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外孙(19):我教外孙学“写话”

今年秋季开学,外孙升入小学二年级。

二年级的数学课还是循序渐进的,而语文课则明显增加了难度,最显著的标志是由识字、读字、读课文渐变到了“写话”“说话”“复述课文或故事”。

我没有从事过小学语文教学,但我无意中对外孙的语文启蒙几乎都走在了学校的前面。我的做法是:

辅导外孙写日记。疫情停课期间,居家无事,我就让外孙尝试着写日记。我的要求不高,每天写一两句话就行。外孙对写日记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开头几天都是我说他写。“今天我上了语文网课,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今天奶奶给我做了好吃的”“今天爷爷带我去打乒乓球,然后又给我买了炸鸡”……接下来外孙的日记无一例外地都用“今天……,然后……”。这也没关系,只要动笔写话,写什么、怎么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他对语言的组织能力。

有一天我问外孙,最近坚持写日记了吗?外孙说,坚持了。我说你写到几号的了?外孙翻看了日记本说,我已经写到3月45号了。我拿过他的日记本一看,顿时乐了,原来外孙没有月份的概念,写完3月31日就“理所当然”地写“3月32日”的日记了。我多天没检查,外孙竟然已经写到3月45日了。

教外孙背诵古诗词。我在《家有外孙(16)》中专门写了这个话题,这里不再赘述。

和外孙玩词语接龙。外孙上一年级时,玩词语接龙就成为我们俩天天进行的娱乐项目。比如,我骑电动车接外孙回家,他在后座上看到街上店铺的招牌或广告,随便选一个字就开始接龙了。“爷爷,街道,道,该你了”“道路”“路口”“口罩”“照相”“相机”“鸡肉”“肉包”“包子”“子夜”“夜景”……,就这样一路“接龙”到家。我还和外孙约定,如果用成语接龙可以加1分,用诗词接龙可以加3分。我有时留给他接成语或诗词的机会,比如,我接了“好人”,外孙就会兴奋地接“人生代代无穷已,加3分!”我会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我也会高呼“加3分!”。每天如此,外孙乐此不疲。遇到不懂的词,外孙往往会发问,“子夜是啥意思?”玩词语接龙,在娱乐中增加了外孙的词汇量,对二年级乃至后面的语文学习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利用一切机会给外孙讲语法修辞写作等基础知识。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的作业出现了“看图说话”的内容。外孙虽然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但写出来的文字却毫无章法。我给外孙讲,写东西要讲究顺序,要打腹稿,先想好有哪些话要说,再想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才比较顺畅合理。比如,可以先写出总的看法,然后再具体地写细节,这在写作上叫先总后分,或者叫先综合后具体。同时我告诉外孙,写作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外孙当然不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我就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随后,外孙在读课外书的时候,常常会兴奋地告诉我,“爷爷,这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我已经划下来了。”升入二年级后,老师果然开始给学生讲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由于我超前进行了辅导,所以对于老师写比喻句、拟人句的要求,外孙就觉得是轻车熟路了。同时,当老师要求孩子们“先总括后分述”的时候,外孙就觉得没有障碍了。

最近我开始给外孙讲解关联词语的用法,比如“只要……,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而且……”。对于外孙来说,这些关联词语显然是陌生的。但通过我的举例,外孙立刻就学会了这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外孙和我散步时,就用这些关联词语对我进行“攻击”:“爷爷,只要你不给我讲笑话,我就揍你”;“爷爷,你虽然很丑,但是我还是要打你”“爷爷,你只有老老实实听我的话,我才不会打你”,然后“哈哈哈”地大笑起来。哈哈大笑后,外孙还要求我用关联词语接龙。我说:“虽然你对我不该说那样的话,但是我不得不说,关联词语的用法是正确的。”

另外我还给外孙讲了天干地支的用法、主谓宾的搭配、的地得的用法等。我知道外孙一时半会无法完全理解,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在语文课上一定会遇到此类知识的。到那时,外孙掌握这些知识就比较容易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当先生的一定要向小孩子学习。通过辅导外孙,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陶行知先生这个观点的真正含义。孩子的思维是简单而又纯粹的,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心理活动,就无法实施真正的教育。我辅导外孙的时候,经常遇到下列情况:“老师让你们掌握这些知识,是想启发你们举一反三”“这段话怎么写,你要先构思”,我正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外孙往往会打断我的话:“爷爷,启发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举一反三?”“构思是啥意思?”看看,如果不了解孩子,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

辅导外孙,让我明白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如果没有找到孩子的起点,所有的教育都是无效的。由此,我对陶行知所说的“你若变成小孩子,你就会成为真正的先生”深信不疑了。

2020年10月20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