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无剑却能斩人之剑

今年五十七

开源节流、天天打粮、守正创新、富强家国、战略进阶:创造优势,破局、树旗、优术;深挖洞、高筑墙、广积粮。按照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看法,创造竞争优势方法有三:1、成本领先;2、差异化价值;3、聚焦细分市场。这是人企打江山时期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怎么创造差异化优势,怎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人企一旦站稳了脚跟,抢下了市场和地盘。这时候人企关注的问题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开始关注如何守住自己地盘,如何防范或明或暗的竞争对手。

战略起点是创造优势,破局、树旗、优术。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通常是单点突破,在产品的某一价值上做到极致。战略终点是建立壁垒,深挖洞、高筑墙、广积粮。建立壁垒,其实是建立结构化的竞争优势,通常是系统思考,全局一盘棋,让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形象一点说,它就是股神巴菲特反复念叨的护城河理论。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首次提出护城河概念,一个伟大的公司必须有持久的护城河来保护自己。“在他们的经济城堡周围形成一条护城河,永久地充当那些试图袭击城堡的敌人的屏障。”其实这是打江山(战略起点)和坐江山(战略终点)的区别,打江山是攻城略地,坐江山是修城墙挖护城河。那么,如何建立壁垒,打造自己的护城河呢?真正能够成为护城河的战略有三:1、文化战略。通过创新意识形态的表述,为产品赋予无形价值,使品牌得到社会的共同推崇,成为广泛认可的文化象征——即文化品牌。当你拥有一个世界知名品牌,这才是可持续成功的关键,比如巴菲特一生推的吉列、可口可乐、美国运通。但请注意——文化战略不等同于品牌战略。品牌的打造无非是基于功能利益点或是感性利益点,通过尽可能简洁、持续并且不断重复的广告传播灌输给消费者,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建立品牌与利益点的认知关联。经过一段时间的广告传播后,消费者就会无意识地将品牌与利益点联系起来,结果品牌就拥有了认知意义上的功能利益和感性价值。但是,品牌主必须花费庞大的媒介预算,依赖持续的广告重复,反复对消费者进行宣灌。最终使品牌陷入广告苦战。广告一停,营销效果就马上打折扣。而广告,并不能成为企业的护城河。而文化战略,按照道格拉斯·霍尔特在《文化战略》《从BRAND到ICON》等书中的观点,则是基于社会变迁,打破原有产品所代表的正统文化意义,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意识形态和亚文化,解释消费者关于身份、主张、抱负和价值观的疑问,成为消费者的精神支柱。这样品牌就在社会生活中慢慢成为一个固定的角色和仪式,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惯例。而品牌一旦成为用户习惯,那么要强行转变这种习惯则意味着高昂的教育成本。比如你习惯了每天一大早来上一杯星巴克,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这时候,星巴克文化就成为了防护竞争的护城河。

2、平台战略。2011年,3Q大战。奇虎360与腾讯掐架,最后腾讯冲冠一怒: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只有卸载360软件才可登陆QQ,公开逼迫用户二选一。在这件事上不管你支持谁,理性的选择只能是卸载360,因为换一个杀毒软件容易,换一个社交软件却很难。对于两家企业来说,奇虎只有工具价值,而腾讯却具平台价值。陈威如、余卓轩在《平台战略》一书中给平台下了一个定义,平台就是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或者打破既有产业链。如果平台生态圈中的一方群体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参与平台的各方都会促进对方的无限增长。多数互联网产品寄希望的发展路径,就是从工具,到媒体,到平台,到入口。典型如微信,一开始微信只是一个社交聊天工具(从文字、语音到视频),然后微信成为一个展示个体形象与生活、订阅公众号内容的媒体,接着微信变成为连接内产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台,最后微信成了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而抖音目前才刚完成从工具(打发时间、视频娱乐)到媒体的转变,如果抖音能够实现社交的进化,那抖音将会变成一个新的平台,替代微信成为新的超级入口。目前的抖音首页还是有太强的媒体属性,而非社交属性。而一旦抖音进化出社交关系,它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平台。平台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产生两个强大的效应:A、规模效应(降低使用成本、增加转换成本)B、马太效应(赢者通吃)。因此平台也是一个持久而强大的壁垒。

3、结构化创新战略。主流的商业模式,是信奉客户至上,不断满足主流客户所需;是精于管理,对产品进行持续性改良,提升品质,降低成本。这是很完美的商业操作,但最终却有可能毁掉一家优秀的企业。因为正是那些暂时遭到主流客户拒绝的关键技术,可能演变成为主导新市场的突破口。如果企业过于注重客户当下的需求,就会导致创新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开拓新市场,被产业增长的新一波浪潮抛弃。客户需求PULL的同时,我们需要结构化创新进行PUSH。虽然每个企业都言必称创新,但是喊口号容易,真正做到创新却很难。诺基亚比苹果更早研发出智能手机,但迟迟没有推向市场,为什么?因为智能手机会冲击规模更大、利润更高的传统手机市场,会遭到企业内部利润单元和经销商的抵制。这就是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表达的观点,为什么大企业面对创新时会遇到窘境,最终被小企业超越,歌利亚被大卫击败。创新并不是企业的万能灵药。很多时候,创新只能帮助企业取得暂时的竞争优势,长期却容易被对手模仿。企业只有实现创新的结构化,才能形成竞争壁垒。一般来讲,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破坏式创新,一种是混搭式创新。破坏式创新,又叫颠覆式创新。顾名思义,它就是在主流用户、主流产品价值以外,关注异端用户,重塑产品价值,破坏原有的商业逻辑,实现第二曲线的增长。创新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结构化盘阵。要做到创新,它需要与企业的流程、团队、文化、价值观相匹配。混搭式创新,是对原有产品价值链进行重新组合,其实它就是蓝海战略。快时尚代表品牌ZARA,就是把风格这一条价值拎出来做到极致,风格多变,紧追潮流。ZARA的战略就一个字:“快”,你说简单吗?简单。好学吗?不好学。事实上ZARA根本无法模仿。要做到快,不只是产品要变,而是从生产、库存、物流都要跟着变。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需要我们人剑合一,剑气千里,排山倒海,势如破竹!创新其实是结构化的,它需要企业多种资源上的匹配。只有结构化的创新,对手才无法模仿。结构化创新的最高境界在于系统思维,在于“心中无剑,却能斩人之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