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赏析(十九)
宋 吉州窑绿釉剔花枕
尺寸:长21.6厘米
吉州窑又叫永和窑,窑址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它集南北民窑之大成,以釉下彩绘、黑釉剪纸贴花、洒彩等品种著称。这件吉州窑枕的珍罕之处在于它的底部有“严家记”的戳印。由于它的发现,使文献记载的吉州窑五大窑户得以补齐。
北宋 定窑孩儿枕
尺寸:残高9.8厘米
这件孩儿枕虽残尤珍,其枕面缺失,但从孩儿手中的莲梗可知,枕面是一片荷叶。孩儿面部表情刻画传神,衣纹流畅,憨态可掬。北宋定窑生产的孩儿枕屈指可数,是定窑器的珍稀品种,所以即便这件瓷枕缺失严重,但依然按照其缺失的部位订做了底座。
宋 湖田窑贴花壶
尺寸:高18.4厘米
湖田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位于今天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影青瓷造型优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尺寸:高12厘米
《本草纲目》中讲:“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可见瓷枕之妙,不过话又说回来:古人枕瓷,真的不硌得慌吗?睿智如古人,自然不会没事儿找罪受。纵观各类瓷枕,不难发现,无论造型如何,其顶面都呈略为凹陷的“U”字状,充分符合人体工学。
至隋唐,瓷枕才渐有寝具之效。时至今日,瓷枕仍作为“怀古者”及颈椎病患者的福音,活跃于市面之上。我们无从得知,是怎样的契机,促使其由冥器转变为寝具。不过,就像这件瓷枕,虽生为殉葬却考究精良,或许能够遥想一二,匠人对技艺有近乎苛刻的追求,以身试法,方探得瓷枕之妙。
尺寸:高9.2厘米
官窑瓷多用于祭祀或陈设,但基于宫廷陈设所需的花盆却多见于钧窑。因此,官窑制花盆尤为罕见,堪称绝品。此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通体施粉青色釉,裂纹满布器身,官窑“紫口铁足”的典型特征亦清晰可见。
官窑始于宋,细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北宋官窑效仿青铜器及古玉器,以名器为凭,可谓寓意深远,匠心独具。南宋官窑钟爱汝窑之形,以寄故国之思,器形、釉色及烧制工艺均向汝窑靠拢。此盆,便是典型的南宋官窑,其天青釉色、工艺构造......无不诉说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尺寸:高15.5厘米
中国自古便有瑞兽之说,古人对其推崇备至将其运用于建筑及器物装饰上。其中,最令我们感到亲切的,便是伫立于各小区前的“石狮”了,它既能“辟邪镇宅”,又喻财施不穷。狮形归于祥瑞,不可不谓之奇妙。狮子本为外来物种,却因佛教兴起,渐具灵兽品格,于宋时纳入陶瓷装饰。
此枕,最为夺目之处,便是其中部所塑缠斗双狮。就狮形而言,并不写实,似结合了麒麟之形,鳞片被雕琢的栩栩如生。双狮神态怒目而睁,颇具威仪。狮爪灵活生动,配以“嘴角眉梢”的上翘之姿,又觉可爱万分。双狮之形蕴含事事如意之故,此器又为青白瓷制,兼具朴雅与灵动,堪称瓷中精品。
狮子,作为祥瑞御兽,其形其意在古代普及甚广,寄予着古人祈求平安顺遂的朴素心愿。“狮子”的表现形式,又随中华文化繁衍新生,发展出“舞狮”之民俗。时至今日,石狮及舞狮依旧活跃于我们的生活中。妙不可言处在于,此枕双狮缠斗之形,竟与今时舞狮欢庆之景,别无二致。
宋 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尺寸:高32.3厘米
瓶身装饰珍珠地,以苍劲的笔法生动的刻画了两只龇牙咧嘴的翘尾凶虎在草丛中搏斗的画面,又陪衬以奇石、芭蕉,加之灵性的莲瓣纹,使其看上去活灵活现,是登封窑颇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
此文物被列入国家文物局2013年发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