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经济观察】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
作者:沈奇 杨政
1.狗不理退出北京,全聚德退出天津
狗不理在顾客投诉事件发酵后,退出北京市场;而原本以餐饮起家的全聚德,门店数量也出现下滑,接待顾客次数由2017年804万人次,下滑到2019年的658.92万人次,今年4月,全聚德退出天津。
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知道,全聚德大部分门店都门庭冷落。事实上:天津人不吃狗不理,北京人不吃全聚德,已经是当地人的共识,很多曾经建立在“在地化”基础上的老字号,已经失去了本地消费者的根基,主要依靠游客消费支撑。
2.日渐衰落的老字号
经营陷入困境的老字号不仅是餐饮,也不止是一个地域的问题。
全聚德的净利润从2016年以来节节下滑;湖南中药企业九芝堂也在2017年高峰之后连续回落;零售起家的哈尔滨秋林集团的黄金业务一度看似正常,实则埋藏大雷,仅2018年因此导致的资产减值损失就达40.83亿,如今已经进入退市阶段。
3.老字号三大靠
(1)靠政策扶持:从商务部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以来,扶持老字号的政策层出不穷,据商务部数据,仅中华老字号就有1128家,此外各省市也都纷纷设立各省市级别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有些是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强行输血再次获得生存。
(2)靠政府补贴:2020年,全聚德的政府补助高达2185万,即使我们不看亏了2个多亿的2020年,2019年全聚德净利润也只在4463万。
(3)靠政府采购:在2008年出台的《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老字号产品。这使得一些老字号借用自身品牌进行这种政府采购活动,甚至以此生存。
如果振兴老字号,靠的是绑定政府资源,不创新、不发展,这种振兴不要也罢。
4.倚老卖老的背后
倚老卖老的背后是政府信用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背书。前些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信得过企业、国家免检品牌等背书均在广告宣传受到热捧。
可是“免检品牌”是否真的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免检?当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酵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停止宣传活动。
政府背书行为实际上给了部分企业一个捷径,不用踏踏实实搞经营,认认真真做服务,搞定了某个名号,大量的订单就会源源而来,经营当中正常的抽检也可以避免,实质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5.对老字号传承发展应创新机制
很多老字号品牌,正是因为其久经岁月洗礼的价值,受到市场的认可。不过,这其中的很多品牌止步于维护市场,驻足不前。
以一度在海外“走红”的中药品牌马应龙为例:
马应龙的毛利率平稳,凭借着传统的痔疮中药,净利润保持10%以上的上升,现金流充裕,在亚马逊上也被誉为中国神药。但企业近年来实控人缺失,没有明确的发展举措,缺乏股权激励,给予厚望的肛肠医院也连年亏损,2018年,还因为管理层炒股亏损引起净利润重挫。
一说振兴老字号,我们往往更重视保护与补助部分经营困难的“老字号”活下去,却忽略了如何和一些本可做得更好的“老字号”的共同成长。
6、“老字号”不是免死金牌,再有名气的老字号最终也要被新生事物替代是客观规律,老字号文化传承应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机制决定谁应该活下来。该死的死了,活着的才能活得更好。
相关法律除了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约束,还要对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体,尤其是对权力部门进行约束,减少违背市场公平的行为的发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