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雪雪白、蜡蜡黄、墨墨黑、碧碧绿、血血红的看过来!

小克勒在克勒门里最爱听“老克勒”说上海话,因为他们的口音里会夹带一点苏州话,非常好听。他们形容起颜色来,会这样说:“雪雪白、蜡蜡黄、墨墨黑、碧碧绿、血血红”。而你们知道上海话里这些生动的叠词是怎么来的嘛?

让我们先从一位皇后说起。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评选过多位文艺皇后,胡蝶获电影皇后,言慧珠获京剧皇后,袁雪芬获越剧皇后,韩菁清获歌唱皇后,管敏莉获舞国皇后。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位评弹皇后——范雪君。

其实当时的评弹界可基本都是男人的天下,而她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以一人单档演出的评弹立足书坛?

这可与她聪颖好学、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范雪君会说国语,要知道这在三四十年代可是不多见的。而她还会弹钢琴、拉小提琴、会跳舞、会唱京剧,还会唱一些北方的大鼓书。可谓中西、南北结合啊,难怪从她的照片中就透露着独特的气质。

1945年抗战胜利后,范雪君在上海汇泉楼演出《啼笑姻缘》、《秋海棠》,盛况空前,轰动一时。同期在沪上有张鸿声等7档有名望的档子—— “七煞档”的演出,而范雪君的《秋海棠》与之对阵,仍场场爆满。

评弹有个特别之处,不一定说书才是艺术。范雪君还没上台,台上就有一沓点唱单。而老听众们都喜欢看她翻点唱单。“张先生点唱《王昭君》,对不起,昨天唱过了。王先生要我唱《杜十娘》,这段让我回去背一背哦……”她讲话,大家都觉得这也是艺术,听了让人骨头都酥了,舒服得不得了。

甚至于后来四十年代末期,电台搞赈灾义演,她那时候知名度很高,特地拉根线到她家里,她就在家里的客堂间唱。

五十年代初范雪君去了香港,从此息影,再也不唱了。

说了那么多,大家是不是特别好奇她究竟唱得怎样?只可惜当时的影像如今已难觅,不过我们克勒门可是找到了一段范雪君演唱的《秋海棠·恨不相逢未嫁时》录音,大家先来听一听,感受一下当时老上海的评弹是什么味道?

《啼笑因缘》、《秋海棠》、《雷雨》、《清宫秘史》、《董小宛》、《钗凤头》、《赛金花》等一部部最新小说改编的作品被她演绎成经典,在当时的评弹女艺人中,范雪君绝对是演唱新编剧目最多的一位。

而这当中最有名的《啼笑因缘》《秋海棠》《满江红》等皆出自民国时期的大才子陆澹安。

陆澹安,中国现代文学家、侦探小说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学者。著有侦探小说《李飞探案集》、古典文学研究著作《水浒研究》等。

早年曾参加“南社”、“星社”等文学团体。历任同济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医学院等校教授,并兼任上海广益书局、世界书局编辑,20年代初,将电影改编成小说获得成功。民国12年(1923年)6月,与严独鹤、程小青等在沪创办《侦探世界》(半月刊),发表小说多篇,后结集为《李飞探案集》。早年与洪深创办“电影讲习班”。首创用普通话改编弹词《啼笑因缘》。又曾任哈瓦斯通讯社中文主笔,以及中华电影公司、新华电影公司编剧、导演。善书法,尤长北碑,作擘窠书,一时无出其右。

40岁后,喜钻研金石、碑版、旁及稗史、戏曲。著有《说部卮言》、《水浒研究》、《小说词语汇解》、《汉碑通假异体例释》、《百奇人传》、《异伶传》、《小说辞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古剧备检》、《诸子末议》等学术论著,另有侦探小说《红手套》、《老虎党》及言情小说《落花流水》等,并曾将《啼笑因缘》、《秋海棠》等十余部小说改编成弹词。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作家之一。

▼▼向左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当年人手一本的《啼笑因缘》弹词,其发行量之大,就连去江南的乡镇演唱都让演员感叹。因为台下观众会逐字逐句对照着弹词,等着挑演员的错。

▼▼向左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满江红》《秋海棠》《九件衣》,这些珍贵的独家资料皆来自我们克勒门的嘉宾,陆澹安的长孙陆康先生。

陆澹安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让演员红。后来他精心研究撰写了一本对弹词创作者来说就是一本教科书的《弹词韵》。幸运的是最近由中西书局出版了一本陆澹安的作品集,陆康很细心地把《弹词韵》也整理在其中,还捐赠了很多书给评弹界,希望评弹界特别是青年演员能够通过这本著作对弹词有更深刻的了解。

评弹连接的祖孙情

酷爱评弹的祖父陆澹安50多岁时,常带着6岁的陆康去书场听评弹。做客克勒门的陆康回忆起当年那段时光时,眉眼间闪着孩童般的兴奋光芒。

然而是什么吸引着一个6岁的孩子去书场听他听不懂的评弹?

“我喜欢去,喜欢去吃东西。我们小朋友听不懂书,就喜欢到最后一排供应点心的休息处找东西吃,瓜子、椒盐花生之类、还有粽子、小笼馒头……而我最喜欢吃一种锅巴,上面蘸着绵白糖,特别好吃。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很稀奇,当时的书场可不像现在有冷气,夏天听着书就直冒热汗,而这时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无论你身处书场的哪个角落,只要你伸出手,服务员就会像变戏法一样不知从哪里扔过来一块毛巾到你手中,百试百灵,从无失手。这也是我喜欢去书场的原因之一,很好玩。”

像这样一定会被开除的吧

为了“骗”孙子多陪伴自己,祖父陆澹安除了常带陆康去书场听评弹,还会在家中给他唱评弹,讲《水浒传》的故事。不觉间,评弹也成了祖孙俩的感情纽带。

评弹的“说噱弹唱”

陆康从小耳濡目染,对评弹如数家珍。通过他的讲述,你会发现这曾经红遍上海滩的高雅艺术实是有趣得很啊。

评弹其实分为评话(大书)和弹词(小书)。

大书主要为讲故事,只说不唱,仅凭演员的“表和白”,“表”也就是代言,即是用第一人称表演,称为“起角色”;“白”也称叙事,即是用第三人称表演。

而小书就是“说噱弹唱,跳进跳出”。什么叫“跳进跳出”?就是前一秒还是以剧中人物口吻表演,下一秒就变为评论人,解析人物去了。时弹时唱,周而复始,不断往复。

评弹其实是门综合性的语言艺术。它很注重“噱”,就是逗人笑,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矛盾展开中产生的喜剧因素,叫“肉里噱”。用作比仿、衬托、借喻和解释性的穿插,叫“外插花”。与此相类似,用只言片语来引起听众的笑声,叫“小卖”。

白墙上刷白粉——多此一举;

老鼠尾巴炖汤——油水不足;

近视眼过独木桥——只顾眼前;

……

评弹的很多表演方式是参考京昆的舞台艺术,演员经过千锤百炼,代代传承,精益求精,将书说得出神入化,层层深入。

从开场渐渐叙事到高潮,最后进入尾声。而构成高潮的要素有二点,一是巧合,另一个就是卖关子。我们都知道“无巧不成书”,评弹演员会设置很多巧合,又通过曲曲折折的“关子”,让故事“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形成紧张惊险的气氛。

陆康记得从前书场里有一副对联恰好概括了评弹,“心似莲花弹唱悲欢离合,胸有成竹评说今往古来。”

关于评弹的常识

评弹中间的桌子叫半桌,其实就是八仙桌砍一半,坐在桌子的右边是上首,多半是男演员,另一边就是下首,多半是女演员。桌上两杯茶、一把扇子。

而这扇子可不是用来扇风的,是评弹艺术家的道具,扮演瞎子先生时背后一插,还可作为拐杖,端一碗面,看一封信,读一本书,刀枪剑棍都是这把扇子。

还有一块惊木,或叫醒木。

评弹表演的场景朴素简单,没有背景,完全靠演员的“说噱弹唱”,通过表情、声调来“起角色”(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举止)。

评弹的影响

陆康的老师陈巨来也是位酷爱评弹之人,在书场中有个长包座位,每次邀陆康作陪,总要陆康提前半小时到,因为陈巨来要去后台和评弹演员套近乎。因此当年每个有名的评弹演员手上都有陈巨来的图章。

深受评弹语言影响的陈巨来夸陆康刻章刻得好时,用的是“头头等”,更好一点时说“超超等”。

评弹的语言甚至渗透进了上海话,我们知道的“雪雪白、蜡蜡黄、墨墨黑、碧碧绿、血血红”,其实都来自于评弹啊~

未完待续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完了,下回我们来听一把好听到能让你酥到骨头里的声音,为你讲述女子与评弹的故事。这里面可还涉及到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女性宋美龄。敬请期待哟~

你可能还会对这篇感兴趣。

上海人讲的评弹你一定听得懂!

爱生活、爱艺术、更爱上海的人

都关注我们了,你还不来吗?

我们经常会不定时,

邀请读者来克勒门现场喝下午茶哦!

与海派文化艺术名家

近距离分享交流的机会

可是不多得的哦!

赶紧置顶关注我们

方法如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