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原诗刚柔相济
内蒙古诗词学会
第六届论坛优秀论文
本期推出的是赤峰诗词学会董连辉老师的《让草原诗刚柔相济》。本论文为第六届论坛获奖作品。
自古以来,草原地域的诗与草原的雄浑壮阔相谐,总体上风格以刚健有力为著,但也不乏委婉柔美。历史上所讲诗歌的“刚”与“柔”风格主要是指气韵、情感的特征,当然也包括表达方法,比如豪放与婉约,本文主要是就现代诗歌创作而谈的,主要在对诗歌表达方法的分析论述,董老师认为草原诗“刚直有余,温婉不足”,所以重点在如何“温婉”上谈自己的体会,总结诗歌创作的经验,提出创作的主张,这是值得肯定的。
诗歌要有“韵味”,过于直白诗味儿就淡了——当然并非是简单指字面直白与否,而是指作品的内涵,有些诗字面直白,而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像《静夜思》《登鹳鹊楼》,明白如话。“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正是写诗应该追求的目标。作者最后说:“我们可以刚毅地表态,也可以柔美地传情。刚直而不粗鄙浅陋,柔美而不故弄玄虚。豪放敢追苏轼,婉约能比易安。”说得痛快淋漓。
“刚柔”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即阴阳。《周易·系辞》:“刚柔相成,变在其中矣。”《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推,万物乃形。”这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文心雕龙》有《风骨》和《隐秀》两篇,基本可以认为是“刚”与“柔”的美学思想的系统论述。那么,本文的主题“刚柔相济”则具有了更高远的意义。
如果说一点不足,那就是文所举诗例,大多不是草原诗,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显的缺憾。
内蒙古诗词学会学术部 任英
2020年5月9日
让草原诗刚柔相济
董连辉
(赤峰市敖汉诗词学会,敖汉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