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推荐五首音乐作品·续(内附音频)

昨天仅及谈三首作品,今补上后两首。说到音乐艺术的青春之作,莫扎特似乎是缺不了的,他仿佛成为音乐家的生命凝聚于青春岁月,又升华至无限完美的一座最具代表性的丰碑。

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伟大之作颇多,选择哪一部呢?此时我建议聆听他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 216。

五首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莫扎特偏早期的创作,相对于中、后期的钢琴协奏曲,它们无论在独奏与乐队的交响化设计,还是音乐意境的深邃方面,都还未必让我们看到最巅峰状态的莫扎特。

可是,《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无愧为莫扎特笔下最能体现青春气质的杰作之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那种单纯。当然,这是在创作中理想化了的单纯。

相对于后来的创作中,那种洞悉一切的戏剧大师与生活观察者的视角,作曲家在此写下纯粹的优美和欢愉,也绝对不会让听者感到欠缺深度。傅聪的那句话:“健康就是古典”,实在非常有道理。

莫扎特的塑像

这样的“健康”,不是指规避情感表现的负面,而是让一切的情感真实,同时在一个均匀而稳固的结构中呈现。

结构的均衡,各种分量之间的黄金比例,是莫扎特创作的特点,也是最难表现之处。格鲁米欧的莫扎特之所以成为录音史上的楷模,就是因为他将不同层面的比例拿捏到无可挑剔,又毫不刻意求工,那种单纯无遮挡地表现出来就足以说明一切,但这也是最难的。

格鲁米欧著名的录音室版本:

肖邦的成为音乐史上最独特的天才之一,远不仅是由于他写下如此美妙的旋律。这位作曲家最让人费解之处,就在于他写作钢琴音乐的方式,在键盘上创作的一整套风格、语言,几乎是从天而降,没有明显的师承可以观察。

这是音乐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也是一位青年作曲家所能缔造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肖邦在青年时代,就已展现出这样一套新的风格,之后仅是不断深化。而选择哪一部作品来象征作曲家的青年时代为好?我会选择《第二钢琴协奏曲》,其实它在肖邦的两首协奏曲里创作得更早,只是出版得迟一些。

这首作品中,作曲家记录下他的爱恋——他爱上了自己的同窗,一位歌唱家。肖邦甚至在給友人的信中写到:“从我第一次见到她,到现在为止已经六个月了,我还没有和她说过一个字,我每晚都会梦到她。”

稍后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也是受到这段恋慕之情的影响而诞生的作品。也许相对而言,“第一号”更为戏剧化,“第二号”更富有诗意。人在青年时期,陷入爱情之中会变得全心全意、单纯、难以自持,更加纯粹,也有很多本能的东西。

而随着年岁渐长,人的表达方式改变了,其内在无非就是他体验种种情感的状态已经改变。听听《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你会自然地明白,肖邦日后的创作更见深刻,技艺也更完美,但他不可能为乔治桑写出这样的音乐来,至多是和她一同迎来自己的艺术巅峰。

鲁宾斯坦是立体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肖邦演绎者,肖邦的两首协奏曲中,他对于第二首更为钟爱,也留下更多的录音。此处是他后期演出该作的录像:

华丽而掷地有声的触键,配合大气的句法,由此表现第二乐章(14:30开始),让我们看到作曲家虽陷入年轻人常有的恋慕而不能自已的状态,却仍毫无疑问是以一颗雄健的心来经历这种种体验。

单纯的美,以及恋慕,在青年时代展现这些,总是特别让人着迷的事。大艺术家将其凝固为不朽,受众则乐于欣赏和接受。可能他们也正处于这样的岁月,感到伟大的艺术所流露的,也正是自己所经历而难以表达的东西。

当然也有可能,这些是唤起人们心中的深层记忆。在这个纯粹地感受美,或恋慕变得越来越奢侈的年代,相信这样的作品还是会持续引发人们的共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