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人生有一股“倔劲”,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文章由【国学人生】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

《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九四:噬干胏,得金矢 利坚贞,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九四:吃带骨头的干肉,发现骨头中有金属的箭头,卜问艰难之事,结果是吉利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九四,属于阳爻刚毅,就在象征明的离卦之中,必须警惕,不可轻率。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定决心,迎难而上,克服重重阻力,最终便会逢凶化吉。

人生需要一股“倔强”,这种倔强的劲头,并不是我们俗称的执拗,而是有一种不折不挠的倔强精神。

在面对事业的时候,即便是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坎坷也不放弃,即便是遇到了别人的不认可,也不气馁,而是选择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德行。

《曾国藩家书》之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至于倔强这两个字,是不可缺少的气质,功业文章都需要有这两个字的精神贯穿其中,否则一生都会萎靡不振,一事无成。

“倔强”是做事情必须具备的一个精神,观察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牛人大佬,任何一个行业的精英,他们都具备一个精神,那就是倔强的劲头,一个不服输的精神。

就是我们老话常说的“有点犟”,这样的人才能成就事业,因为任何一个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几乎很少有这么幸运的人。

大部分人做事的时候总是一波三折,遇到太多的坎坷与磨难,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能坚持,不懂得隐忍,没有一个确定的劲头,很难成就事业。

功夫自难处去做,如逆风鼓棹,才是一段真精神;学问自苦中得来,似披沙获金,才是一个真消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练功夫要从难处练起,就好像逆风划船,这才是真正的武术精神。做学问要可以吃苦,要想在沙子里淘金,才有真学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人称之为书圣,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7个儿子,天资聪明,他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跟着自己的父亲学写字。

有一次,王羲之看王献之聚精会神的练习书法,悄悄地走到后面,他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王献之握笔很牢,没有被抽掉,王羲之很高兴,夸赞着说以后定能成就大名。

王羲之曾经对王献之说:“写字要写完院子里18缸水,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王献之听了心里不以为然,勤奋的练了几年,写完了三缸水,自认为书法小有成就,但是把字拿给王羲之看的时候,王羲之一张张地看直摇头。

直到看到一个大字的时候才出现了比较满意的表情,随后在大字下面添了一点。

王献之又把这个字拿给母亲去看,他的母亲指着那一点,说:“你写完了三缸水,唯有这一点像王羲之。”

王献之知道自己与父亲的差距,就锲而不舍的继续练了下去,后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之所以能有这个成就,完全归咎于自己执着的精神,才能赢得与父亲齐名的声誉。

无论做事还是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然会经历挫折与磨难,做事没有一个最好的标准,也没有一个最终的成就。

无论在什么样的状态,都要有一个倔强的精神,倔强精神的智慧根本,就是自己不屈不挠的一个心态。

世间之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大学问的人,都懂得永恒坚持的道理。

石头特别硬,水特别软,但是滴水穿石,柔软的东西也能穿透坚硬的食物之中,就是在于不折不挠。

有一些人经历了一些小的挫折和困境就放弃,这样的人永远做不成大的事业,这也是人生最忌讳的一个缺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