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把“不配得”深深扎根生命的

文:凡默(原创)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咨询师

塔罗师|占星探索者|能量疗愈师

 1

有个学员是美术老师,也是一个儿童绘画机构的创办人,常常会在群里分享一些自己的画,对于他人来讲那些画还有她朋友圈发的孩子的作品,都已经让人非常的赏心悦目了。

但她却总会在深夜画完画在群里幽幽的说,我画的不好,细节处理的不够好,不够立体,不如我的同学。

据她回忆,她的母亲是一名老师,在她就读的学校,她每次在班级里画画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会有比不上她的同学取笑她,你这是走后门,老师看面子才夸你的,她就会生气的把画撕个粉碎。

从那以后,她从来没有对自己的画满意过,即使她现在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经常对她赞不绝口,都无法改变她内在的感受,那就是,优秀这个词我不配得。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考了一百分,拿着这张一百分的试卷,她仍然不觉得自己是那个一百分,是不是拿错了,是不是瞎蒙的,是不是老师改错了。

内在无价值与不配得的洞,会让一个人自动屏蔽自己的正向的优点,放大自己负向的缺点。

你会发现,很多人作为生命本身来讲,十分的优秀,但总是被一双魔手抓着,无法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无法进入本可以匹配的如日中天的事业好运。

这双魔手就是-不配得。

2

不配得与价值的创伤总是混为一体,有关价值,其实是我们本有的,也是圆满的,是我们这个灵魂投胎转世的时候与我们浑然一体的,那它什么时候就不见了呢?或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破败不堪呢?

这一切基本从我们稍有一点自我意识就开始了,我们周围的大人与环境,慢慢的就像洗脑机一样,给我们输入了一些条件,只有我们完成这些条件中的规定,我们才值得被认可、被承认、甚至是被爱。

从中国的考试制度,到我们父母的认知,再到团体价值观,哪一个不是需要我们苦苦证明才可以得到一些价值认同的呢?

可是价值是什么,一个生命,活着就是价值,他她只需要成为他她自己,这就是最大的价值,与外在的任何拥有得失无关。

3

在我的童年,算是物质条件优越,八岁之前是独生女,因为父母都在事业单位,混在从农村来的同学中的我自然倍受关注,如果说这一切看似优越的先天条件就可以形成一个人的价值的话,那成长就不需要了。

因为成年后,我依然发现我最大的创伤就是不配得。

必须做点什么,为周围的人有所贡献,我才是有价值的;我必须是优秀的、懂事的我才值得被爱;我必须是体贴的、乖巧的,我才有可以被重视;我如果不犯错,保持完美,我才有可能不被惩罚。

这些像钢筋一样牢固的生命能量从我懂事起就把我牢牢捆住,我不断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认同,加固这样约束,最后失去的就是活生生的生命力,成年后,我发现我特别像一个对的、好的、按流程做事情的机器人。

除了生命力,失去的还有喜悦、童趣、创造力、包容、慈悲、快乐......

4

我们的价值是无条件的,没有附加的,可悲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告诉我们,也没有任何一个教育体系可以教我们。

然后我们一生,只要试图证明自己,我们会看到那些行为与念头底层都是强烈的不配得、不值得、不够好。

要不然那位美术学员就开心的画画就好了,为何要去比较,通过比较才得到价值,通过别人点头认可才会觉得配得,这就是病症体现。

如果不能看到,我们的生命一直落陷在这样一个陷阱里,我们就不可能离开捡了芝麻丢玉米的黑瞎子状态,我们也无法真正的找回自我价值。

没有自我价值的,时刻觉得不配得的人,就是一个努力修补这个洞的机器人,钱赚的再多点,再做一下整容漂亮点,在关系中再牺牲一些,我的学历再高点,永无止境。

面对和接纳这些无价值与不配得背后的情绪,就是疗愈与转化的开始。

5

很多人不愿意一个人呆着,宁愿让自己从早忙到晚,晚上累成狗倒头就睡,也不愿意安静的与自己呆一会,即使实在无事可干,也会在家不停的刷手机,这似乎是现代人普遍的一种生命状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愿意连接内在真正的感受,因为那种感受是不舒服的。

无价值感与不配得带来的情绪是一种无力的、虚弱的,我们想像那个内在小孩像是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站在人群中一个人,没人理没人问,自己很孤独又很无助,大概就是这种感受。

所以,我们的小我我们的头脑,就会为了逃避这种感受而设计出很多事情让我们做,来逃避挫败感带来的不适。

而疗愈的开始,就是仔细辩认这些情绪,并不逃避不转移的与自己在一起,如果设置一个场景的话,这就等于你耐心的蹲了下来拥抱了那个孤独已久的脆弱无助的四五岁孩子。

这就是疗愈,这样的能量探索与自我陪伴随着次数与质量的增加,你会发现,你的那个内在的力量就会慢慢升起,这个时候内在之光就会由内向外的疗愈价值坑洞,直到慢慢愈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