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忽然接到大和尚任务,包一万个粽子,这边寺院有分配完成一定数量。厨房阿姨们提前准备物料就绪,今日早殿前,全体小师父参加一起开工。中国所有的节假日,除了春节,端午也是一个和饮食挂钩的节日。饮食承载文化,文化又无不含藏在饮食当中。粽子,承接中国端午文化。这项文化从中国最早记载春秋时代作为祭祀最初出现到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又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宋人诗词中有一句,“粽成八九子,缕结就千丝”,以及“强取酒卮浮翠柏,懒开粽叶觅杨梅。”杨梅,九子粽,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可考的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当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赴考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讨个口彩。唐玄宗李隆基曾赋《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一首,里面一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再由九色的丝线扎成,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取其谐音,寓意美好。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尽管南方混迹了十余年,端午传统节日,南北都是要过的,而端午的饮食却因地域差异明显。北方端午吃糕卷,是胡麻油炸薄面饼,里面卷进煮熟的糯米,糯米中又夹有煮熟的红枣,五月的北方气候仍干爽寒凉,油炸的面饼像是一团火,包裹性凉的糯米,面饼的软和米粒的硬,再加进甘甜红艳艳的大枣,作为端午专有的节日食物,吃上一口让人唇齿留香,又和时地气候分外相应。而作为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端午节,说最多的却是粽子,粽子也是南方的端午特色。浪迹南方十余年,正经包粽子,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2011年,在当年老师父的寺院。今日又一次出手,当年包过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浸糯米、做馅料、洗粽叶、包粽子,蒸煮,一套流程下来的粽子,虽均名粽子,但因地区不同,从用材到包法,有着很大的差别。包粽子主要是用柊叶、箬叶或菰芦叶,统称粽叶。据说粽子形状也因地区差异各有不同,今日主要是四角形,呈金字塔型,每一面放置都能放稳。细长像玉米叶宽长的粽叶,挑选好,一摞摞泡进水中,第一遍用抹布将粽叶拂拭擦洗过正反两面,三道水清洗后,沥干水备用。绑粽子的是线绳或购买的一束束马蔺草。今日师父说量多一时准备不及,绑粽子大多用购买的马蔺草。将一束马蔺草活结固定一头,盆装馅料以及沥干水的粽叶放置边上,剩下的就是,开包。
(此处记录,怕以后有需,以防再次拜师,精通此项技艺的,以下灰色文字比较幼稚,请忽略。)
取两片大小略异的粽叶,首位相互倒置叠合并拢成条状,从中间位置内扣,形成漏斗状,同时尖角处稍微向上折叠以封尖角口保证不漏。
向内装馅料至平行折叠粽叶漏斗外端。
一手将高出的粽叶两头向内扣,盖住漏斗口,此时,粽子雏形形成。
一手攥紧整个粽子,利用大拇指小手指向内挤压两端侧面,收进全部米粒,并压实。盖住漏斗口的粽叶同时用另一只手捏紧中间叠合。整理修剪外包装粽叶形成边角。
两手协调分工合作,金字塔形粽字终于有模有样,最后靠近马蔺草绳,绕其中两端尖角,收紧绑住,一个完整的粽子终于大功告成。
作为一介严重厨事“残障人士”,看似短短文字能描述结束的包粽子过程,足足花费了师父一个早上悉心教导,貌似师父用尽了东北话中所有的动词来形容这个过程,好让我的两只手协调搭配,包成一个拿得出手的粽子。一度挫败感爆棚。以为笨的可以,抬眼看到小师父们和我类似,忽然略有安慰。下午五点正式结束今日任务,已经熟的粽子一竹筐一竹筐被放置铁架子上。阿姨从竹筐成堆的粽子中挑出好些次品,被扒掉粽叶,煮熟却仍然保留着被包裹过粽子形状的糯米被扒出一小盆,师父玩笑到,看到没,这一盆啊,都露馅。看着那一盆次品中,估计我也功不可没,哪敢啃声说话,煮熟的粽子的香,飘荡在整个大寮。阿姨忙碌准备晚饭,有师父等着药食,我从楼梯间上来。边走边想起早上,正在包的粽子被小师父掉地,米洒了一地,又急又不知如何是好,师父说,没事,土地神也要吃。我房间一直放苹果在平台,一颗一颗摆开,房间有小强出没,但小强从来未曾啃咬过那些苹果,苹果能被我放半月之久。昨日一颗新的苹果放在相同的地方,今日忽然发现被小强咬出小口,尽管如此,痴爱苹果的我面对唯一的一颗苹果,还是削掉清洗,削皮准备吃掉。一口咬下去,甘甜的正宗苹果味忽然惊觉,我以前吃的那些表皮打了蜡的苹果,肯定都是假的,难怪连小强都不啃。饮食是大事,当初孔子说,君子远庖厨也,所以自古把厨事同等人死亡逝世之事不被儒家文化重视,以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思想影响了几千年中国的思想。而那些时时挂在嘴边的文化,其实就含藏在人间烟火当中。人间的任何感情也在饮食中消弭或增盛。中国化佛教,寺院仍少不了供斋作为三宝跟前修功德的方式之一。每月初一十五或佛菩萨的节日,仍是以上供的方式纪念。放蒙山,也要乘佛陀咒语之力,和饿鬼道众生结缘,即便无间地狱之鬼,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仍在食。如此一想,食,不仅是动词食用,更是名词食物。不仅连接三界六道,更是轮回这回事的起止之因。寺院里少不了供着佛陀塑像的大殿,寺院里便也少不了大寮,吃饭和诵经一样,吃饭,也是修行。父亲一向节俭,但凡食物粮食,掉地,清扫处理时,总是满脸的可惜。今日忽然感悟,同样的五谷杂粮,能养人,也能养其他好些动物,甚至植物都可做肥料。佛说一切众生皆以饮食为主,即便阿罗汉也是要托钵长养色身。常常想,为什么一度认为进了自己的肚子才算是不浪费呢,不知这算不算得一种变相的吝啬之心。无论任何食物,人间烟火的味道,虽所有的饮食入了口,都混沌一起进入肚子,但饮食中的五欲,色香味触,人总是想法设法满足。多年,对厨事一窍不通,常常嫌麻烦,总想来一锅罗汉菜(所有菜炒一起)。但是阿姨每每包的粽子仍忍不住喜欢,尤其是被我放冷了,糯米不再粘上粽叶,拨开煮熟粽子的粽叶,咬一口糯米,特殊的粽子的味道溢满嘴巴。无论粽叶,无论糯米还是糯米中的其他配料,还是包粽子的马蔺草绳,还是盛放粽子的竹筐,这些纷纷来自大自然的东西,就像没有打蜡贴标签的苹果,虽米还是那些糯米,粽叶也只是叶子,但是用粽叶包起来的米,有一种贴近自然的五谷杂粮的味道,分外香甜。
第154天,分享:
—部 分 图 片 作 公 益 分 享,若 有 侵 权 联 删—
写于竹林 | 第151天:天象仍是相同而神奇的天象,我已不是小时候的我,小时候的我可以奔跑在宽阔的马路,只为看一眼难得一遇神奇的天象。
写于竹林|第150天:假若某一天,从内心放出那些关进小黑屋的人呢,那些造成不喜欢的过往可曾成了烟云?
写于竹林|第149天:自认为,都是当初的宝宝,没想到转眼都会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