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米芾刷字,关于紫金石砚的法帖刷出新高度
紫金石是一种石头,呈紫、猪肝、褐紫、酱紫等色,间青绿或红黄花纹,石质坚硬细腻,温润如玉,泛墨如油。主要产地以山东临沂、安徽淮南的紫金石最为有名。紫金石这独特材质,由于可以制砚,唐宋时期受到追捧。
1972年出土的米芾紫金砚
米芾《砚史》云:“紫金石砚,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米芾这话是称赞紫金石砚跟王羲之砚同质,品质在端砚之上。1972年在北京西直门里后英房胡同西北的明清北城墙墙基下,出土了一方紫金砚,砚呈风字型,背面刻米芾铭文:“此琅琊紫金石制,在诸石之上,皆以为端,非也”。此砚正是本文所述的紫金石砚。
紫金砚背部
紫金石是宋徽宗赐给米芾的,米友仁曾爆料说米芾“得之,抱石睡三日”,可见米芾是何等痴爱紫金石了。米芾关于这方紫金石砚,为我们留下了姊妹帖《紫金帖》和《紫金研帖》。《紫金帖》又称《乡石帖》, 尺寸28.2x 30.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元章。
米芾在《宝晋英光集》卷八记述此事说:“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米芾老年得此心爱之物,被苏轼知道了,也可能是米芾主动炫耀于苏轼的,苏轼就用老大哥的脸皮把紫金砚借回家了。这种物品谁愿意借出呢!
苏轼这一借,爱得不得了,规划着要拿这紫金石砚陪葬。米芾说自己是老年得此砚,推算一下,米芾50岁得砚时,苏轼64岁,而苏轼65岁就去世了。米芾得知自己心爱之物要被拿去陪葬,赶紧去索要了回来,回到家他心情复杂地写道:
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这就是《紫金研帖》的内容,大意是说:苏轼把我紫金砚拿去,嘱咐儿子陪葬。我今天拿回来了,不给他做陪葬。传世之物,怎能和完全涅槃、修成正果的圣洁之物同住呢。
《紫金研帖》是纸本,尺寸28.2x39.7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紫金帖》、《紫金研帖》具有米芾刷字的典型特征,这种“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的笔法,正是米书魅力所在。而这两帖对应的价值,还体现在文物考古、文化资源再发掘,以及当地紫金石经济发展等方面。
安徽淮南八公山紫金石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