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

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

寿关顺老师口述    施勇 整理

缘起:
   我们这一批的学生是在三年多以前跟随寿老师学习孙氏形意拳和杨氏太极拳的。在学拳之初,我们并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拳术修炼的道理,但是凭着对传统武学的爱好和对拳学先辈的景仰,我们都坚持按照老师所教认真练习。由于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都很快,并且我们这批学生中基本都是业余爱好,因此不可能花很多时间练习,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些年以来的进展不甚了解,可是在2004年底的时候,我的一位传承武当功夫多年而且实力极大的兄长,竟然十分惊叹我这两年来在拳术上的进步,对我所表现出来的劲力和技法都表示认可,因为我平时疏懒,对拳学往往多求道理明白,并不经常练习(我们只是于每周日上午在上海中山公园向寿老师学习,平时寿老师行医接待病人很繁忙,学生并不方便求教老师),由此我才认识到寿老师所教的确实是孙氏形意拳中的诀窍,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打击劲力和应手技巧。
   当时我也颇为兴奋,以为掌握了孙氏形意拳的根本奥妙,认为依此继续练习下去,日后一定进步更大。哪里想到就在不久前,我们几个学生漫谈到了孙氏形意拳的三体式单重练法,老师兴起也就为我们讲解了当时支燮堂老师从孙禄堂先生传承下来的单重练法,并为我们调校三体式单重架子,完全不同于社会上所说的单重练法,恰如孙禄堂先生书上所说不空而空,空而不空,觉得万分绝妙,更不可思议孙禄堂先生是何等智慧竟能有如此的拳学创造。寿老师同时告知以往教授我们的孙氏形意拳功法只是基础之基础,还谈不上是真传,之所以没有教给我们是因为我们只是业余学练,多数人还忙于学习工作营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保持一定的训练量,而且对于学生的选才异常严格绝不能滥传,另外根据孙门的规矩一定还要经过传统的师承礼仪方能得到传授。看来孙氏的拳学需“有道缘者得之”确是事实。
   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孙氏形意拳的奥妙,经过多次的请求,近来寿老师为我们略讲孙氏形意拳的修炼的道理,我将其整理成文,希望广大的孙氏拳学和传统武术爱好者都能和我们一样有所获益,有所领悟。

正文:
   在中国近几百年来,通过名师指点,学习形意拳后而成名的人很多,流传至今有各种门派,基本的拳法拳理一致,而又各有差异。孙氏形意拳是孙禄堂祖师独创的拳与道合的练法,是孙氏拳学独特的成就,有很多人认为练习孙氏形意拳的套路就可以练出孙禄堂先生的功夫,是没有理解孙氏拳的修炼道理。根据我几十年练习孙氏形意拳的经验,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和初学者参考。
   我于1964年在上海体育宫学习班就曾向支燮堂老师学习五行拳,同年,支燮堂老师因为家族是地主背景,而为上海政府管制,但为遵师嘱将孙氏的拳学传下去,即托陈文辉老师在外找寻合适的青少年以能继承,我因偶然的机会在上海中山公园与陈文辉老师相遇,经介绍带入支燮堂老师门下正式学习孙氏形意拳。
   支燮堂老师年轻时,患肺结核三期,每天咯血,身体病弱,通过友人介绍拜在孙禄堂祖师门下学习,一年后身体竟恢复正常,同仁见了非常惊奇,纷纷拜孙禄堂先生为师,祖师则根据每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支燮堂老师因练习形意拳恢复健康,进而越学越有味道,知道孙氏形意拳是国宝,一定要传下来,便重新磕头拜师,孙禄堂祖师表示以往所学的不算,必须重新学习站三体式,并以标尺度量三体式的架子,外形上不容有毫厘之差。
支老师晚年过世前几日告知我他不行了,就要走了,叫我好好练不要失传,否则就太可惜了,我当时没有明白老师为何这么说,便问老师现在不是很好吗?后又和师兄朱建华两人抱住老师的左腿试劲,搬都搬不动,老师左腿膝盖向前稍顶,我两人就被崩出倒在地上,老师见状便笑了。过了一天,早上我还未出家门,师母就来电话,告知我支老师已于1972年12月26日上午7时过世。我后来明白原来老师已自知归期,故鼓励我加紧继承孙氏形意拳。
   学生希望我讲些孙氏形意拳修炼的方法,我想先要解决一些初学者的困惑和误区,这样学拳才能上路,有些问题不能解决,即使知道修炼方法也未必能够得益。经过常年的教学,我了解到初学拳术的人往往苦于功力不能提高,也许很刻苦,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但是实际运用时,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平时自己练习还觉得有些力气,到和人交手试验时便觉得劲力不足了,打人很费力又打不出,各位想想,是否如此?过去孙禄堂祖师表现出来的奇异的拳术效果都是以功力为基础的。现在学生中有人慢慢掌握了要领,所以功力长得就快些了,而且功力到什么程度在身体上是可以印证的(寿老师今年59岁,其生理因练孙氏形意拳起了变化,皮肤白嫩有如婴儿,全身肌体有如铁石,手指伸出确如铁条,寿老师经常为外地来沪参学拳术的同道演示说明),不光是自我感觉功力长了,如果学者没有解决增长功力的难题,恐怕练拳难以进步。
   功力怎样才能长得快?孙禄堂祖师在《形意拳学》上提到的各项规矩就必须要遵守,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孙氏形意拳功力的增长就是要依靠祖师定下的规矩才练得出来,孙禄堂祖师总结的规矩是“九要”,但是具体怎么做到“九要”,达到九要的标准和如何验证,书上没有讲,需要老师亲手指点,当年支燮堂老师就是以竹竿为尺来严格规矩我的三体式,唯恐毫厘之差,千里之别。现在很多初学者参考孙禄堂祖师的书来练习,但是具体怎么做到祖师要求是否都知道呢?孙禄堂祖师的《形意拳学》写得好,但是本普及形意拳的书,为了便于普及所以不可能太细致地把拳术中要领的操作方法写出来,只是列出了练拳的提纲概要,自学的人往往依文解义,只了解字面意思就发生误会,比如书里很多地方写到“腰极力塌住,肩胯极力抽住劲”等都是“九要”的内容,是极重要的规矩。但是塌腰扣胸肩胯抽住劲,十个学生有十种理解,十个样子,但是哪一个做对了就很难说,甚至一个做对的都没有,这样练出来结果也就很难说了。真正做到九要规矩了,身体自然如同铁石一样又感到极其轻灵便捷。初学者如果不知道怎样做到这些规矩,就无法了解和体会到孙氏形意拳的好处,但是说只要学套路健身还是可以的。
   学习孙氏形意拳首先要求得入静,初学者学习时心境往往不能安静下来,所以会产生急躁和疑惑,以至于丧失信心有毫无收获的感觉,更可惜因为如此便改学其他拳术;要么感到身体上的感觉这里不对那里不好,从而导致练拳多时甚至多年却没有进步,其病根在于心理。由于心里不能入静,头脑中杂念就纷纷涌现,一会想这件事一会想那个人,杂念不断有什么坏处呢?它造成思想不集中从而不能维持住练拳的规矩,所以不去除杂念,老师给学生摆好的拳架很快就走样了,道理就在这里。这样下去身体重心毫无规矩地移动,人体重心的变化通常要影响呼吸,使呼吸急躁上浮不能符合深细匀长的拳学要求,就是古人说的:心浮气躁。呼吸没有调整好,体质不会转变,要形成拳术里的功力,打击力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入静这个要求,初学者通常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却对学习拳术又极其关键。如何做到心静呢?如果练习者强迫自己心静下来,则往往心情更不容易平静,孙氏形意拳之所以有个无极式就是解决入静这个难题,孙禄堂祖师在立拳之始就设了无极式这第一课,是有深意的,目的是用形体规矩来帮助学人入静,每字每句都有用处不可以轻易放过,先人著书立说不同现代那样便捷,出版一本著作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且前人对名誉极重不敢有错,故所著所写必定既惜墨如金又字斟句酌,可惜初学者不能了解文中的内涵从而受益的不多。以往我教学生,虽然也是业余练习,但是心静下来了,练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的效果,不打折扣,所以进步相对比不能入静的学者快。
   听说有人将我教的“抻筋拔骨”放到网上提供给大家学习,我很高兴,如果有人学到这个方法,能够经常练习,相信现在大有进步。这个练法能让学生很快长劲力,不用说一年半年,就是一个星期半个月,细致地按照要求每天练习两三遍,力气长得就比较明显。不仅如此,我的不少学生(25岁以下)通过练习抻筋拔骨,一年内身高都能长不少。抻筋拔骨是重要的基础,如果要打出明劲,这个有必要认真练习。说到明劲,孙氏形意拳对明劲的标准与其他门派不同。现在很多初学者认为练拳之初猛烈打拳就是明劲,实际上这是误解。明劲是形意拳第一层功夫,但是必须有相当的基础才谈得上练明劲,明劲不是初学者上手就能练习的,换句话说,练习明劲之前还要有基础要练出来。简单讲三体式没有达标没有办法练明劲,三体式达标可以检验:如全身的劲力用足如同铁石,但是不影响呼吸不会憋气,我的学生三体式没有得到认可是不能学打明劲劈拳。如果不懂这个道理三体式没有做到九要,胸骨拉不开,上手就猛力打拳,往往就造成身体的伤害,大家可以留心是否练拳气喘不畅久久不能平息,喉咙口感觉不适容易干燥,脸色也呈现或青或黄的面色,皮肤毛孔也变得粗糙,体质变差气候稍变容易感冒生病(这些是肺部受伤的症状);甚至情绪不定睡眠不好(神经系统失调);腰部的肌肉酸痛不适,膝盖内会感到刺痛,严重的连下蹲都困难(筋骨受损)。大家注意练习形意拳呼吸和身形的要领没有做准确便急于猛力打拳,就会出现我说的这些情况,而且这都是很危险的,年轻时尚且能够忍受,上了年纪就要痛苦了。
   除了我以上所讲的这个误区,还有个问题大家也不容易注意,现在也有初学者练拳很刻苦,训练量很大,从而汗出太多,要知道这样对身体非常有害,中医讲:汗血同源,流汗过多是伤害了身体甚至虚脱,时间久了面色苍白干燥没有光彩,人经常处在疲劳状态,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感到力气衰退,抵抗力下降,伤风咳嗽就不可避免,这些其实每个人都有经验。大家看我们国家很多有名的运动员虽然得到非常好的运动成绩,但是体质都变差了,容易生病,这就是运动量过大没有特别的方法调整。现在有学生问:运动量大就会大量出汗,但是运动量不够怎么长功夫呢?能做到练养结合吗?这确实是个难题,既要保证运动量又不可以出汗,可是练孙氏形意拳就要做到,其实我们说前人或练拳或交手百战不疲气不喘汗不涌是确有其事的,并不奇怪。练拳出汗是因为身体经过运动产生热量,身体有降温的要求故而流汗,但是做到孙氏形意拳一气含四象中“鸡腿”功夫,能保持下肢静脉的回心血量血速与动脉一致,这样产热和散热量趋于平衡,自然就又能保证运动量又防止汗流过多伤害身体,所以练习孙氏形意拳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和练法,否则拳没练好,身体先虚弱受害。切记练拳的前提是身体健康,万万不可以忽视!
   形意拳是以速成闻名的,武术界素有“形意一年打死人”之说,确实如此,无论哪个门派的形意拳只要有明师指点自己刻苦都能练成。练习孙氏形意拳想有所获益其实不难,方法得当并且可以保证一定的训练量,初学者的进步是极其明显的,但是一定要有师承和老师认真的指导,可以说是耳提面命口传身授不可,我学习孙氏形意拳劈拳时,支燮堂老师是不着上衣赤身演示以令我能观察到其皮下肌肉的运动,这样才领悟劈拳的奥妙;我教学生打劈拳时也令其用手搭扶住我的肩背腰胯等部位细心体会,不这样教,学生再聪明也难以领会其中的关窍。如果没有老师将拳法中的诀窍教授给学生,学生又一知半解地妄自按照书本拳谱学习,或者认为光下苦功就可以成功,恐怕这样学习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空费了自己的年华和才智。

(0)

相关推荐

  • 三体式,内劲,内功

    形意拳起点三体式,两足要单重,不可双重.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虽然是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重心,以致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亦总 ...

  • 解密孙氏单重三体式!

    关于孙氏形意拳三体式,是有严格意义上的讲究的,它不同于有些派系的三体式.这个三体式是形意拳总机关,"总机关"指的是整个形意拳体系中的规矩细节,都藏在三体式里边,你要把这个机关打开才 ...

  • 齐公博谈孙氏形意拳形体要求

    孙氏形意拳对身体15处部位的要求. 对行拳时的头.颈.肩.肘.小臂.手掌.手指.胸.腹.腰.胯.臀.膝.足.脊椎的状态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拳中之劲,一是易筋易骨,二是周身一家,三是虚无之意,三者浑成, ...

  • 张烈老师传授孙氏形意拳

    张烈老师传授孙氏形意拳

  • 寿关顺老师祥述孙式内家拳

    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  武学圣者.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学人物也因为种种缘故  鲜有历史记载,故而曲解者有,不解者有,怀疑者亦不少, ...

  • 形意拳杂谈:内劲是什么?孙氏形意拳的无极式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内外相合,拳从虚空中发. 白日练拳,凝神定志,拳也能打得规矩分明,有章有法.但细究起来,内外相合我做到了吗?我自认为没有做到.因为每一个起钻落翻,我都有意识在做,尽可能符合拳术规矩:至于发劲练习,我都 ...

  • 形意拳杂谈23:孙氏形意拳两仪式和三体式的区别是什么?

    两仪式和三体式没有形式的区别,区别在于动静. 两仪为阴阳,人有四肢,伸展为阳,缩回为阴.太极式是一个两手合抱,坐胯蹲身的动作,形式有点像猴子看海,内在之意如同灵猫捕鼠.从太极式开始,两手缓缓拉开,右足 ...

  • 孙氏形意拳八势拳实用技击

    孙氏形意拳八势拳实用技击

  • ​【辨真】恬淡虚无 一片神行——谈孙氏拳三体式的练法境界

    有人问:你常形容孙氏拳高手行拳的风神是恬淡虚无.一片神行,这到底是种什么状态? 答:修习孙氏拳确有造诣者不仅行拳如此,技击时也是恬淡虚无.一片神行,体.用之风神并无二致.至于到底是什么状态?除了听闻之 ...

  • 黄贵生老师谈董氏奇穴与傍刺

    <黄帝内经>永恒的中医经典 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讲课笔记 黄贵生:我们针灸是讲什么呢?讲的是经脉穴位.什么是穴位呢?'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 ...

  • UC头条:孙剑云先生谈孙氏太极拳盘架之要

    点击加载图片 学习孙氏太极拳,在技术上首先要了解掌握孙式太极拳走架的意义.要求和特点. 孙氏太极拳盘架的意义,是通过孙式太极拳架这一运动形式,使习者从中体味周身内外的虚实转换.开合鼓荡.动中求静.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