认识、应对和理解自然的历史进程,简单的总结,炼金术的兴起源自于人类对自然探索和认知的不足,而衰落则是人类对于自然和科学有了一定认识的结果。

但具体来看,西方炼金术从萌芽到发展到成熟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纵向进程,它经历了古埃及人——古希腊人——阿拉伯人——西欧人的传播网络,经历了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洗礼,不断被注入新的内容,它的衰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兴起和繁盛更值得我们反思与探讨。

首先,炼金术的兴起源自于人们对于黄金与财富的追求,或者说是人性的贪婪。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存在点石成金之术,谁又会不为之疯狂呢。更何况,真的有人“炼金”成功。

在缺乏规范和检测手段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制造出来的金属是否就是货真价实的“金”炼金术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并且更值得指出的,炼金术本身也并不只是点石成金之术,它甚至涵盖永生和灵魂升华等重要内容,如此玄妙的炼金术引得人们趋之若鹜。研究炼金的人更多的不是市井小民,恰恰相反很多博学家、思想家、社会名流都是炼金术的主要对象,他们将大把青春奉献在“炼金事业“之中;

其次,炼金术的兴起与人类科学发展水平有限是密切相关的。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炼金术的繁盛不能简单理解为科学发展落后,蒙昧无知的产物,相反,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实用工艺化学和自然哲学结合的必然产物。

古代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需要,一方面观察到了自然界的变化,一方面又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定的物质变化规律,炼金术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这也注定了炼金术的辉煌即是衰落;最后,炼金术的兴起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求知欲使然。

炼金术的玄妙、神奇,包含着各种奇妙的物理、化学现象,这些问题难以解释最终促使很多学者进入到炼金术的研究中,试图理解掌握这些未知的事物,这也是炼金术作为一门学问如此繁盛的重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炼金术给人类发展留下了相当的财富。其大量的实验与试验推动了现代化学与物理学科的建立,推动了工业工艺的发展;而炼金术对于各种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要求,也促成了一批早期博物学家的诞生。

参考文献:

1、何法信:《对古代炼金术的再认识》,载《化学通报》,1992年第6期;。

2、范晶:《试论十二、十三世纪西欧炼金术的兴起与原因》,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3、袁江洋:《牛顿炼金术 : 高贵的哲学 ? 》,载《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3卷第4期, 2004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