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晋中”之--- 兴地龙天庙
【兴地龙天庙】
--- 一片狼藉的露天艺术殿堂 ---
“龙天庙”是个奇怪的庙宇,在晋国(地理意义上的)晋中域内残存着很多这样的庙宇,但是在本地也没人知道这庙是“谁家”的。不过差不多可以这样认为:就好像晋东南的“二仙庙”一样,龙天庙属于独特的晋中“区域信仰”的场所,至少晋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没听说过有这种庙。那么这庙供奉谁呢?梁公和林徽因先生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描述汾阳峪道河龙天庙时,抄录了该庙的一段(清乾隆年)碑文,大意是说这么一回事:龙天者,介休令贾侯也。公讳浑,晋惠帝永兴元年,刘元海攻陷介休,贾侯忠而死节,故后人祀之,建庙立像,从此而始。原来这龙天庙就是这么来的。
【兴地村龙天庙题额】
【龙天庙舞楼兼山门外观】
在晋中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也残存一座龙天庙,这座庙宇其实并不隐蔽,所处地势高上,远远就能看见,而且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銮寺。古建筑寻访圈的人其实都知道她,事实上在我们大家看到她时,千百年的风雨剥蚀和剧烈的人为破坏,龙天庙早已经是一片狼藉了,但是为了她的安全,大家依然谁也不说,我寻访到她也已经好几年了。最近,博友“爱塔传奇”有消息说,“有关部门”已经就这座庙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讨论。既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她了,那就说说吧。
【山门内的舞楼过道】
【兴地龙天庙正殿】
兴地龙天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落,现状残留山门外壁、东厢房、右配殿及正殿,所有这些房子全部七零八落,基本都已塌毁,唯独正殿的顶部的前坡还算完好。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座落在高约一米的砖砌基台之上;单檐悬山顶;正殿檐柱侧脚生起均明显,枓栱为五铺作单杪单假枊,重栱计心;柱头与补间均有铺作,除明间补斜栱一朵以外,其余铺作形制相同;铺作栌枓内装实拍栱,而实拍栱前端又装一条翼型栱,这种形制在晋中一带很普遍,从元至明都有,只为装饰而已,比如平遥利应侯庙(元)、清徐寿宁寺(明)等等;殿前月台差不多与正殿基座面积相同,可能其上原有献殿?
正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对前后劄牵用四柱,前檐插廊;用材虽然不规整,但梁架形制简洁端正,脊槫下用捧节令栱;上下平槫下也均设令栱承托;并且保留有晋中一带早期木结构重要特征的构件的托脚和替木。更值得一提是:左右槫缝的两条平梁下,不是平常的使用蜀柱或驼峰,而是在两条四椽栿上直接用两条粗壮的横栿承架平梁。这种稍显独特的做法倒也不是孤例,比如灵石晋祠庙正殿(元)、汾阳五岳庙正殿(金)也都是这个样子,但是却不算普通。
所以尽管兴地龙天庙没有明确的纪年可供参考,但是与她附近的这些同地域的木结构横向对比判断,显有早期构造特征。而参照用材的不太规整的特点来看,元代特征较为明显。
除早期木结构特征之外,同样令人新奇却心痛的是:在龙天庙正殿正壁前的砖砌神坛上,残存着已被“砍头”的彩塑共11尊;彩塑布局为左、中、右共三尊主像,主像前左右各有侍女像一尊,另在神坛下正中左右两侧也各有侍女像一尊。
从现场看上去,这些彩塑除了被砍头之外,其余部分原本还是保存完好的,即使今天也色泽异常鲜艳,并未风化碱化。但是由于正殿后墙垮塌,屋顶后坡坍塌,导致彩塑几被置于风雨之中而遭到了严重毁损。
另外,在大殿的左右山墙上,个残存壁画一幅。壁画形式为满墙整幅构图,场面宏大,壁画中总共彩绘人物形象约40个,另有花树、山川、飞龙等其他形象。壁画保存完好清晰,着色鲜艳靓丽。从壁画和彩塑的艺术形式及保存状态看上去,应当是明清等晚期作品,甚至可能更晚一些,但是在这样的露天艺术殿堂里,能保存的如此完好,已经非常难得了,我们没有理由再这样糟蹋她们了。
【东配殿极其前檐铺作】
虽然正殿后背倒了,残存的彩塑也毁了,但是正殿的大木架还基本完好。而龙天庙的其他附属建筑就没这么幸运了,其木结构部分已经基本无存,只剩右配殿的前檐铺作还完好,看上去也有些许早期风格。
其实,象兴地村龙天庙这样在风雨中(根本就不是)自灭的古建筑在晋国恐怕不可胜数,这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我们“有关部门”的年终总结上无疑是一片光明灿烂:我们文保人员为了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日以继夜、尽心竭力,才使我们的文保事业六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总结中估计没提到那些在“露天艺术殿堂”里呻吟毁灭的那些文化遗产,大概也没提这些“进展”是在剧烈破坏中取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