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肢体麻木偏方
方1
【组成】干姜12 克,慧米、白糖各适量。
【用法】将干姜、薏米煮成稀粥,加入白糖服食。每日1 次,连服1 个月。
【主治】着痹。证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肢体麻木,苔白腻,脉濡缓。
方2
【组成】羊脊骨(带肉)、芡实粉、生姜汁各适量。
【用法】羊脊骨煮取汁,加芡实粉制膏,食时加生姜汁。
【主治】着痹。
方3
【组成】石松240 克、白酒2000 毫升。
【用法】浸泡5~7 日,每次饮30~50 毫升,1 日2 次。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
【说明】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方4
【组成】川乌2.5 克、生姜3 片、粳米50 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川乌研为细未,与蜂蜜、生姜、粳米同入锅内,加水500 毫升,文火久煮成稀粥。温热服食,每日2 次。
【主治】风寒湿痹,周身关节疼痛,四肢拘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心腹冷痛等证。
【说明】孕妇忌服:方中乌头有毒,不宜多食久食,中病即止。
方5
【组成】晚蚕砂100 克、黄酒500 毫升
【用法】晚蚕砂炒燥,装入布袋,浸入黄酒内。7~10 天开始饮用,每日2 次。
【主治】风湿筋骨痛、神经痛、肢体麻木。
方6
【组成】天麻3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泡7 天后服,每次10~30 毫升,每日2~3 次。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方7
【组成】菠葜250 克、60 度白酒适量。
【用法】将上药研成粗未,入白酒中浸渍5~7 日,澄清即得。口服,每日2~3 次,每次1 小杯。
【主治】关节疼痛,筋骨麻木。
方8
【组成】木耳50 克、桃仁15 克、蜂蜜50 毫升、白酒50 毫升。
【用法】木耳泡展洗净,与桃仁共捣烂,加蜜、酒蒸熟吃。
【主治】四肢麻木。
方9
【组成】天门冬6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密封,30 天即得。每次饮20~30 毫升。
【主治】肢体麻木疼痛。
方10
【组成】鸡蛋壳120 克、黄酒适量。
【用法】研细末,每服6 克,黄酒送服。
【主治】肢体麻木、疼痛。
肢体麻木
[配方] 生地黄60克,黄酒(或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切成薄片,置容器中,加入黄酒(或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滋阴凉血、舒筋通络。
[主治] 肢体麻木、惊悸、劳损、吐血、鼻觑、妇女崩中、跌打损伤等。
[用法] 口服。每于临睡前服10—30毫升。血证即时服、日服3次。
[附记] 血证用黄酒浸为宜。
治腰肌劳损偏方
方1
【组成】绿茶1 克、熟芝麻未5 克、红糖25 克。
【用法】加开水400~500 毫升搅匀,分3 次温服,日服1 剂。
【主治】腰肌劳损。
方2
【组成】绿茶1 克、蜂蜜25 克、鸡蛋2 个。
【用法】水300 毫升煮沸后加入上三味,待蛋熟后即可,每天早餐后眼1 次,日服1 剂,45 天为一疗程。
【主治】腰肌劳损。
方3
【组成】大豆200 克、米酒300 毫升。
【用法】大豆炒热,趁热浸酒,煮取200 毫升,煮时加水少许。顿服。
【主治】腰胁卒痛。
方4
【组成】丝瓜子仁、白酒适量。
【用法】炒焦,以酒热服,并以渣炒热敷患处。
【主治】腰痛不止。
方5
【组成】辣椒叶适量、白酒少许。
【用法】上一味洗净捣烂,炒热,再将米酒频频洒上,取出趁热敷患处,并以布带裹敷。每日换药1~2 次,连敷5~7 日为一疗程。
【主治】腰酸痛。
方6
【组成】青梅、白酒各适量。
【用法】浸泡1 周后,擦拭患部。
【主治】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扭挫伤,腰肌劳损。
【天麻治疗肢体病变】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本品又能祛外风,通经络,止痛。用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等,可与没药、制乌头、麝香等药配伍,如天麻丸(《圣济总录》);用治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可与牛膝、杜仲、附子浸酒服,如天麻酒(《十便良方》);若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
治疗肢体麻木一案
患者因身体右侧麻木,冬天加重麻木感来诊。
经脉诊,脉弦细,舌苔有裂纹舌,舌质略发暗,夜间燥热并有流鼻涕,于冷时感到脚麻疼痛,并且平时便秘。
判断病人为淤血阻滞,方拟:
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生葱,鲜姜,麝香,玄参,生地,僵蚕,天南星,黄酒。
服药反馈:双脚不再发凉,开始回暖,并且疼痛大为减轻,但是麻感仍有,继续二服后,身体自感舒服,但仍然右侧手麻。
在后续治疗中,我还用过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加减,病人都有明显好转。
后来再碰见他,已是在一年后,当时他正在收拾杂草,看见我之后,笑容满面,满是对我的感激,感觉恢复的比较好。
麻木清汤中风肢体麻木
鸡血藤 15 g, 葛根 15 g , 乌 梢 蛇 10 g, 地 龙10 g , 郁金 15 g, 石菖蒲 15 g , 当归 15 g , 赤芍 15 g , 红花10 g , 桑枝 15 g , 桂枝 12 g , 胆南星 12 g , 半夏 12 g , 天麻l O g, 钩藤 15 g , 甘草 6 g
患肢麻木是 中风 患者 常见 的后 遗症 状。麻 木在中 医学 中称 为 “ 不 仁 ” 。如 《 素 问 · 风 论 》 日 : “ 卫 气 有所凝而不行 , 故其肉有不仁也” ; 《 素问 · 痹论 》 谓 : “荣卫 之行 涩 , 经 络 时 疏 , 故 不 痛 , 皮 肤 不 营 , 故 为 不 仁 ” 。指出病机为卫气运行涩滞 。对于 中风 病的麻木 ,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 · 中风历节篇 》 指 出: “ 邪在 于络 , 肌肤不仁 ; 邪在 于经 , 即重不胜” , 认为 肢体肌肤 麻木不 仁多 为 中络 所 致 。指 出病 邪 中 于脉 络 , 营 气 不 能 运 行 于肌表 , 则肌肤麻木 不仁 , 阐明 了其 病 因与病位 。李 东垣认 为 : “麻者 , 气 之虚也 , 真气 弱 , 不 能流通 , 至填 塞经 络” 。历代 医家 对麻 木 的病 因病 机 多 归 结 为 气 血 的不 足 和经 络 的 涩滞 , 也 可 概 括 为 “ 不 荣 则 麻 ” , “ 不 通 则麻 ” 。
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 中风肌肤麻木不仁在
中络、 中经、 中腑 、 中脏各型中均可存在 。结合现代 中医认 为 中风病 的基本 病 因病 机气 血 逆 乱 , 上犯 于脑 , 卒中后肢体麻木是 由于气血逆乱失调、 经络气血阻滞 不畅 引起 的 , 治疗 中风 后 患肢 麻 木 以疏 通 经 络 、 调 理气血等为治疗原则 , 方用 拟麻木清汤治疗 , 方 中鸡血藤 、 葛根引经通络 ; 乌梢蛇、 地龙搜风通络 ; 郁金、 石菖蒲调气熄风 ; 当归、 赤芍 、 红花养血活血通络 ; 桑枝 、 桂枝温经通络 ; 胆南星、 半夏化痰通络; 天麻 、 钩藤平肝熄风通络 ; 甘 草调 和诸 药 。全方 的治疗 重点 就在 于打通 经 络之涩滞 , 使气 血 平 和 , 荣 于肌 肤 而 达 到 治 疗 麻 木 的 目的 。
养生课堂:一日一证之半身麻木(一)
半身麻木
[概念]
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
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于"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有麻木症名。
本文专论半身麻木,至于四肢麻木者,另列专节讨论。
证候分型之
中气虚弱半身麻木:半身麻木,伴有肢软无力,并有心慌、气短、畏风、自汗、脉弱,舌淡、苔薄白等。
营血亏损半身麻木:半身麻木,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脉细弱、舌淡嫩、苔薄略干。
证候分析之
中气虚弱半身麻木与营血亏损半身麻木:皆为虚证,起病缓慢。但病因、病机不同。气虚半身麻木多因劳力过度,饮食不节,或药物攻伐太过,以致中气受损,元气不充,发生麻木。血亏半身麻木则多缘失血过多,或房劳、多产损耗营血、阴精,或热病后期阴液受灼,或过服辛温助热之品,使阴血亏损,筋脉失荣,则发生麻木。气虚半身麻木责之于脾气虚馁,如薛立斋说"臂麻体软脾无用也";血亏半身麻木则究于肝肾不足。
根据古人经验和临床观察,气虚半身麻木多发生于右侧肢体,伴有微畏风、时汗出、心慌、气短等;血亏半身麻木多发生于左侧肢体,伴有头晕、目眩、失眠、心悸等。两证的脉象均呈弱象,但气虚脉偏缓,血亏脉偏数。治疗方法,气虚半身麻木宜补气柔筋,方选神效黄耆汤;血亏半身麻木宜养血柔筋,方选滑氏补肝散。
[文献别录]
《兰室秘藏.妇人门》:"麻木为风,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细较之则有区别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如绳缚之久,释之觉麻作而不敢动,良久则自已。以此验之,非为风邪,乃气不行。主治之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矣。如经脉中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为麻木也,当兼去其阴火则愈矣。时痰嗽者,秋凉在外在上而作也,当以温剂实其皮毛,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而作也。时见躁作,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与湿,通行经络,调其阴阳则已矣。"
《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本自头麻至心窝而死,或自足心麻至膝盖而死者。"
四肢麻,脾虚!这张方子,单刀直入,健脾止麻,快来学习吧
今天啊,我再给你说说四肢手脚麻木的事儿。
肢体麻木,源于什么?我在文章里,视频里,以及养生直播里头,给大家反复讲过多次了。
颈椎病、腰椎病,高血压、风湿、痰湿等等,都能导致麻木。还有老年人常见的血虚、血不养筋的问题,也会导致麻木。
今天啊,文老师给你讲另外一层原因。这个,是我以前没说过的,也是很多中医内科教材上,未曾表述过的。
什么因素呢?这就是脾肺气虚,风邪客于经脉肌表。
它的根源,就在于脾虚。
我给你讲一张真实的医案吧。这张医案,刊载于1986年的《河北中医》杂志。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47岁,姓袁。什么毛病呢?四肢无缘无故麻木两个月!两个月来,她查过腰椎,查过颈椎,都没什么问题。麻木到底从何而来呢?
没办法,她去看中医。
医师这么一看啊,立刻发现不对了。当时天气不算冷,但是患者却裹得挺严实。坐在诊室里头,畏风,不敢靠窗坐。同时呢,体倦,身体猫在角落里,没精神。
患者自述,四肢麻木这两个多月以来,身体变得特别虚,而且心悸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
医师仔细查看舌脉,发现舌淡苔白,脉濡。
医师问,从前身体容易感冒吗?
患者说,容易感冒。一年当中,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感冒。
医师道:你这是脾肺气虚,卫气失固,风邪入络啊。我给你开一个配伍吧。方见——
生黄芪20克,炒白术9克,防风9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桂枝5克,苏叶9克,荆芥9克,炒枣仁10克,鸡血藤10克,神曲10克。水煎服。
结果,三剂之后,麻木明显缓解。再用六剂之后,肢体麻木现象彻底消失。畏风、心悸、乏力、便溏等现象也都消失了。
这是什么道理啊?我跟你仔细说说。
首先看,这个人体倦、乏力、气短、便溏,脉象濡,这是不是暗示我们,它脾虚气弱啊?这个是突破口,咱们得看好。
脾属土,肺属金。脾土生肺金。脾土虚弱,则肺金不足。肺气失常,则无法输布卫气在体表。于是,患者就畏风。对不对?
但是,你畏风,裹得再严实,也不能把风邪完全挡住啊。所以风邪入络,侵袭肌表,导致四肢麻木。
也就是说,医师抓住了患者畏风这个特点,再联系她脾虚气弱的特点,逐渐顺藤摸瓜,总结出脾肺气虚、卫气不固、风邪入络这样一个病因病机。
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就要健脾益肺,固护卫气,然后祛风通络。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样的治疗思路,是中医独有的。
怎么操作呢?你看上文中的配伍,黄芪、白术、防风,这三味药是古方玉屏风散的配伍。它是专门补益脾肺,益气固表的。其中,白术和黄芪健脾益气,防风祛在表之风邪。这是全方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用山药和神曲增进健脾和胃之功。用苏叶、荆芥祛风,用桂枝、鸡血藤养血通经。这就是基本意图。
你看看,这里头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当然了,如果你问,所有人的麻木,都和体表卫气不足,风邪侵袭有关系吗?那可不一定。但是据我观察,脾肺气虚、容易外感而肢体麻木的人,不在少数啊。我在这里提醒读者朋友,咱们大家一定要把症候、表现看清楚,理解其背后的意义。这样,我们可以自己对病情有一个基本判断。这就对我们的求医,有很大帮助了。
另外,我还需提示读者朋友,脾肺之气,那是非常宝贵的。脾,为后天之本。肺,为五脏之天啊!脾肺气虚,百病皆来。这一点,我多次表述了,希望大家能多少重视一点。
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医药大事,人命关天,不可孟浪。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
公开治麻木的小偏方!两味药,补血 通络,治手麻脚麻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一个小配伍。或者说,是一个小偏方,这就是通过鸡血藤、当归两味药配伍应用,改善因为血虚导致的手脚麻木。
你记一下——
取鸡血藤9克,当归6克,两者研为粗磨,放在茶壶里头,用沸水反复冲泡代茶饮。每日一剂。女子经期、有出血性疾病倾向的人,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药物过敏者慎用。
其实,这个小办法,我前一段时间在视频节目中给大家说过。
不过,当时由于视频制作比较仓促,所以没有详细的字幕。许多朋友看了以后,觉得我若能将其整理成文字,更好。
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就给您写一遍吧。
你先来看这两味药。
鸡血藤,乃是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它性味苦、甘、温,入肝经和肾经,善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一方面,它可以改善血虚血瘀的问题,一方面它能像其他藤药一样,舒筋活络,止肢体的麻木和疼痛。故而它对于血虚所致的肢体不适有较好疗效。《现代实用中药》就明确指出,它是“强壮型补血药”,可以治疗肢体以及腰肢的酸痛和麻木。
当归,我们都熟悉,是中医里头的补血药,善于补血活血,号称血中之气药。当归也有一点治疗风湿痹痛的功效,但是远不及鸡血藤那样深入人心。
所以,鸡血藤和当归的配伍,可以养血活血、疏经通络。这是一个经典药对,最初是治疗女子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但是后来发现,两味药配伍,对血虚所致的肢体麻木,也比较合适。
什么是血虚导致的肢体麻木啊?很简单,血主濡之。血虚,不养筋脉,就容易发麻。主要表现,是在手脚发麻的同时,面色淡白、唇甲无华、眼干眼涩、舌淡苔白,脉象偏于细涩,经常可能感觉头晕目眩、多梦虚烦等等。这个时候,用点鸡血藤配当归,算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有些人的手脚发麻,和颈椎病、腰椎病密切相关。这种有密切关系的人,最好还是积极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中药代茶饮,此时只是辅助疗法,短期内是不能快速解决问题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
中医分型辨治手脚麻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肢体麻木症 )
风邪入络型:
常常是手足或半边脸感到麻木,可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至流口水,或伴有怕冷发热,舌苔发白。治疗以解表通络为主。药用:全蝎5克,僵蚕5克,研末冲服。或白附子10克,羌活、防风、独活各15克,苍耳子12克,天麻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严重者:独活可加至30克以上,再加威灵仙、当归、川穹、白术、苍术各15克,老鹳草30克、茜草20克、乌梢蛇12克。寓血行则风自灭之意。
气虚麻木型:
手足慢慢感到麻木,常常觉得累而且吃得很少,不想说话且声音很低,便溏尿清。治疗宜补气养血,药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人参5克,炖服;或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防风、黄芪各15克,桂枝5克,桑枝5克,水煎服。黄芪可重用至30-60克、加炒苍术30克、炒白术20克、老鹳草30克、生地10、当归15、川穹15.
血虚麻木型:
肢体麻木,伸缩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面部、口唇和指甲淡白,眩晕眼花。治疗宜补血生精。药用:熟地20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当归15克,川芎5克,独活、桑寄生各12克,牛膝10克,水煎服。独活可重用至30克
气滞麻木型:
肢体酸软麻木沉重,活动或按摩后有所舒缓,或伴有胸闷,舌苔发白,多见于女性病人。治疗宜疏肝解郁,通络养筋。药用:柴胡10克,白芍15克,人参5克,炖服。或当归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通草3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可加枳壳6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等
瘀血阻络型:
手脚麻木,痛觉消失,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疗宜活血化瘀为主。药用:桃仁10克,红花5克(后下),当归10克,赤芍12克,川芎5克,生地15克,络石藤12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 可加些理气之药 如柴胡、枳壳、香附 、香橼等
湿痰阻络型:
手脚麻木,或痛觉消失,四肢很重,恶心呕吐,舌胖苔白腻,多见于肥胖者。治疗宜化痰利湿,通络养血。药用: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枳实12克,茯苓12克,陈皮5克,天麻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 炒苍术30克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肢体麻木症
治疗方法:
基本处方:黄芪5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栆6枚,路路通15g,桃仁15g,鸡血藤15g,川芎15g。加减:头晕、乏力、心悸、间断麻木,手指屈伸不利,脉微等气虚较重者加人参、白术、重用黄芪。
肢端发凉、苍白掣强、持续麻木,此为阳虚阴盛,加附子、肉桂。肢端枯燥,劳累后麻木加重者宜加当归、熟地。
有抑郁不舒,气壅胸胁而致胁肋胀痛者可去黄芪加香附、柴胡、枳壳。如麻木持久伴肢端紫暗而有刺痛,手指活动不利,浅感觉消失,肢体掐之不痛,日轻夜重,此为瘀血或死血,加丹参、红花、赤芍。
麻木日久,脉滑者,加陈皮、半夏、云苓、苍术。加引经药:上肢麻木、手指拘急加桑枝、姜黄。下肢麻木加牛膝以活血通络。蚁行感加全虫,僵蚕。
最常见的证候是气虚,血滞、气血双虚,外挟风寒、以及风湿,寒湿等。气不得血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凝而不留,气虚则阳气不运,血虚则不能营养四末;
加之风寒湿痰侵入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均可产生麻木症,至于能引起麻木的疾病及诱因有末梢神经炎、贫血、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闭经、慢性肾炎,酒精中毒、糖尿病等,其中以末稍神经炎为最多见
麻木清汤中风肢体麻木
鸡 血藤 15 g, 葛根 15 g , 乌 梢 蛇 10 g, 地 龙10 g , 郁金 15 g, 石菖蒲 15 g , 当归 15 g , 赤芍 15 g , 红花10 g , 桑枝 15 g , 桂枝 12 g , 胆南星 12 g , 半夏 12 g , 天麻l O g, 钩藤 15 g , 甘草 6 g
患肢麻木是 中风 患者 常见 的后 遗症 状。麻 木在中 医学 中称 为 “ 不 仁 ” 。如 《 素 问 · 风 论 》 日 : “ 卫 气 有所凝而不行 , 故其肉有不仁也” ; 《 素问 · 痹论 》 谓 : “荣卫 之行 涩 , 经 络 时 疏 , 故 不 痛 , 皮 肤 不 营 , 故 为 不 仁 ” 。指出病机为卫气运行涩滞 。对于 中风 病的麻木 ,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 · 中风历节篇 》 指 出: “ 邪在 于络 , 肌肤不仁 ; 邪在 于经 , 即重不胜” , 认为 肢体肌肤 麻木不 仁多 为 中络 所 致 。指 出病 邪 中 于脉 络 , 营 气 不 能 运 行 于肌表 , 则肌肤麻木 不仁 , 阐明 了其 病 因与病位 。李 东垣认 为 : “麻者 , 气 之虚也 , 真气 弱 , 不 能流通 , 至填 塞经 络” 。历代 医家 对麻 木 的病 因病 机 多 归 结 为 气 血 的不 足 和经 络 的 涩滞 , 也 可 概 括 为 “ 不 荣 则 麻 ” , “ 不 通 则麻 ” 。
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 中风肌肤麻木不仁在
中络、 中经、 中腑 、 中脏各型中均可存在 。结合现代 中医认 为 中风病 的基本 病 因病 机气 血 逆 乱 , 上犯 于脑 , 卒中后肢体麻木是 由于气血逆乱失调、 经络气血阻滞 不畅 引起 的 , 治疗 中风 后 患肢 麻 木 以疏 通 经 络 、 调 理气血等为治疗原则 , 方用 拟麻木清汤治疗 , 方 中鸡血藤 、 葛根引经通络 ; 乌梢蛇、 地龙搜风通络 ; 郁金、 石菖蒲调气熄风 ; 当归、 赤芍 、 红花养血活血通络 ; 桑枝 、 桂枝温经通络 ; 胆南星、 半夏化痰通络; 天麻 、 钩藤平肝熄风通络 ; 甘 草调 和诸 药 。全方 的治疗 重点 就在 于打通 经 络之涩滞 , 使气 血 平 和 , 荣 于肌 肤 而 达 到 治 疗 麻 木 的 目的 。
芪枝汤缺血性中风肢体麻木
黄芪 60 g,炒白术 40 g,白芍 40 g,鸡血藤 30 g,木瓜 30 g,桑枝 30 g,丹参 20 g,川牛膝 15 g,威灵仙 15 g,水蛭 15 g,桂枝 15 g,鸡内金 12 g,胆南星 10 g,全蝎 10 g,天麻 9 g,地龙 6 g,川芎 3 g
黄芪桂枝五物汤辩证治疗肢体麻木症
黄芪 20g, 桂枝 9g, 白芍 9g, 生姜 12g , 大枣 6 枚 。
辨证加减 : 气血亏虚重者 , 证见肢体麻木不仁、 酸 困, 绵绵不休 , 乏力、 头晕、 心悸、 自汗 , 劳累后麻木加重 ,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或沉微 , 上方重用黄芪 30 ~60g, 加党参 18g, 白术 1 5g, 鸡血藤 18g, 当归 12g。风寒痹阻者, 证见肢体持续性麻木 、 酸困疼痛 、 遇寒加重 、 遇热减轻 、 伴腰膝酸冷、 畏寒喜 暖、 舌淡胖苔 白或滑 、 脉沉紧或沉弱无力 , 原方 去白芍 , 加川乌 9g, 麻黄 9g, 羌活 12g, 独活 12g, 威灵仙 12g。痰湿阻络者 ,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 酸楚 , 肌肤麻木 , 手 足困重 , 活动不便,苔白腻, 脉濡缓。原 方去 白芍 , 加法半 夏 12g, 云苓12g, 白芥子 9g, 白附子 9g。 苍术 12g。 苡仁 20g。瘀血阻滞者, 证见肢体麻木刺痛, 昼轻夜重, 局部皮肤暗滞 , 舌暗红或有瘀点 。 脉涩微 。原方 中白芍改为赤芍12g, 加 当归 15g, 丹参 20g。麻木重者 加全蝎 6g, 僵蚕 9g。上肢麻甚加桑枝 15g。下肢麻甚加牛膝 1 5g。
化瘀通痹汤
〔组成〕当归18克 丹参30克 鸡血藤21克 制乳香9克 制没药9克 香附12克 延胡索12克 透骨草30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主治〕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方解〕瘀血痹系由局部闪扭,外力损伤,慢性劳损等引起
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筋脉肌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低下,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加重脉络闭阻,导致痹证,此证临床实为多见。此类病症局部疼痛明显,且与气侯变化及寒热有关.治疗时单用祛风除湿药收效甚微,而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药物则收效甚捷。
方中乳、没,前者治血,后者散瘀,相得益彰,为治本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香附理气解郁,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加强活血祛瘀之功;
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祛瘀而不伤正;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以治标。诸药相合,共同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目的。
〔加减〕凡见局部疼痛明显,且与气候变化及寒热因素紧密
相关者即可投用本方。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乌;偏热者加败酱,丹皮;气虚者加黄芪;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按语〕因痹症病之邪恋,往往导致气虚血虚,而且治痹之药又多辛燥,过服则耗气伤血,故治疗时.祛邪治血同时不忘益气养血。
气虚则行血力,驱邪无能,宜加芪术之类,益气健脾;
血虚则脉道干涩.血行不利.如江河水枯.船舶搁浅,病邪、瘀血难除,故治疗时应注意养血,临床多选 用既能祛邪治血,又有养血功能之药,诸如当归、丹参、鸡血藤等.血虚者加白芍,阴血亏虚者重用生地。此增水行舟之法.既缓急止痛,又制诸药之辛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