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0日,是罗大佑的生日。也是刷文章才看到的,一直记不住这些。和李宗盛就差一天,两位流行乐坛的重量级人物生日挨在一起,也算是巧合。
前几年罗大佑的演唱会打出的主题就是“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时间真快,当年早已远去,年轻人也已老去,家呢?想起来,罗曾经有过一个“家的三个属性”的著名论断,就是说人的一生会有三个家:
第一个家,是父母给我们的家。
第二个家,是自己出外去追寻的那个家。
第三个家,是自己终于成立的家。
在84年,罗大佑就早早地写出了《家I》《家II》,然后丢下笔和琴,想去美国拿起手术刀,以为很快能心安归处,找到第三个家。然而终于还是违背了家人的意愿,这一拖就是30年。年近花甲,才有了自己的女儿,流转了半生举家又回到台北定居,终于写就了家的终章《家III》(可惜网上找不到音乐资源)。其实这样标题的歌他早已想写了,2010年左右就有了一稿,但始终不满意,女儿的出生轮廓框架才更清晰,回到台湾定居心安下来才发现,平淡平静平和才是这样一首歌的真谛。
整理几篇前些天写的罗大佑作品吧。天气入伏,一大早也天热心燥,很难静下心来,近期可能是以搬运为主了。
(一)未来的主人翁,2020.7.15
青少年创新赛惊现神童,有些超出想象了。这样弄下去,对小孩有何益?想起了一句歌词:“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出自罗大佑第二张个人专辑《未来的主人翁》。
都说这首歌是罗大佑写给未来的预言。比如“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这句歌词,比1984年我们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还早了一年。不过,罗说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应该也就是指各种工业排放吧,肯定不会预言到这种神奇的污染方式,青少年创新大赛这个良好初衷的科学游戏会有这样的污染。
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一石激起千层浪,用残酷的真实终结了还沉浸民歌运动之中的虚幻纯真,开启了华语流行歌曲的新时代,所以这张专辑能在台湾百佳唱片排第一。当年罗大佑拿着精心制作的母带(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还专门管父亲借了几十万去日本编曲)四处碰壁,只有新成立的滚石也是初生牛犊,没想到也成了他们开创基业的关键一举。第二张专辑也就顺理成章了,虽然很多作品其实在《之乎者也》同时也已完成,但也耗费了一年多。罗大佑自己也说这是他最艰难的一张专辑,第一张专辑的起点太高了。
虽然这张《未来的主人翁》在台湾百佳唱片排在第9,但这个排名会侧重于开创性、影响力这些指标。应该说,这是他最好的一张录音室个人专辑,内容更加丰富,概念更加完整,感情也更加深沉,曲风也更多样。尤其是《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和主题曲《未来的主人翁》,过去、现在、未来三部曲,把他人生前30年的所闻所见所想、苦闷矛盾挣扎都转化为词曲并唱了出来。只不过第一声惊雷之后,第二声即使更响但震憾也是不如之前的。
未来的主人翁,指的是孩子,但歌是唱给大人们听的: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沉迷于艺术的文艺工作者对现代科学总是有一种天然的拒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认为是对避免新兴技术滥用的天然监督者。罗大佑毕竟还是学医出身,看待这个还是更理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拒绝工业化、回归山野、追求原生态的无病呻吟,只是真善美和个性不能丢失。
长度7分多钟的一首歌,超过了一般流行歌曲的长度,其实在4分多的时候就可以结束了。罗大佑硬是加了3分多的“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大概有50多遍,但如果是用心用情从头认真听下来,应该是会陷入其中不会觉得厌烦和枯燥。编曲也特地把不同声部混编,营造不同远近的氛围。有人说这是他在向他的偶像Bob Dylan的作品blowing in the wind致敬。包括连续这两张专辑封面都是像Bob Dylan一样的长卷发黑皮衣和墨镜,不过后来罗说这是为了不让他当实习医生的诊所的人认出来。
学术界对罗的歌唱生涯有四色论的划分,出第一张专辑之前给刘文正张艾嘉他们写歌,多是青春最好时,是为青色时期;而82到84年这三张专辑,黑衣墨镜,充满怀疑焦虑的黑色时期;85年从创作《明天会更好》开始,尤其是在香港更融汇了解掌握整个中华文化,在音乐工厂辛勤耕耘,进入了黄色时期;后来从恋曲2000开始,唱到《美丽岛》,看世界看问题更加多角度多色彩,进入了彩色时期。当然还有这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娶妻生子,活得更加通透了,是一个透明时期。这种划分当然不能包括每个时期的所有歌,也只是一家之言,但也有助于理解不同年份不同歌的背景吧。
不过话说回来,听歌也没必要这么复杂了。有一年,各大卫视都搞跨年演唱会,忘了是哪个卫视请了罗大佑。嗓音本就不出众的老罗这些年更不如前,刚唱两句,一起看电视的长辈就嚷着太难听了要换台,别的台有唱的好的。在听完一首之后还是经不起耳边的唠叨换了台,没继续听完他还有的下一首歌。确实,流行歌曲大多数时候就是用耳朵来听的,声音洪亮,旋律动人,就可以了。不过有时候,对有的人有的歌,还是需要用心来听的: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二)追梦人,2020.7.5
说到追逐梦想,这首《追梦人》肯定是脑海中磨灭不了的印记了。
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应该都是从90年代初那部《雪山飞狐》开始听到这首歌的。片头激昂的《雪中情》,片尾则是这首柔情悱恻的《追梦人》。那时候内陆出的所谓电视剧原声带还给这首歌取了个《莫让红颜守空尘》,倒是和剧情有些契合,再加上歌词里有“冰雪不语寒夜的你”这样的话。但整体来看总还是有点不搭。
后来才知道这首歌是先于电视剧而出的,并非专门为之而作。最开始是另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刘德华1990年的作品《天若有情》。算是刘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据说每次摘下摩托头盔都习惯性地会很帅地甩下头发而被导演骂脏话。还在台湾艺校读书假期到滚石实习的吴倩莲因为毫无经验的清纯而被看中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音乐是由刚站稳脚跟的beyond包办,他们贡献了灰色轨迹等三首佳作,在电影合适的时间出现营造了难忘的氛围,但监制杜琪峰总觉得距离主题曲差点意思。
这时候罗大佑送来了这首《追梦人》一下就打动了杜。那时候还不叫这个歌名,两个版本,粤语版就叫《天若有情》,国语版叫《青春无悔》。演唱者都是罗大佑这时在香港重点培养的新人袁凤瑛。这个女歌手在罗的旗下出过三张质量奇高的专辑,但和那几年的市场太不合拍,人也过于内向,就黯然退隐转向音乐教育了。
电影上映不久,转到1991年的1月,作家三毛在医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为台湾文艺界标杆的罗大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心。其实在前一年,他还在为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配乐,并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同名主题曲。那一年他们有过不少的交流,这也正是写这首《青春无悔》之时,所以从歌中也能很清晰看出和听出三毛的印迹。但罗大佑还是觉得不够,一旦定稿从不改词不惜打脸,又提笔补上了四句:荒漠、笔迹、回声、痴情,每句一个关键词,组合起来就是三毛的一生。并把歌名改为《追梦人》,三毛就是一个追寻梦想的人吧。
现在听到的《追梦人》,由台湾文艺界的另一个标杆凤飞飞演唱。那时候出道就已经快20年的凤飞飞,已经是半退隐。和邓丽君齐名的人物,因为喜欢收藏和佩戴各种帽子,被称作“帽子歌后”。由于一直是深耕细作台湾歌坛,70年代许多琼瑶剧的歌和经典歌曲,80年代婚后有所减产,在内陆貌似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当年有首《掌声响起来》还是毛阿敏在内陆唱红的。因为有一个和她名字类似的台湾酒廊歌手龙飘飘,80年代在内陆出过一系列翻唱的小调,使大家以为两人是一类型的。
幸好有这首《追梦人》,那年的凤飞飞,初为人母,已经三年没有新作品,签下新公司请来陈扬(《鲁冰花》作曲)、罗大佑、黄霑为她制作新唱片《浮世情怀》。她是绝对配得上这样豪华阵容的。黄霑就曾经说过:凤飞飞没唱过我写过的歌,我会很寂寞的。这次终于如愿,为她写了两首歌。罗大佑也是两首,一首母亲唱给孩子的《心肝宝贝》,另一首就是刚改好的《追梦人》。一张精品专辑,也进入了台湾百佳。再后来凤隔个一两年还会有专辑或新歌,但逐渐淡出了。
到了2003年,割舍不下舞台的凤飞飞举办了出道35周年演唱会,反响热烈,并和歌迷许下两年一次演唱会的承诺。07年还第一次到内陆开了演唱会。
然而09年她的演唱会推迟到12月才举办。这一年,与她携手相伴近30年的丈夫卧病一年后还是去世了。老一代的艺人风范使她必须坚守承诺,并且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演唱会上她几乎都忍住没哭,但一结束就几近崩溃。那年她还推出了一首新歌《想要跟你飞》。网上能找到这首歌的mv。早上醒来枕边已空,收拾之后想让丈夫帮忙递东西发现已无人回应……唱到最后人已泪流满面。
独自一人的凤飞飞也不想每天过着“眼泪拌饭”(这是她自己在采访时的比喻)的日子,把精力转到工作上,践行承诺2011年的演唱会做了很多很好的策划,票开售没多久就告磬。然而歌迷等来的却是演唱会取消的消息。到了2012年2月,更是凤飞飞去世的消息。她的去世是2012年1月初,马上要新年了,她还专门叮嘱过完年再公布,不想影响钟爱她的歌迷过年的心情。
其实当年那个盗版带搞错了,歌词是“莫让红颜守空枕”。鹣鲽情深,鸾凤和鸣,不到60岁的凤飞飞就这样留下这样的绝唱:
你那里需不需要有人陪
你收不收得到我的思念
你那里有没有人能聊天
我想要爱你疼你像从前
凤飞飞,凤随爱人飞去。追梦人,也可以解释为追着梦里的故人而去。
(三)人生何处不相逢,2020.6.28
又到毕业季,朋友圈满载很多老师或毕业生的怀念,疫情使得今年的毕业经历更加难忘。人生何处不相逢,而且现在相逢的手段也很多了,经常“共聚重拾往事,彼此慰问境况”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第一次听到《人生何处不相逢》是在一盘宝丽金超白金精选的磁带里,直到今天,首首难忘。这盘磁带好像也是许多同龄人粤语歌的入门教材。从专辑来说,则是收录在陈慧娴88年的《秋色》之中。
84、85年刚出道时的邻家小妹形象肯定不能长久。86年的《跳舞街》小获成功之后,87年的《变变变》在热情欢快舞曲方面继续的尝试不太成功,与她的中学同学林忆莲的冷艳快歌相比还处于了下风,据说还放弃了《灰色》的版权,把一首金曲拱手让人,让林实现了反超。到了88年1月,才是让陈慧娴真正站稳一线的专辑《娴情》,里面有她的第一首年度十大金曲《傻女》,也使得脱胎换骨,基本确定了她的都市淑女路线。
然而她与父亲的约定也到了期限。中断学业专心几年唱歌,但学习不能丢。成功的甜头也没有改变她的承诺,从小害怕父母的她也不敢违逆,再加上答应过父母不能在娱乐圈谈恋爱的她发现和工作搭档、制作人区丁玉的好感渐深,只能是快刀斩乱麻。大概也是有约在先,公司也没有阻拦,立即投入到新专辑的制作,定位就是“告别”。专辑里面最后一首歌《几时再见》还成为一年后她的告别演唱会最后一首歌,唱的时候哭得唏哩哗啦妆都花了。
1988年香港歌坛还有件不大不小的事,就是罗大佑的音乐工厂在一个能随时俯瞰维多利亚港的高层办公室里开张了。4年前负气从台湾出走,特别是85年《明天会更好》造成的一系列误会让他对台湾那个圈子失望透顶,又开始重拾父亲给他的医生梦,在美国专心学医。但一次被香港这边请去当专家,让他看到这片土地的无限可能。很快他就写出了《东方之珠》做为叩门砖,敲开了大门,开始了在香港施展拳脚。在自己充满野心的大作推出之前,他和同事们也要吃饭,所以他也给电影做配乐,比如后来的《阿郎的故事》写出了《阿郎恋曲》(国语《恋曲1990》)《你的样子》,也给宝丽金这样的大公司写歌,比如张学友唱过的《迷情》,也包括这次区丁玉以告别为主题的邀歌。这个主题对老罗来说不在话下,那时候的他也正在积蓄对香港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很深厚的土地的感情,于是把这种离愁别绪用中国古典民乐那种五声音阶(据说《沧海一声笑》也是这样的,我并不懂,参考文献略)写出来了,在编排上也用了一些民乐器,成就了这首别致的曲调。所以这首歌也是少有的粤语原创作品,一年后才有周华健拿来重新由陈桂珠填词并作为专辑主题曲的《最真的梦》。
填词简宁,这是笔名,简单、宁静之意。本职工作是宝丽金香港的部门经理,但看到好曲子也忍不住技痒填几首,所以都是给宝丽金歌手的作品,张学友的一颗不变心、爱得比你深还有经典对唱《相思风雨中》都出自他手,还有一首谭咏麟的《水中花》更是包办词曲,深刻描述情爱的虚幻,算是上乘之作,只是国语版的词作者娃娃(陈玉贞)把它升华到人生感悟而更胜一筹。至今在说到八九十年代黄金时期粤语歌词的美妙隽永,这首《人生何处不相逢》都是少不了拿来举例的。“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歌名来自晏殊的诗,但歌词中并未这句,甚至都无相逢二字。 但意境和晏殊的诗意是相通的,表面上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反问句,其实是不舍离别的自我安慰。毕竟这首诗还有上句“十五年前此会同”,人生能有几个十五年可以等待呢,而这靠的只能是一个缘字了。最后那段更像是想像多年以后重见的场面,黄金海岸和烽烟彼岸分别指的是两种境况,不管境况对比如何,希望“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吧。
不过当年陈慧娴的offer出了些问题,她的出国求学计划不得不推迟了一年。但心烦意乱的她也没办法在这张唱片上下太多工夫。等到事情敲定的第二年,临行前推出了另一张正式的告别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留下了《千千阙歌》这首离别神曲和“千夕之争”的故事,以及她如果不走会达到什么高度的猜想。
接下来就是雪城大学心理学的苦读,在这期间就着她的假期公司还专门组团为她录制一张专辑《归来吧》,这么明显意图的标题也没有动摇她求学的坚定决心,其中简宁又贡献了一首佳作《飘雪》。到了她毕业的时候,除了她的父母,好友张学友来了,区丁玉也带着后来认识结婚的妻子以及小孩也来了。看过这张陈慧娴穿着学位服站在中间的合照的人,第一反应一般都是,区丁玉的妻子长得真像陈慧娴。
(四)东方之珠,2020.7.1
昨天香港国安法通过生效,今天是回归纪念日。沉疴不是一剂药就能痊愈的,还需要很多努力,但也是迈出坚实一步了。听听这首家喻户晓的《东方之珠》吧。
祝愿香港的时候我们常说祝愿“东方之珠明天会更好”。一句话两首歌。都是罗大佑的名作。不过这首《东方之珠》其实是先有粤语版,而后他才重新拿回来并亲自填上国语词,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版本了。
什么时候开始把香港称作东方之珠,这个没有考证过。从歌来说,在1981年就有一首也叫《东方之珠》的粤语歌,是后来唱射雕英雄传主题曲的甄妮唱的。这也是一首TVB电视剧主题曲,主角是刚演完上海滩的炙手可热的周润发+吕良伟。作曲是上海滩、射雕等许多名剧主题曲的创作者顾嘉辉,填词郑国江,给这首《东方之珠》赋予的基调是个人励志,每个人的努力汇聚起来才能让东方之珠更亮更光,歌中也怀着对小岛现状的忧虑:极目望困惑而彷徨,有人仍住陋巷,有人仍是绝望。
当罗大佑在人生低谷时到了香港,发现这片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能重新焕发他创作的不竭动力,就毅然放弃了第一次没考及格的医师执业资格,给老父亲写了一封10页纸的长信,表达献身音乐事业的决心。在香港,先是写了一首同样是经典的《海上花》,再就是这首《东方之珠》了。从曲调上,两首歌都采用主歌为传统国乐五声音阶、副歌为西方古典音乐节奏的模式(不懂,纯参考以前看过的文献),既婉转又大气。虽然粤语歌词的创作不是他,但“东方之珠”四个字他是定好了,因为在谱曲的时候一再琢磨这4个都是第一声的字怎么唱才能动听。
填词仍是郑国江,就是和陈百强深入合作的,也是给爬坡期张国荣填词打半价还送两首的这位。这时候,中英文件已经签署,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香港人充满对前路的迷茫是难免的。但郑国江的这首词,却是一扫上一个同名作品的阴霾,站在一个香港人的角度回顾沧桑百年的凄风苦雨天,熬过锻炼后的东方之珠,在迎面而来的千千百年,定能新绩再展,最后以“龙裔的贡献,能传得更远,光辉一篇”结尾,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也充满了斗志。
演唱者关正杰,粤语歌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都是他唱的,和许冠杰的小市民风格不同,他的歌一般都字正腔圆,尤其是武侠剧民国剧的歌曲都是一股凛然正义,所以也被称作“正气杰”。82版天龙八部的主题曲《万水千山纵横》就是他这个风格的集大成者。还有一首《大地恩情》,张学友当年就是模仿关正杰唱这首歌拿了比赛冠军进入歌坛。这首《东方之珠》由他来唱也是再合适不过,是他86年专辑《启示》的第一首歌。不过在这个年份,歌坛已经是谭张争霸火热化的时候,这种老派风格已经不讨喜了,公司也不会为他宣传什么。
虽然是传世经典,但当时却是不温不火。两年后的1988年,关正杰又出了一张《一个秋天》,和陈慧娴的《秋色》基本同期也是关于秋天离别的专辑,但他没有做过多告别,一个招呼都没打就退隐歌坛。其实他本来就一直是业余歌手,港大建筑系毕业的他本职工作是建筑师,有自己的事务所。退隐之后他回归到从来没中断的本行,后来把地产公司开到美国西雅图,就没再出现过。据说为他写过许多佳作的大师顾嘉辉不顾七八十岁高龄亲自上门邀他出山参加自己的作品音乐会,香港许多颁奖典礼都要给他发终身成就奖,他都一概拒绝。退得如此彻底,也是少见。
到了1991年,粤语版本推出五年后,罗大佑才在他的音乐工厂专辑第一次发行了这首《东方之珠》的国语版。他自己是说歌词花了他五年的时间才敲定,不过这首词的质量也值得起五年的工夫。国语的歌词更像是一个岛外人的视角,把香港拟人化,龙裔和黄色的脸是同样的文化认同,只是空间和时间尺度更弘大,从“沧桑百年”到了“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多说一句的是93年春晚,有个节目是新加坡的华人群星表演的,歌名叫《传统光辉耀星河》,和东方之珠同样的曲,歌词只是在基础上做些修改,说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加坡也是光辉照耀的,也是有点意思。
97年回归之前,这首歌更是广为传唱,不过放的最多的版本是刘德华和那英合唱的。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歌词有一处改动:“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改成了“让海潮伴我来歌唱你”。
(五)童年,2020.6.1
六一儿童节。现在当然是没资格过这个节了,但还可以回忆,用这首最烂熟于心的唱童年记忆的《童年》。
池塘,知了,操场,秋千,蜡笔,万花筒,下课,放学,考试,还有长大,都是童年时候的主题词。罗大佑用貌似轻松的语气把他们串了起来,实则是费尽心思,据说这首歌写了三年(也有说法是五年),进了录音室还又加了一段。为的就是词曲贴合,琅琅上口。国语歌,往往是先有词后有曲。彼时民歌运动,拿一些现成的诗作,或很多文学工作者也纷纷投入作词,但谱上曲虽然意境十足,艺术气息很浓,总是不够上口,不易流行,也限制了歌的传播。罗大佑一开始就想改变这个局面,早期的作品也有改编徐志摩、余光中的诗,但传唱起来要容易得多,更难得的是不失原来的韵味。
就这样苦心琢磨的创作,当初内陆拿来的时候,由成方圆演唱(我最早听的就是这个版本),还给删掉了一段。福利社(就是类似小卖部吧)、诸葛四郎还真不太熟,可是隔壁班的男生或女生总还是熟悉的,只是“初恋”两个字,在唱童年的歌里是不允许有的,即使是现在估计也难逃一劫吧。也可能是回头自己的孩子听到这句歌词,当着孩子妈问自己初恋是谁,回答不回答场面都有些尴尬,干脆删了免得麻烦。
首唱张艾嘉,收录于她在滚石的第一张专辑《张艾嘉的童年》,也大概是刚成立的滚石第一张全新个人专辑。之前她也出过两张专辑,但主要还是和影视作品配套出的,远没有这张由专业公司制作从策划到宣传的细致,也远没有这张童年带来的效应。更难得的是曲目风格的一致性,比如另一首同样优秀类似主题但沉重得多的《光阴的故事》。
而这么重要的专辑,滚石唱片的头炮,交给的是刚下决心放弃医师职业专心从事音乐的罗大佑担纲制作,足见对年轻人才的重视和信任。当然这也是有前期考察的。从罗和朋友组乐队开始,也摸爬滚打有将近十年了,但他并不太喜欢民歌运动时期那些风格,所以一直自己玩自己的。当时的巨星刘文正有部电影需要配乐,罗的乐队朋友里有刘的熟人,就推荐了罗,于是开始有了《闪亮的日子》。而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就是张艾嘉。后来张艾嘉要出专辑,还专门用了罗的比如著名的《歌》《风儿轻轻吹》,,但当时制作太不用心,都是后来重新编曲制作之后才引起注意。大概就是这个时候,俩人也暗生情愫。张曾坦然承认爱慕罗的才华。但张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放自如控制自己的感情,当时还没从医科大学毕业的罗的才华毕竟还是不能当饭吃的。很快她就转投一个大她十多岁的离异男的怀抱,但这个婚姻也就持续了五年(也有文献说是三年)。
不过这三五年也正是张的事业突破最大的几年,尤其是打开了香港市场。所以分开也可能是张无法在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回归家庭吧。这三五年的突破也包括在唱歌上。这时候罗又出现在身边,并且带来这首童年,还说这首歌五年前就是为你写的,我一直在打磨每一个词,终于等到了它的主人。但那时候张毕竟是已婚,两个人的合作仅能限于工作,罗只有把这首情绪藏在歌里,留下一首《小妹》“我们有温暖的过去,我们有迷惑的现在,与未知的将来。”
对于罗大佑来说,童年就是在医师父亲的期望下长大的,虽然从小并不富裕的家里就买了钢琴,也没反对小孩学音乐,做医生比做音乐会在社会上更受人尊敬,就是这个朴素的想法,让罗大佑一次一次做出不合自己心意的选择,18岁的时候就观摩自己做手术,可能也是罗大佑词曲如手术刀一般精准的原因吧。然而他的父亲临终前不忘对护工说,罗大佑写歌都是我教的,——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形象。
《童年》让听者开心就在于通篇都是开心的回忆,没有强说的愁,也没有不符合年纪的志,轻松到底,就连“盼望长大的童年”这样的苦也是引人发笑的。但《童年》让听者伤心也是在于通篇只有开心轻松,没有一点点愁。这样的日子只能是在童年了。
前两年60多岁的罗大佑在演唱会上弓着背,再唱起这首歌,镜头扫过之处,竟都是偷着抹泪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