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照登:80年代最拉风的游戏
偶尔翻出一篇十几年前给杂志写的旧文,继续忆童年吧
每每经过校园边、胡同口时,偶尔还能看到跳皮筋、丢沙包的孩子,每每这时,自己的脸上都会流露出一丝不经意的微笑。有时候对于80年代童年生活的回忆绝对不只是因为怀旧。对照父辈们一大二公的火红年代与当下生活在互联网、手机世界的孩子们,心里油然而生的不仅仅是一种自豪,甚至还有一点点庆幸。
80年代的童年生活是在历史沿袭与时代变幻中交织前行着,梦幻而奇妙。一方面,滚铁环、溜旱冰、捉迷藏这些传统的游戏项目被孩子们继续传承着,另一方面,百花齐放的宽松文化环境使得影像、光电等现代要素为孩子们的童年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刚刚经历了混沌的70年代的父母,切身感受着改革开放之初带来的实惠与新鲜,对于孩子的管束也较少,那时的升学与就业压力也不大,身处这样的童年的确是一种幸福。
在这个秋高气爽(注:当时是秋天写的)的日子里,我们仍然能看到随风起舞的五彩风筝,我们也仍然能看到被鞭子抽得飞快旋转的陀螺,但是,仍有一些曾经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童年符号印记,当年让我们为之痴迷与执著过,在短短的20年过后,它们似乎都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趁着眼下这股热闹的怀旧潮,也该拿出来晒晒了。
以下只是说说我的童年游戏生活。。。
转魔方
关键词:魔方大厦、魔棍、华容道
【记忆档案】:现在的孩儿们手里通常是两样东西,不是PS2,就是手机。在80年代初,俺们手里则是人手一个魔方。这玩意便宜,没危险,还能开发所谓的智力,因此得到家长们的广泛青睐。一个面九个格,总共六个面,要让每个面都统一成一种颜色,有时候转两个小时都弄不好一个面,这正是家长所乐见的----孩子们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开动脑筋,无危险不吵闹,却不用看管,魔方这玩意实在是好东东啊。让孩子们对魔方着迷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代表作《魔方大厦》风靡全国,这为中国的魔方热又添了一把火。
【经典回顾】:某日,当小伙伴神气的把六个面都是单色的魔方托在手上,在大伙面前炫耀时,还真把大家都唬住了。小孩子终归是心里装不住事,很快就泄了底:从哪里入手,将将魔方拆开,将26个小方块重新组合一下,哈哈,用不了五分钟,六面单色的原生态魔方恢复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各家的魔方都清一色的恢复了原貌,魔方的魔力也因此锐减了。随后类似的益智玩具魔棍、“华容道”也流行开来,不过影响力都不及魔方火爆。班里有一个哥们“财迷心窍”,一心想让曹操走出华容道,按游戏规则上的说法,如果能少于81步,可以得一台大冰箱,结果折腾了半个学期,两门课全挂了,曹操也没出来。
===============================
打游戏
关键词: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水下八关
【记忆档案】:其实红白机已经是有些专业的叫法了。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资深的玩家,都习惯于叫它电子游戏机。家长和老师的话更简单“怎么又在打游戏?功课做完了没有?”由任天堂公司出品的FC(FAMILY COMPUTER)家用游戏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风靡了整个中国。因为机身颜色主要有红白两色构成,于是红白机成了它在中国的另一个专属名称。在那个年代,许多家庭可能没有录像机,但却很少有家庭没有红白机的,尤其是家里有男孩子的都市之家,几乎家家必备。那时候娱乐项目真的太匮乏了,所以寓教于乐的红白机并不被视为洪水猛兽,有些“老爸”甚至比小孩还疯狂。不少家长也与孩子一起玩,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一时间,任天堂、小霸王、中华学习机成了最响亮的品牌。
【经典回顾】:用无奸不商来形容那时候的卡带制造商和销售商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所谓的“360合1”“480合1”的卡带里,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十个游戏。后来,大家才摸到门道,其实,“4合1”“8合1”“32合1”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提起绿色兵团、赤色要塞、松鼠大作战、荒野大镖客、双截龙这些经典的格斗与闯关游戏,今天许多已是上班一族的大龄男生仍然如数家珍。包括那个全中国男生都熟知的“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的调人口诀。在20年之后,全国的兄弟们在网上开过经验交流会后才气愤的知道,子虚乌有的“水下八关”竟然欺骗了整整一代人。要命啊,当年甚至有一个夏天,我们都在反复的打魂斗罗第六关,希望能看到那个神奇的水下八关。现在,同事们在一起怀旧时,只要对方一代魂斗罗第六关打得烂熟,那不用问,一定是我辈中人。
==========================
拍洋画(拍拍将):
关键词:封神榜 变形金刚 赌博
【记忆档案】:洋画各地叫法众多,不一而足。在上海,洋画有“香烟牌子”的叫法,在广州,洋画被称作“公仔纸”,在北京,孩子们称之为“洋画”。此外,洋画还有“洋片”、“纸牌”、“游戏牌”等各种叫法,名称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最初的洋画,题材多以“封神榜”等神话人物为主要来源,神仙鬼怪是这一时期洋画上的“座上客”。在每张洋画相对应的背面,印有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法力等级,寥寥数语,倒也形象生动。洋画的游戏规则十分简单,用手将洋画从“正面”拍成“反面”,即告胜出。遥想当年,洋画的“赌场”遍及小巷胡同的角角落落。走廊楼梯上、乒乓球台上、花坛的水泥沿上,拍击声此起彼伏,吆喝声震耳欲聋。小学生豪赌狂押,不亦乐乎,令家长为之震惊,令老师为之色变,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按照家长老师的逻辑,洋画是购买所得,在游戏中或失或得,属于变相赌博,自然在严加禁止之列。
【经典回顾】:一味的指责家长好像也没啥道理的。一切都是变形金刚惹的祸。起初,一副洋画可剪下25张小洋画,全部都可以用来拍打,按顺序排大小即可。自从变形金刚杀到,一切都变了味。到了洋画最风靡时,同学们的“赌资”变得越来越大,除了“博派(汽车人)”“狂派(霸天虎)”的两张标志外,其余的23张全成了废牌,造孽啊。奸商从中嗅到了这股拜金主义的商机,不失失机的推出一种新式的变形金刚洋画,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在整套洋画中,除两张标志牌外,还有一张由美国孩之宝标志、博派标志、狂派标志组成的洋画,有一些地方称之为“组合标志”。在组合标志的洋画背面赫然印着“可调20张”的字样,这意味着一张“组合标志”的威力可与20张“博派标志”相匹敌!虽然在实际游戏中,这张所谓的组合标志并不具有与20张博派标志抗衡的效用,但它无穷的威力使其成为当年最受追捧的“明星洋画”。其他不法商贩看到带有组合标志的洋画比其他版别的洋画好卖,也纷纷加入印制“组合标志”的行列,并将其威力提升至“可调50”、 “可调1000”乃至更大的程度,但殊不知,这与“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恰恰是背道而驰,很快,“组合标志热”便过去了。
====================================
玩强手:
关键词:造宾馆 格列佛大街
【记忆档案】:提起人气游戏《大富翁》,恐怕无人不知。但对于生活在80年代的孩子们而言,《大富翁》的线下版本----《强手》则更让大家难以忘怀。在80年代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令小孩子最着迷的棋类游戏主要是斗兽棋、军棋等,直到“强手”的横空出世。“强手”虽然3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和英国流行起来,但真正在中国热闹,则到了80年代的末期。虽然售价只有10元,但对于当时一个月只有100来元工资的父母来说,也算是很昂贵了。
【经典回顾】:那时候,声光电的玩具很少,“强手”就算是当时孩子们所见过的最复杂和精巧的玩具:对开的折叠棋盘、精致的地契、机会卡、基金卡、红色的房子和绿色的旅馆、花花绿绿的钞票……这样一件新奇的完全超出大家丰富想象力的玩具对于爱玩的孩子们来说不可能不怦然心动。“抵押”、“股票”、“人寿保险”这些新鲜名词正是通过强手第一次进入他们的脑海。阿童木大街(100元)、格列佛大街(260元)、停车场(350元)、海滨(400元)和那个令人厌恶又有些畏惧的自留地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拿到“人寿保险到期,银行付你100元”的机会卡时你那高兴的神态你也一定不会忘记吧。一不小心住进拥有一所旅馆和四所房子的业主地盘而被宰得体无完肤、鲜血淋淋的痛楚大概你就更难以忘却了。特别是当在格列佛大街拥有一块自己的地产时,在海滨造起第一座宾馆时,颇有一番成就感,这是以前任何一种棋牌游戏都无法比拟的。后来,市面上又出现了《企业家》《变形金刚》版本的模仿之作,但却加速了《强手》棋的衰落,随着红白机的兴起,这款经典的棋牌游戏很快退出了孩子们的生活,只有那些漂亮的游戏道具还时常让人念起。
=====================================
弹弹球(打弹子):
关键词:跳棋、夹弹珠
【记忆档案】:弹弹球,又名“打弹球”、“打弹子”,是80年代最受男生喜欢的一项室外游戏项目。主要游戏用具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跳棋所用的玻璃珠子。弹弹球的游戏种类多种多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游戏的一方将手中的一颗弹球弹出,如击中放置于土地上其他对手的弹球,那就可以赢得被击中的那颗玻璃弹球,如未击中,则由对方如法弹击。另一种常见玩法类似于高夫球的玩法,只不过不是用球杆而是靠手弹射。游戏时玩家按照规定的路线,将弹球依次弹进事先在土地上挖好的多个碗状的坑洞,以最先完成者获胜。(看过《宰相刘罗锅》大结局的观众对这种玩法都应该有印象吧。)
【经典回顾】:如果当家长的发现自家的跳棋盒里的玻璃弹球数量逐日递减,那很可能是您的宝贝儿子拿去弹弹球了。但是很快的,玻璃弹球在游戏之余又被赋予了“收藏”意义。由于跳棋盒中的弹球颜色单一,于是市场上开始出现大量颜色多样、大小各异的玻璃弹球,单单是从“玛瑙弹”“水晶弹”“珍珠弹”这些名字上,就能想像出这些色彩斑斓的玻璃弹球对孩子们的诱惑。原本只不过是普通玻璃制品的彩色弹球在学生们的踊跃购买中价格一种飙升。不过,在八十年代,弹球并非仅仅是用来下跳棋和打弹子用的。每逢六一的有奖游艺比赛,“夹弹球”几乎都是固定项目。在最短的时间里,能用筷子将盛水杯子中的多颗弹子取出者就是最后的赢家。这可是一项技术活哟,没有点手上功夫,干脆弃权好了。俺班有个哥们从春节过后就开始在家练习用筷子夹弹球,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一当天,仅靠夹弹球,他就赢了五张奖券,看管这个游艺项目的老师最后不得不对他提出警告“你今天不能再玩这个项目了!!”得,还是回到土地上打弹球吧,哈。
课间十分钟
关键词:跨大步\斗鸡\跳马\骑马打仗
【记忆档案】:那时候的孩子好像都有多动症,屁股都坐不住,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下课铃会将原本昏昏欲睡的同学们一下子唤醒。难怪俺们班主任常常说:“你们上课像只虫,下课像条龙”。课间只有十分钟休息,受场地时间所限,决定了适合开展的游戏项目必须是简单便捷、即开即停的活动,而且最好是不借助任何器具。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如果认为课间活动只能是追逐打闹,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当年的孩子是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课间十分钟不仅花出了花样,更玩出了水平。
【经典回顾】:总体来说,课间十分钟主要是属于调皮的男生的。不过跨大步是个例外,看谁跨得更远,看谁能够得着前面的同学,偶一直在想这项活动如此能坚持开展下去,也许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奥运后备人才。其他的几个项目就比较暴力了,女生只有看得份了。斗鸡(单脚蹦跳相互撞击,哪方双脚落地算输)因为有直接的肢体接触而火药味十足;跳马(拿人当鞍马进行跳跃)总是导致跳马者和活人鞍马相互报复,恨不得在对方当鞍马时将其压垮;骑马打仗(一人背负一人编为一组,与其他组人马对垒,将对方人或马拽倒得胜)常常弄得个人仰马翻,寒。。。尽管学校师长三令五申制止这些“野蛮游戏”,但始终是收效甚微,直到上课铃响起,男生们才作鸟兽散。
===================================
下棋总动员
关键词:斗兽棋\军棋\四国大战
【记忆档案】:80年代的孩子们总体比较“听话”,打麻将的是极少数,而网络下棋那是不可能滴的。除了扑克、跳棋、五子棋外,能够广为家长、男生、女生接受的就是斗兽棋。斗兽棋构筑了一个“荒诞的”生态链,大象是老大,其后是狮子、老虎等,老鼠最小,但老鼠却又是大象的克星(可以钻入象鼻中致其于死地),靠,这什么逻辑啊。斗兽棋简单易玩,这也注定了它只能在低龄学生中流行,过了小学五年级,似乎就那啥了。。
【经典回顾】:80年代后期在男生中最流行的无疑是各类军棋,先是陆战棋,而后是海战棋、空战棋。军棋要想玩得溜,首先得将“师长”“排长”“旅长”等各级长官的军衔大小搞清了,把“驱逐舰”、“巡洋舰”等各类艇只的功能火力弄清了,骨灰级玩家对此均是如数家珍,倒背如流。军棋的最高境界是“四国大战”,四个人同时参战,还需要一个各方都公认“人品高尚”的伙计作裁判。正版的“四国大战”出版很少,价格昂贵,在北方,很多孩子都是自制棋盘,使用两副军棋进行游戏。在每年的暑假里,在茂密的梧桐树荫下,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日子。
====================================
快乐运动会
关键词:挑冰棍棒\弹瓶盖\拔老将\ 扎刀
【记忆档案】:在那个年代,在有些孩子的眼中,学校运动会可能比春游还令人想往,春游只能玩一天,运动会则可以玩两到三天,嘻嘻。能上场一显身手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多数同学则是以班给为单位,按划定的区域坐在场下,一个上午还行,时间长了,难免让人郁闷。在运动会上当观众显然不用像听报告那样正襟危坐,但随便离开也是不行滴,所以运动会场下的游艺项目必须“就地取材”了。
【经典回顾】:学校开运动会,还有比学生更乐得合不拢嘴的,那就是体育场门口卖冰棍的大爷大妈。于是成千上万的冰棍棒和汽水瓶盖都成了顺手拈来的天然游戏道具。抓一把冰棍棒攥在手中突然松开,冰棒棒相互交错叠压在一起,下面就看你是不是心细手巧了,玩家须用手中的冰棍棒将冰棒棍堆里的冰棒棍一根一根的挑开,却不能令其他冰棍棒有丝毫的晃动,常常有较真的玩家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被撬开的汽水瓶盖也可以打发时光,把它放在手背上,用另一手将其弹击出去,弹的最远者或者击中地上其他瓶盖者得胜。坐在板凳不用挪窝的游艺项目还有很多,“拔老将”(对方用各自认为最结实的一根树叶茎根相互交织后使劲往怀里拽,根茎断者为输)只要捡片树叶就能玩,扎刀(用水果刀在已经划定界限的土地上扎入,争夺地盘)弄把小刀就能开始。也许正是因为那个年代既没有互联网和数码产品吧,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太丰富了。
====================================
并非忘了沙包、毽子、风筝、跳绳、旱冰、皮筋、陀螺等这些传统的游戏项目,只因这些游戏至今仍能在校园里、小区内看到,而以上的很多项目在网络游戏、手掌机风行的今天,似乎已经很难再见到了,它们只偶尔在大龄儿童的梦里和心中一闪而过,有些游戏用文字描述是困难的,如果有朝一日,有一个专题片或者一个画册能以更形象的影像记录下那些当年最拉风的游戏,相信将是奉献给度过八十年代快乐童年的“同学们”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