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观测记录都有意义 ——浅评《<明实录>天象记录辑校》
中国历代史书中有大量的天象记录,在全世界独树一帜。这一方面是由于帝王对星占的迷信;另一方面也是为天文学研究积累资料。无论是在西方或是东方,从远古时期直至现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头顶这片天空的探索和思考。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每当人们抬头仰望满天繁星时,所产生的那种莫名感动,古往今来从未改变过。
古代的中国人,也同样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所以对天空中出现的各种天文现象也非常重视。历朝历代,皇家天文台都有专职人员日夜不停地观测,几乎没有漏掉任何的突发天象。就明代而言,钦天监就有庞大的编制。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二十年钦天监官员就有40名,他们的职责是编制和颁行日历,计算预报日月食,昼夜持续观测和记录天象并作占卜,保持漏壶等授时设备的正常运转并发布时间,为皇家祭祀和婚丧礼仪择日选地等。如果观测到特殊的天象要记录于“候簿”,观测到重要的天象则直接报告给皇帝,记入“起居注”“日历”之类的文献,继而进入“实录”。
古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能预测人世间的旦夕祸福,他们认为上天会对一些重要的未知事物给予人们启示。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见到的“夜观天象”这个词,这些人通过观测天象,就能够推测出一些将要发生的事。如三国中就多次提到诸葛亮夜观天象。他刚出山时,曾对刘备言:“亮夜观天象,刘表必不久于人世,荆州日后必归将军。”诸葛亮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夜观天象后,对身边的姜维说:“吾命不久矣!”可见,夜观天象这一技能确有其玄妙之处。
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明实录>天象记录辑校》这本书以史语所影印整理的原北平图书馆藏红格手抄本《明实录》为底本,辑录出《明实录》中记载的天象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勘误。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简要知识,介绍了常见天象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分析统计了各种类型的天象记录,日期环环相扣,互相关联。本书依据《明实录》的次序,将每个月的多条天象记录缀成一个自然段,为了便于读者查找原文,还在每条记录的末尾用括号加注了页码。补充了《崇祯实录》和《崇祯长编》中记载的天象内容。在这些天象记录中,尤其是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的记载,内容丰富翔实,语言通达流畅,描写细致生动,解释顺畅易懂,使读者可以直观联想书中所载天象记录的一些场景,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在科学领域显示出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者勤于观察、精于记录的认真态度。
现存最早的天象记录是殷商甲骨文中的日月食,更早的线索见于《尚书·胤征》所记载的“仲康日食”,此后还有西周时期的“天再旦”“天大曀”和《诗经》中的“十月之交”等模糊记载。最早的、日期确切的日食见于《春秋》鲁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春秋》记载日食37条,大多数准确无误,是中国古代史书中连续系统地记录天象之始。自《汉书》开始,各种天象记录被系统地、大量地记录于诸史天文等志中,日食同时被常规地记载于诸史本纪中。自西汉起,大多数实际发生的日食都被记录了下来,也有少量记录带有更多的信息。例如:时刻、食分、地点等。相比之下,月食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系统的月食记录,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并且远不及日食记录那样齐全。记录最多的,是“月亮位置”记录。当一个运动的或新出现的天体逼近另一个天体,称为“犯”。月亮运动迅速,“侵犯”其他行星和恒星的机会很多,现存的“月犯星”记录也有很多,有时还会有“月掩星”的记录。另一类数量最多的记录,则是行星的位置。行星相互侵犯,它们侵犯恒星,以及三个以上的行星汇聚在一起,是古代天文学家乐于记载的现象。五星汇聚则是改朝换代的预兆。这类月亮、行星的位置记录,始自《汉书》。
本书关于流星的记录,比较丰富多彩,常常提到颜色、大小、起讫位置等。“星陨如雨”的现象被多次记载。一颗彗星出现往往会有多次记录,描述它的形状和变化、一路经过的星座。“金星昼见”在某些朝代有特别多的记录,甚至还有一些“木星昼见”的记录。这些现象的发生,气象因素显然大于天文因素。对于中国古代早期的首都(西安、洛阳、南京),老人星处于隐约可见的位置。历代都有老人星初见时进行宫廷祭祀的习俗。所以“老人星见”是吉祥的预兆。
古代大多数天象记录是通过钦天监候簿—奏章—起居注—实录—正史这样的途径留存至今的,但只有明代实录被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此前其他朝代的实录都遗失殆尽了。这些被保存下来的实录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天象记录资料。近代以前,中国人一直是世界上最勤勉、最精确的天文观测者。这些观测记录成为全人类珍贵的科学遗产,也为本书提供了充足翔实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例。
相信读者们在读完《<明实录>天象记录辑校》这本书后,一定会为古人这伟大的智慧而惊叹。在如今高科技、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探索到更多的、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宇宙真相。然而,如果因为这些就忽略了能够亲眼目睹的自然天象,并且忘却它们玄妙的寓意,这将是无比遗憾的。
由于现代天文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古人记载的事件多数可以方便地精确重现。这对于古籍校勘、历史和科技史研究,甚至是当代科学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满天的星斗,虽不如太阳那般辉煌,也不如月亮那般清澈,但它把梦幻般的光洒向了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激发着人们的探索欲。如今看来,古人对这些天象的解读或许缺少科学依据,但却也不失为一种更古雅质朴的情趣。
《<明实录>天象记录辑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刘次沅 著
ISBN:978-7-5518-2005-9
定价:80.00元
(三秦出版社 张玉婷)
古籍新书报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于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下属的二级组织。现有理事单位40家。
“古籍新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众号,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