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道德经: 人的悟性, 提高到一个临界点, 自然会放下自我

点击加载图片

发现自己做不到,生活中总有事情发生,牵动自己的情绪,而“宠辱惊心”。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解释了什么是宠辱若惊?教大家放下患得患失之心,得到真正的自在。

点击加载图片

人感到宠辱若惊,是因为把自我看得太重。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人的大脑,有一种稳定的脑回路:得到别人的肯定,夸奖,表扬,就会眉飞色舞,得意洋洋,心情舒畅;被别人否定,指责,责骂,就会怒气冲冲,自我防卫,心情沮丧。

宠而高兴,辱而沮丧,这就是宠辱若惊。原因是把“自我”看得太重了。

点击加载图片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打破“自我”,激活人的第二次生命。

西方哲学家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从娘胎出生,第二次生命,是灵魂的觉醒。

这个灵魂的觉醒,其实就是打破“自我”,重新找回自我本真。

我相信,身边很多人,都被自己的“自我”限制,觉得我怎么样,别人会怎么看自己。其实和别人无关,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别人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情,哪里有空理你?

别人即使说你,过后会抛之脑后。我们没有必要把别人的话,别人的评价,看得太重。关键是内心淡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定力足的人,不会被他人和环境干扰。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害生于恩。”

生和死,恩和害,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生,离开任何一个都不行。

同样的,宠生于辱,辱生于宠,二者是互为根的关系。

一个人,得到了宠,也必然会得到辱,只是随着时间的变动,交替呈现。如果你放下了宠,那么也放下了辱。这样才能宠辱不惊心。

那些不在乎名利的人,也不在乎荣辱。

从量子的微观角度看,不管是赞扬,还是骂人,本质上只是一种量子纠缠,你只有与之发生共振,才会影响到你;如果你有定力,不发生共振,那么就不受干扰。

点击加载图片

人之身为大患,而人贵之。不贵其身,则没有烦恼。

《道德经》:“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说,人之身,为大患,如果没有这个身,人就没有患。

老子说得是真理。

看看我们自己和周围,每个人忙忙碌碌,都是为了一个“身”字。

买房,为了这个“身”有地方住;买车,为了这个“身”出行方便;买衣服,鞋子,购物,为了这个“身”穿;买护肤品,化妆品,为了这个“身”好看;每天跑步,锻炼,为了这个“身”健康……

我们太宝贵自己的“身”,所以才有大患,患得患失。

道家的思想,有一种“忘我”,就是忘掉我们这个身,不把这个身,看得太重要。

这种忘我,是心态上的境界。

一个人忘我,格局和胸怀,就会无限扩大,与天地精神往来,和天下苍生共命,“以身为天下,可寄天下,可托天下”,那是圣人的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