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71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明.张介宾

注释:本语出自《类经》。如说:“奈何今之医家,多不知求本求标,孰缓孰急之道,....且动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字义上来讲,标,末也;本,原也。标本主要是指疾病的主次本末、病情轻重缓急而言。一般认为标是疾病表现于临床的现象和出现的症候;本是病因以及病机,即疾病的本质,或者相对地指先病或后病之脏腑而言,简述:

急则治其标:当标病甚急,成为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时,若不及时解决,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就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先治其标。如临床上大出血的病人,无论何种原因所致,均应采取应急措施,先止血,待血止后再治其本。

缓则治其本:在病情和缓的情况下,必须从根本上着手治疗。因标病的产生源于病本,病本一旦消除,标病自然随之而愈。如肺阴虚引起的咳嗽,肺阴虚为本,咳嗽为标,标病不至于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滋阴润肺之法,肺阴充足,咳嗽也随之消失。又如血瘀头痛,血瘀为本,头痛为标,治疗用活血化瘀之法,血液流通,头痛随之痊愈。

72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注释:这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补母,用于治疗母子两脏皆虚或单纯子脏虚弱之证。如脾脏虚弱,土不生金,引起脾肺两虚,或肺虚日久,影响脾之健运【子盗母气】,导致肺脾气虚,皆可用补脾【补母】之法治之。泻子,用于治疗母子两脏皆实或母脏单纯实证。如心火亢盛,子病犯母而致的心肝火旺证,当采用邪心火为主的治法;即便肝火独盛,亦可采用泻心火的方法抑制肝的功能偏亢。

73 、治痿者独取阳明。《黄帝内经》

注释:阳明乃气血化生之处,气血充足才能滋养宗筋,若宗筋驰纵,则手足痿弱,不能收持。《内经》说:“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筋骨而利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汇于宗筋。

阳明总宗筋之会,汇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由此可见,阳明胃这一水谷之海,运化若有失职,不仅影响气血的化生,亦会导致湿滞筋脉之中,最易形成痿证,故治痿者当独取阳明。

所谓独取阳明,即清阳明燥热,养胃中阴津。否则,胃燥不解,必然导致肺热叶焦而成痿。故说:“五痿皆因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

74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清.吴瑭

注释:本语主要讲了温热病【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上、中、下三焦不同部位的治疗大法。吴鞠通创立三焦辩证学说,阐述温邪在病变过程中,由上及下,由浅入深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对三焦分证的治疗法则,以“羽”、“衡”、“权”作了形象化的说明:上焦的部位最高,

接近于表,所以凡属上焦的病变适宜于如羽毛那样轻清上浮之剂来治疗,如桑菊、银翘、栀豉之类,使邪从上、从表而解;中焦处于上下之间,是升降出入的枢纽,所以病在中焦,邪势较甚,升降失常,用药既不能施治太薄,亦不可过于厚重,只有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方法来治疗,达到如衡器那样的平衡,温热用白虎、承气之类,湿热用连朴饮之属;

下焦的部位最低而且偏于里,邪入下焦,肝肾真阴大伤,所以在治疗下焦病时,无论扶正或祛邪,都适应重浊味厚之品,才能直达病所,发挥更好的效果。治必厚味滋填,介石重镇,用药如秤锤之重,沉于下焦,如诸甲复脉、大小定风珠之类。吴氏的三焦治则不仅对辩治温病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对其他各科亦具有指导意义。

75、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金.李杲

注释:湿为水气之化,其性下趋,故东桓提出治湿当利小便,这是邪气惟一出路。因势利导乃物理之常,至于在上在表之湿,意宣之发之,乃是变化之法。湿而兼寒,用温化之法;湿而兼热,用清利之法;

湿而兼虚,用健运之法,均必配合淡渗利湿之品佐之,这亦突出了治湿当利小便的原则。湿热胶结难解之患,投以清热泻火之剂,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治湿温用利小便为主之法,正是使湿和热分消,湿去则热邪就很快消除了,这就能达到治疗病本的目的。

76、治湿不分三焦,非其治也;治湿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明.方隅

注释:湿之于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三焦具有运行人体水液的功能,如果三焦气化失常,或者气机闭塞,水液无法正常运行,则停留而成水湿。

张介宾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这水留中,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脾居中焦,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如果皮土薄弱,请这难以上升,浊者难于下降,留于中焦,停滞膈间,则积为水湿痰饮。

汪昆说:“如湿滞太过者,脾之实也;土衰不能制水者,脾之虚也。”故以脾为水湿痰饮产生之源。临床治湿,如能从调理三焦气机以泄其流,又从健脾化湿以治其本,方能照应全面,取得良效。

77 、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明.李中梓

注释:痰,指痰饮,其生成和脾胃关系极为密切。虽然痰饮的生成与肺的宣肃通调、肾的蒸化水液,以及三焦津液的通道等功能失常有关,但脾不健运是重要的一环,故临床治疗痰饮当时时注意调理脾胃,除其生痰之源。


78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唐.王冰

注释:本语是王冰对《素问》的一段注文,壮水之主是指:强肾之阴“,后人又称滋水制火、壮水制阳,滋阴涵阳之法。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火亢盛。肾主真水【肾阴】,如果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像,症见头晕目眩,腰酸足软,咽燥耳鸣,烦热盗汗等。

此非火之有余,乃真水不足,故必须滋养肾水,用六味丸、左归丸之类。《类经》说:“诸寒之而热者,谓以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火也,只补阴以配阳,则阴气复而阳热自退矣。

7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王冰

注释:本语是王冰对《素问》的一段注文,益火之源是指“益心之阳”,现多理解为肾中所藏命火【肾阳】。命火乃先天真火,此火一衰,则出现阳微阴盛的虚寒证。症见腰脊酸痛、脚软身冷、阳痿早泄、脑转耳鸣等。

必须采用扶阳益火之法以补命火,来消阴寒之邪为病,多用八味丸、四逆汤之类。《类经》所说:“热之而寒者,谓以辛热治寒而寒反甚,非寒之有余,乃真阳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而为寒,故当取之于阳,谓不宜攻寒也,但补水中火,则寒自消矣。

80 、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黄帝内经》

注释:鬼门,即汗孔。净腑,即膀胱。此句就是发汗、利小便之意。菀,王冰注解说:“菀者,积也,陈者,久也,陈腐之意也。”莝,斩除。去菀陈莝,就是铲掉堆积的陈腐之物。

这里主要是指清除停积的水液之类。开鬼门及发汗法,洁净府系利尿法,二者皆为水肿病治疗大法。水肿病的成因与肺脏关系密切。肾为水脏,统膀胱、三焦两个水腑,故排除水液当从水腑利小便。

肺为水上之源,外合皮毛,故上半身的水当发汗从皮毛以排水。脾统肠胃,肠胃有水,当去菀陈莝,荡涤水液。总之汗孔与膀胱是水液外泄的两个主要途径。

例如在临床上若膀胱有湿热蕴积,或肾阳虚弱,气化失职,则必出现小便不利,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而成水肿。此时可用利尿法或清热利水用五苓散、八珍散,或温阳利水用真武汤、济生圣气丸,使水邪从小便而去。以达到消肿目的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三焦”不通肺病缠身?老中医:肺健不健康或许还与脾、肾有关

    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而三焦与其他五脏五腑不同,三焦没有一个确切的具体器官与之相对应,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分,心.肺位于上焦 ...

  • “六字诀”有效排除五脏之毒(三焦篇)

    五脏之毒我们通过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排解,除了五脏之外,中医最为关注的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情况了. 三焦主相火,为六腑中最大的腑,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其根在命门,与各脏腑经 ...

  • 三焦不通,是慢性疾病的根源,4个简单功法,赶走疾病久不愈

    早 朋友们 这里是有态度.有温度的基层年轻中医生郑源, 今天聊聊我们人体的总指挥官--三焦, 三焦作为六腑的一员,统领着全身,如果三焦不通,全身的气机都会紊乱,所有脏腑功能都要受到牵连. 所谓,三焦不 ...

  • 七、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61 .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明.张介宾 注释:本句是"阳非有余"学术思想的集中概括,对于防止生活起居失常而损害人体正常功能,治疗上过用寒凉药物伤害气机是有积极意义的.阳,是指正 ...

  • 五、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41 .盖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明.绮石 注释:七情内伤,直伤五脏,影响气机.如怒伤肝,思伤脾: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等.故七情内伤日久,一则致五脏功能失调,其化生.藏精气功能减退,二则气机失调及血,而气 ...

  • 十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1.六腑以通为补.清.叶桂 注释:本句是对"六腑以通为用"的进一步发挥.保持六腑的通畅,保持六腑气机的正常,就是对六腑功能的资助,也就是说,六腑以通为补. 112.恚怒气逆,上 ...

  • 六、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51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黄帝内经> 注释:疟为之病,种类繁多,统称痎疟.夏季伤于暑邪,未即发病,蕴伏于内,至秋与凉合邪,可变身疟疾.痎疟症见多为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脉来洪数.或着衣则 ...

  • 十、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91 .阴阳者,天地之造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注释:这句话简明地提出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二个方 ...

  • 九、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81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黄帝内经> 注释:本语是指虚证不能用泻法,实证不能用补法.否则,就会犯虚虚实实之错,而是必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治.在临床上虚证的范围较广,从总的 ...

  • 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 .湿气伤人,在上则头重目黄,鼻塞声重,在中则痞闷不舒,在下则足胫跗肿.清.李用粹 注释:湿气即湿邪,为六种外感病邪之一.感受雾露,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均可使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湿病,可出现全身症 ...

  • 四、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31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汉.张仲景 注释:各种脏腑的里实证,多与有形之邪内结有关.要想治疗这些疾病,就必须审证求因,针对那些相结的病邪,而施以恰当的方药 ...

  • 三、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21 .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明.薛益 注释:胃气受伤则五脏六腑无从禀气,脏腑精气皆虚,所以虚证蜂起. 舌竟无苔,胃气绝也.清.程文囿 注释:强调了舌苔和胃气的关系."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