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粮食进口创纪录 中央储备粮新规定:必须专收专储
其他的不再多说,如果觉得信息有用,也不需要您花钱赞赏,只需点击关注本微信号,并点击一下今天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即可。
作为国内粮油界的一名半专业自媒体,每日粮油注意到去年我国的粮食进口再创纪录,达到1.4亿吨的规模。
而且,从进口结构上来看,除了大豆、食用油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外,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谷物进口增速最为明显,玉米更是突破千万吨的水平。
可能对于不熟悉粮油进口领域的人来讲,并不知道这个进口突破千万吨有何影响。简单来讲,在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首次突破千万吨之后,以两年一个台阶的速度,短短20年时间进口量破亿吨。
谁又能保证玉米会不会再走大豆的老路?
按照目前我国人均粮食消费计算,14亿人口,每天的口粮就达到15万吨左右,一个月就是450万吨,如果算上粮食浪费会更多一些。
当然,这里的粮食消费仅仅是口粮,作为最基础的能量来源,粮食还是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另外这些年随着工业的发展,粮食在工业上的消费也是突飞猛进。
所以,很多人感觉我们的粮食产量比上世纪增产了很多,以小麦单产为例,华北地区上世纪单产还多集中在八九百斤,现在多在1000斤的水平,怎么感觉粮食还是越来越不够用了?不但出口的少了,进口的更是越来越多。
如果仅仅从排名上大家可能还看不出中国的肉蛋奶的消费规模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因为很多都是排名第一,给人的感觉好像第二也没差多少。
实际情况是,如果全世界每年消费的肉类是1亿吨,那么其中有接近30%的肉是在中国消费掉的!而来自金十数据的短视频更能体现这种震撼性(视频中数据主要为体现差距,仅供参考)。
国内粮食产量的提高目前几乎已经到了一个顶部,耕地资源从长远来看,减少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增加的概率,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那么粮食进口也基本可以确定是一个大的方向。
所以说,现在的中国粮食供需形势是:吃饱容易,吃好需要多费费神!
一方面进口多了会降低国内的种粮积极性,威胁到国内粮食产业的安全,另一方面进口少了又容易引发物价的上涨、供应的不足。加上一些热钱对“中国需求”因素的炒作,让粮食供应的这个“度”的把握难上加难!
但有一点是必须要保证的,那就是必须的战略储备,即中央储备粮。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日前国家公布了《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其中涉及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具体规定如下: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企业为专门储存中央储备的企业,不得委托代储或者租赁其他单位的仓储设施储存中央储备。
我们知道,目前政策性收储种类繁多,除了中央储备外,还有地方储备、临储等,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国家临储库存存在着大量的代储和租赁业务,给粮食的保管和监管带来一定的负面因素,中央储备粮作为战略储备,必须严格保质保量、专收专储。
其他方面,新公布的《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还对中央储备粮保管损耗做出了规定。
附:中央储备的保管自然损耗定额
原粮:储存6个月以内的,不超过0.1%;储存6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不超过0.15%;储存12个月以上的,累计不超过0.2%(不得按年叠加)。
油料:储存6个月以内的,不超过0.15%;储存6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不超过0.2%;储存12个月以上的,累计不超过0.23%(不得按年叠加)。
食用植物油:储存6个月以内的,不超过0.08%;储存6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不超过0.1%;储存12个月以上的,累计不超过0.12%(不得按年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