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中医解析
高血压病,本身就是一个西医概念。是指患者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这是西医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中医是没有高血压病这个病名,中医诊断高血压主要是针对症状来进行。高血压病多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因此,中医诊断高血压病也主要从眩晕和头痛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眩晕。西医认为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但从中医角度看则属于肝胆系统疾病。中医认为眩晕属肝所主,如《黄帝内经》就说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发黑,晕则指自我感觉旋转,两者合并则为眩晕。中医诊断疾病除了辨病,还要辨证。辨病则相对简单:头晕、视物旋转,则可以诊断为眩晕。但是,辨证则更为重要。眩晕型的高血压病,中医认为属虚实两端。虚者多是气、血、精不足;实者多有风、火、痰、瘀。
二、头痛。从中医角度看也是属于肝胆系统疾病。头痛型高血压除了辨病,还有辨证。首先,头痛要辨清是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高血压病的头痛多起病缓慢,疼痛轻微,故多属内伤头痛为主。其次,头痛还要辨清性质。结合高血压病特点,头痛的性质有这几类:胀痛多属于肝阳上亢,刺痛且痛有定处的多属于瘀血,头痛重如裹的多属于痰湿,隐痛或空痛的多属虚证。总的来说,头痛型要比眩晕型的辩证复杂一些。
西医觉得最麻烦的是舒张压高,也就是低压部分偏高,因为血里的氧气不够了,比如只剩下50%的氧气,那身体会怎么调整?只有加大两倍的血来维持正常的供氧,所以只有升高低压。
这问题在中医看来主要就是肺气不足,没有从外边去交换到足够的氧气回来,因而血里的氧气就不够用。高血压的发生本来就因为缺氧,正如打鼾也是因为氧气吸入不够一样。
肺功能不好,一般来说都是外表的肌肉受伤了,没有力量把肋骨打开,肋骨不开,血就喷不出来。虽然缺血缺氧,但心脏还是要拼命做好它那一份工作,还是在那里使劲地泵血输送氧气,因为那么多开口都等着送血过去,于是连舒张压都升高了!
怎么补足肺气呢?这是个麻烦事儿,因为只要是脾经、肺经、肾经、胃经任何地方有伤,都可能会伤到肺功能,而肺有问题身体的氧化就不会完全,就会有很多有害的物质跑出来,一跑就到了废物处理站,也就是肝脏那里去了。肝除了是酶的工厂,还要负责解毒,此时再加重工作就要累坏。肝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平常胆经、胃经、膀胱经都是各司其职的,但只要是其中一个出了问题,就需要肝经去救火,怎么救?就要先把肝火升上来,这也就形成了高血压,这就是中医的由肝火导致的高血压。为什么轮到肝经来救呢?因为肝脏既是罢极之官又是将军之官,再没有别的经络能够替代它。所以是要先把胆经、胃经疏通好,然后再通肺经,或者就整个中焦都调,这样才能彻底调好肺功能,补足肺气,治疗高血压就治在了根本上。
中医学是一个整体概念,高血压从局部上看是肺肾不足。但从整体上说其实是循环上出了问题,出了障碍。高血压的问题并不复杂,出现高血压,最起码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一、此人的心脏很好。二、身体的某个重要器官被淤堵住了,或是受伤了。所以,只要找准位置,治疗起来也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去找到这个位置?
这就需要引入一个地道的中医理念,就是循环理论,也就是气血的循环流转。传统中医理论,没有把这个理念讲透彻,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会专门去讲中医的循环理论。
高血压病的治疗,通常都需要较长期服药,但是,除了用药外,大家不妨试试推拿降压,如果手法到位效果也会出奇的好。
高血压跟胆经、肝经、肾经、肺经有直接关系,别的当然也有因心气不足,因脾部的输布不畅,或交叉影响,也会直接或间接跟高血压有关,所以,就要再加上心包经和脾经的调理。
胆经就是过敲就是了,这已是一项全民运动。胆经走身体的两侧,从头到脖子,下行至腰、腿、足。小腿内侧走肝经,起于脚大拇指内侧指甲缘上,沿腿内侧上走,到达肋骨缘。敲肝经使肝阳下降,大脑清明。
再敲小腿内侧后缘的肾经,使肾阴充足,用肾水去救心火。
肺经沿上臂内侧而行,始于胃经,络于大肠。也可以每天敲上一敲。然后再增加几个穴位:
百会穴,此处有“三阳五会”之称,即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可以手掌紧贴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次做36圈。
足三里,可以拍击或按揉,位于足阳明胃经线上,此为人体保健长寿第一大穴。
涌泉穴,可按揉,位于足少阴肾经上,此为人身第二长寿穴。
合谷穴,可按摩,此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线上,为人体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可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劳宫穴,每日按摩。血压急剧上升时,可遍捏手掌心作为紧急降压措施。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从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从手掌各个部位起至每根指尖。然后再照样按左手掌。
最后再每天捏后颈脖肌肉,此处有数十个人体全息胚。如果还有耐心,就把双手双耳每天按个遍。另有一个全息反应区在第二掌骨,此为高血压应急穴位,在此处涂适量润肤油,然后从头穴往足穴推,两只手各推200次后就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此法常用泻气,所以不能常用。
如果这些都不管用,然后再交给中药去调理。
立竿见影的推拿降压法
1、翳风穴
耳垂往后,乳突下凹陷处即翳风穴,用捺法按揉,捺2—3分钟。
2、缺盆穴
锁骨大窝凹陷处为缺盆穴,用捺法按揉,捺2—3分钟。
3、桥弓穴
侧屈45度,翳风穴到缺盆穴之间为桥弓穴,桥弓穴是线穴。
从上往下单向推,即从翳风穴推到缺盆穴,力度要轻,推完后不红即可,捺桥弓穴不可超过5分钟。
一定要从上往下,不可来回推。
因为刺激的是劲动脉窦,所以手法一定要非常轻柔,力度要轻。
只能一侧一侧做,不能两侧同时做;没有高血压的人不用做。
【适宜人群】对降压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非常适合吃了长效降压药后血压又起来,即刻降压没降下来的人。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