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爱』是我们最难解除的代偿反应
我这里想小岔两个子题,关于『罪恶感』和『担心』这两件事:
刚刚下课有同学提到『作为一个父母的角色』的问题。这也只是因为同学提到,让我想起一些事,并不是直接响应这位同学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都会有某种程度上的道德责任,如果我们今天是别人的长辈,就会觉得自己应该要爱小孩。如果你自己是长辈,会有这种『应该』吧?
我要跟各位同学讲的是,其实,这个『应该』,非常有可能是『不实念波』。庄子常常说,父母完全不爱小孩,也没有关系;事实上是:小孩生出来了,多给他一碗饭吃就好了。庄子说,什么老虎啊、野狼啊,这些动物,跟它们的小孩关系都很好,它也没有用力去爱它们:生理上让小孩活着就好了,养一养以后,就『放生』了,这样彼此的感情都会很好。
我在大学期间,有一位在台湾非常被人尊重的郑清茂老教授,他教的日文课,然给大家都觉得很动人。郑清茂老教授就说过:『我们农村,大人生一大堆小孩,小孩根本随便死一死,死了再生嘛。达人根本就没再管我们。也因为他们没有管我们,我们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就走上一条自己喜欢走的路,然后我变成今天的我。』
所以,没有多余的爱也没有干系,只要在婴儿期维持一个『生理上的爱』,让你不要死掉就好了。但是,像我妈妈那种人,比较是强迫自己要爱我的时候,就会有纠结。比方说,我妈妈会心怀愧疚地一直跟我道歉『因为她不在我身边,所以我才会变成这种人』之类的。『变成这种人』?这还是在侮辱我啊。我是非常不会安慰人的认——会安慰人的认,常常会变成大魔王,把别人的我执变强——我就回说:『也还好吧?像你那样严厉的管教,一定要我这样、一定要我那样,如果你在我身边,我恐怕25岁以前就跳楼自杀了。』
我妈听了有点恼火,就说:『那我宁愿你25岁就跳楼自杀!至少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尽力了』!』随便两句家常对话都要出人命一样。
可是,有一次我一个朋友,拿我写的《修道病》去给他妈妈看,他妈妈看了之后就跟儿子讲:『你这个朋友写的这个书,我不会告诉你:你的朋友不懂道家、他这不是道家真传。我可以很客气地说:你的朋友,他的道家,可能是真传。但是你要晓得:你这个朋友,是一个得天独厚之人啊!不是每个人都能练道家的。你这朋友得天独厚之处是在于:他有一对『让他完全不会有罪恶感的父母』。』
所以,你们的父母没有到那个临界点,你对他们就还是很有罪恶感,你得很孝顺或怎么样,那你就很难练道家;我的爸爸妈妈有那么烂,才让我能练道家?居然被人家夸奖『得天独厚』?所以,什么事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完成,有一个那么想我死的妈妈,才比较好练道家,不如回有更多的情感纠结——这是一个面向。
而反过来说,当你对你的小孩,好像觉得自己不够爱他,而怀有罪恶感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自己是不是搞错了?人的念波里最难搞的,就是罪恶感跟羞耻心,因为罪恶感跟羞耻心都是来自于人工的道德正义,这类念波的黑暗动力很强,人很不容易逃脱、也很难撼动它。
我身边就有一两个奇葩,比如我妹妹和她生的小孩。我妹妹就是那种超没罪恶感的人,她说:『我生这个孩子后,就觉得我喜欢我们家那两只小鹦鹉还胜过我儿子;因为小鹦鹉不会跟我闹,它只会爱我。可是我儿子动不动就不合我的意,会闹脾气呀、犯怪呀什么的,鸟都不会,人会。所以,我的三个孩子,我比较疼两只小鹦鹉,比较不疼我儿子。』我舅妈也一直在跟她儿女讲说:『哎呀!我孙疼我们家狗狗了,你们都不像狗狗那么乖。』这是合乎事实的理所当然,是不是?
可是,我妹妹就说:『……不过,我对这个难搞的儿子也没什么意见。因为,我就算不爱他,我还是可以好好扮演一个好妈妈的角色,演技好到一点都不露出破绽。把他养到18岁之后,放生!没问题,你放心,我行的。』你真的存心不爱他,但这样爽朗地演下去,反而没事;因为真的承认自己不爱他,你的心反而很安定。
可怕的是,你不能承认自己不爱他——你其实没有那么爱,可视你强迫自己去爱,又不能承认自己不爱——的时候,人就会对这个小孩有强烈的罪恶感,那个罪恶感产生的情绪,叫做『担心』。
我妈妈对我一直都很担心;分分秒秒都在担心我会饿死、担心我会穷死、担心我会病死。她担心的时候,都非常痛苦,现在被罪恶感压到没有办法出门见人,每天都在受担心的折磨。
2014年底,我好像里哦啊姐到我妈妈对我的诅咒。那个诅咒有点像是:我妈妈一直说:『你会乱花钱,你一定会乱花钱到自己没钱!』……之类的。我有一天出门,刚好逛到一家比较贵的唐装店,叫什么『城市山民』,哪儿有意见麻布外套,要台币一万多块,我很想买。而且我那天刚好带了台币一万块,身上还有人民币好几千,差不多总共是台币两三万的量。本来是兴冲冲地想要买衣服,可是,在那想要买的一瞬间,心中犹豫一下,想到我妈一直在那边说『我会穷死、我会穷死、我会穷死』,我就想:『别让她说的成真,还是不买好了。』可是,那个不买的行为,各位看得出来是『负面心想事成大法』吗?
我动的念头是:『我不要让我妈妈的诅咒成真』,我『用行为』在逃避那个诅咒:『我花钱要省一点,不要每次都让她说什么花到没钱了。』结果我那天没买,一小时候,钱包就被扒了,晚上又到警察局去做笔录什么的——那天晚上是圣诞夜呢,有个小孩子来找我看病,我还得叫他等我做完笔录再来——简直是超悲情的圣诞夜!所以说,我想要『挡』我父母的诅咒,反而会中招。
『负面心想事成大法』有一大堆神话的原型,像是希腊神话:一个国王得到一个预言,说他会被他的外孙杀掉;他为了逃避这件事,就把女儿跟儿孙放逐了。等到小孩在外面长大后,根本就不认得他这个外公,然后,不小心丢东西就砸死外公了。类似的故事还很多:大魔王伏地魔听预言说哈利波特以后会杀掉他,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先去杀人全家,可是他把哈利波特的爸爸妈妈弄死了,这仇就结下了,后来哈利波特果然来报仇要了他的命。
所有逃避诅咒的行为,反而会让诅咒更容易成真:这就是所谓『代偿反应』的『负面心想事成大法』:你想逃避人家的讨厌,就更会让人家讨厌你:你想逃避人家瞧不起你,到最后就更让人家瞧不起你。
能量的世界,是这样一种『只召唤 无推开』的设定:你越逃避他,越容易具象化。所以,在《庄子 渔夫》故事里的孔子,就是一个逃避自己影子的人;逃避黑暗面,反而给了黑暗力量。
这一类的诅咒,2014年尾,在这个『不买衣服反而掉钱』的事情之后,我发现:只要不用行为去给它力量,就差不多不会影响到我了;诅咒要成真,需要被诅咒的人,像神话原型中那些对抗预言的角色哪有,真下手去搞了,才能中招。不搞,就没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