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逍遥?
道衍天下
一说到庄子,
请问你会想到什么关键词呢?
你如果问我,我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
就是 —— “逍遥” ,
嗯...也可以说是自由,但不是那种想干嘛就干嘛的自由,而是“真正的自由”。
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呢?
你如果去问庄子,
我想他应该会用三条鱼的故事来回答你。
北冥之鱼
庄子在开篇《逍遥游》里,一上来就给我们说了一只鱼的故事,这个故事无比重要。
我们之前也说过,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一个叙述顺序的不同,通常来说,西方哲学是“从外到内、从低到高”的讲,而东方哲学则刚好相反,通常愿意“从高到低、从内到外”去讲。
很多经典一上来就要来一个“开宗明义”,先把最重要的事情给提前说清楚,所以这庄子里的《内篇·逍遥游》可以说是开宗明义了。
庄子说的第一条鱼,叫做“鲲”,
它住在这个世界的最北端,
一个叫做“北冥”的大海里。
鲲的体型大到离谱,足足有几千里,不止如此,它还可以化成一种叫做“鹏”的鸟,鹏的背也大到离谱,也不知道有几千里。
疾病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天下本无病」
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天下无病」,疾病只不过是个假相,不是本质。你会怎么想?
你会有如醍醐灌顶,微笑点头,发现疾病原来只是一个代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还是会觉得这个说法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甚至心想「说这话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
「天下无病」,是林杰老师最强调的观念。但生病时我们的痛苦实实在在,这时候看「天下无病」这四个字,多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
林杰老师解释说:「我不是看不见症状,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强调一点,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如果你因为受到这位朋友的启发,转身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改变它,这个病就作为客人走了,不会继续留在身体里。」
比如你受了风寒,这时候是病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来提醒你受了寒,让你知道该采取一些手段把寒气驱赶出去;当你吃了一些不新鲜或者不卫生的食物,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当你长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发红、脾气暴躁来提醒你,把问题的存在表达给你。
如果没有疾病的提醒,我们也许就对身体的各种超负荷和不平衡无知无觉,一直随波逐流让生活腐化下去。「病不是敌人,是善意的提醒。」我们应该感谢疾病,而不是痛恨它。
有的人,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去学习了太极拳,后来成为太极拳高手,身心的状态都获得提升。对于他来说,身体不好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的助力和善缘。
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参加各种聚会、饭局,然后来找林杰老师看病,说「我失眠了,给我开点药调理吧。」表面看来,他在积极地求医问药、解决问题,但其实,不论是求助于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他的潜台词是:「你来帮我搞定失眠这个问题吧,搞定了我才能继续有精神参加 party 啊!」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愿望。
这种情况下,医生即使有心也无力,孤掌难鸣。只有病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偏差,再加上医生的帮助,医生和病人完美地配合,才会让一些现象发生改变。这才是疾病作为一个信使存在的意义。
二、有时你不需要医生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医生的。
有个人去看病,说他眼睛发胀、视力模糊,已经一周了。林杰老师问他,是不是这一周用电脑、手机太多了?他才发现,最近一周确实用眼过度了。这时候他根本不需要找医生,尽量不用电脑、手机,休息一两天就能恢复了。而不是去找医生治疗,治好之后继续不知疲倦地看手机、玩游戏。
有个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应酬也多,经常喝酒,血压很快升高。这种情况,林杰老师认为其实也不需要治疗,他的血压升高是因为他身体的频率与他最近的生活节奏不和谐不平衡。只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改变这种不和谐,血压就会降下来,不必找医生的。
大自然有风霜雨雪,人的身体有疾病也是自然现象,无需恐惧。「病都只是一种现象,一定不要恐惧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去找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个现象、这个问题出现了?怎么去改变它?医生是一个助手,不是一个决定者。最大的医生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已经没有了修复能力,医生是无能为力的。」
疾病绝对不是坏事。我们会酸痛,会失眠……都是不同的症状,有着不同的原因。我们去找到这个原因,比直接去消除这个症状,要重要得多。
林杰老师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责任都推给医生,而是跟医生一起商量,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怎么改变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的理念里,中医首先是一种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人生。当你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态就发生很大的改变,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见了。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体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个是医疗模式,属于扶偏救弊,亡羊补牢,是为了补充前两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医疗模式就变得很轻松。」
但现在医疗模式被过于强调,我们对于医生和医院过于依赖,这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
现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现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越治越多,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模式出了问题。
三、疾病是从哪里来的
中医讲的病因有两类,一是内因,叫内伤七情,二是外因,叫外伤六淫。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哪里来的?是这个世界、这个人生,与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一样而产生的。所以根本上的治疗,要靠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也就是林杰老师所说的「心智模式」。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是过度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本无所谓邪气,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都是帮助人体的。但放错了时间、地点,出现在错误的时空背景下,就成了邪气了。「非其时而有其气」,就会伤害到人体。
比如夏天本来是温热的,要出汗的,空调盛行之后,我们没机会出汗了,反而容易受寒邪侵袭,这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让我们在得到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病的基础。
还有一种情况叫「非其地而有其物」,本来只是在春天、夏天出现的东西,在冬季出现了,为我们所用,往往会超过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成为致病因素。比如反季节蔬菜,进口水果,就是典型的「非其地而有其物」。
林杰老师不太建议一直去做体检。他说:「体检是在一片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我们的身体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满活力,也必然有枯枝败叶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错的状态,不必太早让自己进入病人的角色,让自己被疾病的阴影覆盖。
「人最终是靠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间之中。」医生的作用,其实犹如驱散阴影的阳光,精神上引导患者往最阳光、最温暖、最能安心的状态走,形体上引导他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位置回到和谐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愈的本能。
四、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
在一个真正的中医眼里,没有「病」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对面坐着的那位老中医,不是他用的那根针,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而是我们自己。
各种外治手法也好,中药汤剂也好,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激发机制,是它激发了人体气机的运行,让身体自我完成治愈修复的过程。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所有的医生都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药王孙思邈给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开药,而是看病人这一阶段的生命状态,是意气风发还是失魂落魄,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处理;然后再问病人的饮食起居,各种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去建立健康的节奏和习惯;如果这两招还没搞定,他就给病人一些食疗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导引,再不行就扎针,最后才用汤剂。吃药是最后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单一条件,而是多种条件下产生的。医生治病,其实就是想办法增加条件或者减少条件,那个现象就改变了。
林杰老师希望大家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而不是为了做医生。因为做医生是医疗模式,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模式。
通过学中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同时能看到事物对立的两面,而且看到两面之间的变化、交流,不拘泥于一个面,这是学中医的最主要的原则。遇到好事的时候,知道「福兮祸所伏」,就不会太得意忘形;遇到坏事的时候,知道「祸兮福所倚」,就不会深受打击。当一个东西的两面你都掌握到,你就有自由,就能体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状态。
通过学中医,让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让人活得更有质量,让思维进入一种放松和自由的状态,我们的为人处世也能越来越游刃有余,不憋屈。
五、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
「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林杰老师如是说。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恶化,是从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后。
其实,肿瘤从潜伏期到转归期有无数种可能,但有的医生喜欢强调最不好的结果,患者听到之后,他的念头和思维就被这个最坏的可能性紧紧抓住,天天在恐惧之中,有时候成了心理学所说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相信事情会如你预料的情况发展,你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加强的措施,最后正是你自己促使了这个预言的实现。
林杰老师打了个比喻: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暂时储存垃圾。如果一个房间很干净,那是因为有人清洁过、管理过,垃圾桶被及时清空了。肿瘤,就是身体为了保持整洁而设置的垃圾桶。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能把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但是,当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体外,身体就会自发地把垃圾暂存到肿瘤这个垃圾桶里面,以免垃圾进入血液。
所以,面对肿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态度。谁会认为一个房间里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经常有病人切除肿瘤之后发现扩散了,林杰老师说,其实这是因为你把垃圾桶扔了,当然房间里就会到处是垃圾。
六、心有千千结,身有千千结
老师建议,如果真的有检查出来身体有了肿块,首先不要怕,不要慌,问问自己:我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结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我有什么没有宣泄的情绪被压在心里?我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先把心结解开。
管理肿块的是阳气,解开心结,节约了阳气,身体就有力量去缩小肿块了。
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相信肿瘤是自己的朋友,他的出现是在提醒自己反观自我,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不自知。不要用激进的、对抗的方式来对待肿瘤。
很多时候林杰老师不用肿瘤、癌症这些字眼,他会换一个词,叫它「肿块」。还是指的同一个东西,但是用「肿块」这个词,负面的心理暗示就没有那么强了,病人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恐则气下」,本来正气就弱,恐慌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惧之中,整个人是纠结、紧张的。
一定要记住,现代医学经常强调的最坏的结果,只是无数种可能之一。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遇到了一些「大病」,在生活方式方面,林杰老师还有几点非常具体的建议:
1. 离开熟悉的人群
找到自己的心结,调整三观,提升自己的格局。放松心情,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会成倍增加。
周围的人不断地嘘寒问暖,有时候会给人温暖的能量,有时候却给人增加了压力。对于一个患者,亲友们的过度关心会时常提醒他自己是个重病人,反而强化了心理阴影和负能量。
2. 改变节奏,改变动静阴阳
原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的,学一学打坐、站桩,让自己静下来;原来特别宅,不爱出门不爱活动的,多出去旅行,接触不同的山水风景、不同的人,把视野打开。
多晒太阳!天然环保纯自然「心脏和晒太阳关系最密切,晒得微微出汗最好。汗为心液,与阳气输布有关。」天地之间,晒太阳是最好的提升阳气的「良药」!
3. 调整作息时间、饮食,适当的运动
不熬夜,不大鱼大肉,让身体内部节律正常、有序。
另外林杰老师教几个可以保健的开关穴位以及操作手法,非常实用。
第一个开关点
在心窝部的巨阙穴附近。沿着剑突周围找一找,平时容易紧张、心情不好、胸闷气短的人,往往都会在这里找到一个硬结或者一个痛点。把它揉开了,心情就会豁然开朗。这个开关跟情志关系最密切,如果哪天你跟人吵了一架心情很不爽,很憋闷,揉这里三分钟,马上就会好多了。所以林杰老师称之为「情志开关」。
第二个开关点
在锁骨下窝的云门、中府附近,经常气喘的人,还有容易疲劳的人可以经常摸一摸这里来缓解。不论是伏案工作的疲劳,还是没休息够觉得特别困顿,让自己放松下来,在这里摸上三五下,就不容易感到疲劳。这是个「抗疲劳的开关」。
第三个开关点
扭伤的开关:手三里,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脖子扭伤、脚扭伤等各种各样的扭伤。
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看起来就像是那天边的云,翅膀拍打出来的水花激起三千里的波浪,这种规模的挥动引起一阵旋风,扶摇直上,直达九万里高空。
鲲鹏周围所有的水花、空气中所有的尘埃、以及周围所有的生物,都被这阵离谱的飓风吹动,连天空的颜色看起来都变了。
你说那个颜色,是天空的本色吗?
搞不清楚,
而大鹏从九万里高空往下看,
也是这样的光景。
你看,这场面,够逍遥了吧?
可是庄子却说,它其实也并不自由!
鲲鹏能遨游于九天之上,并不是它本身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有“风”在承载着它巨大的身体。
一旦没有风,那么鲲鹏那巨大的翅膀就毫无力量,它只有乘着风,才能“背负青天而没有任何阻碍”,如同水的积聚若不深厚,就无法承载巨大的船只,是一个道理。
大船能启航,不是船本身多厉害,
而是水足够深。
就连“御风飞行”的列子,
要是没有风,他也要发愁,不是吗?
那么这里的风,是指什么呢?
我想这里的风,指的就是“天”,
也是大自然,或者大道,都可以。
它是一切的基础,因为就连鲲鹏,
若没有“天”,那也谈不上“逍遥”。
我们的自由,就是先要认识“天” —— 这个创造一切的起源。
否则,剩下的只会是骄傲自大,鲲鹏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厉害,殊不知,没有风,它只能从高空下坠,想要扶摇直上,那就是个笑话。
这就是庄子告诉我们的“真正的自由”的第一点,也是前提,更是开宗明义,那就是—— 我们要知道一切都是“天垂相,人作用”,
要是没有天,
我们什么都不是。
濠梁之鱼
庄子的第二条鱼,叫做“鯈”,
出自《内篇·秋水》。
这只鱼住在一个叫“濠”的水域里,上面有一座小桥,桥就是“梁”,所以也叫“濠梁之鱼”。
一天,庄子和惠子路过濠水,正好站在这座桥上,庄子看见水里的鱼,就说:“你看这些鯈鱼在下面游得多么快乐呀!”
惠子却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答:“是呀!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同理,你也不是鱼,当然也应该不知道鱼的快乐啦!这不是很明显吗?”
这里庄子的回答就经典了,他说:
你先别急!我带你捋一捋,
现在咱们回到第一句,
你刚才问我:我不是鱼,那我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对不对?而不是问我: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的?
那这也就是说,你已经承认鱼确实是快乐的了,那好,我呢,就是站在濠水的这座桥上看见鱼的快乐的!
(这里,我们再帮大家缕一缕:庄子说那鱼真快乐,此时惠子没有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而是问了,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这不就是说,惠子已经默认了,那只鱼,确实很快乐嘛!对不对?)
不过,这场有点像“抬杠”的对话,看似很荒唐,实则饱含隐喻。
你说那只鱼到底快不快乐呢?嗯,不知道;那庄子到底知不知道那只鱼的快乐呢?嗯,也不知道;但我们很确定,惠子,肯定是不快乐的。
鱼快不快乐,居然影响了惠子的快乐,而庄子认不认为鱼快乐,居然也影响了惠子的快乐...
那你说,为什么惠子不快乐呢?
我想是因为,惠子的“标准”太多了。
在惠子眼里,也许鱼必须表现出“某种特性”才能算得上是快乐,而惠子眼里的庄子也是一样,庄子也必须符合惠子的“某种标准”才能算得上是知道鱼的快乐。
因此,惠子一旦觉得事情不符合自己所认为的“标准”,就自然会产生“评判”,而这一切都导致了惠子的不快乐,进而,也加剧了惠子的不自由、不逍遥。
也就是说,全场皆快乐,唯独惠子不快乐 —— 因为他被自己那许许多多条条框框的标准所束缚着,那,又何谈自由呢?
再进一步,鱼快不快乐,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让他人、或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标准,成为我的 —— 行动依据。
我想痛苦,由此而来。
江湖之鱼
这庄子的第三条鱼,嗯...没有名字,
出自《内篇·大宗师》。
一块池塘马上就要干涸了,两条小鱼就这么暴露在陆地上。它们为了生存,互相吐沫、互相湿润,勉强维生。
庄子看见了,
就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互相熬着,不如放生彼此,去大江大河里过自己的新生,不是更好吗?
也许到看到这里你会想:
那两只小鱼要是能去江河,还会像现在这样相濡以沫吗?这不是自己没办法去更大的江河吗?庄子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嗯...解释一下:
我们看庄子,其实应该结合上下文去看,严格来说,像我们这样把故事单独拿出来是断章取义的。
庄子在这里以鱼做类比,并不是真的想要说鱼怎么样了,而是想说:人就如同这两只相濡以沫的鱼,身处困难的处境时,于其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还不如放弃执著,以一种全新的自我去认知世界。
我看很多人愿意用这句话去比喻小两口的爱情,但庄子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靠现在的这点干涸的水,是无法解决的。
“水”,我们可以理解为“智慧”。
要想超越人生中现有的诸多问题,就要去到江河、或大海。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一旦换了地方,那么,原来那些在池塘里的各种无数的问题,都会自动消失。
所以在《大宗师篇》里,
庄子借孔子之口说: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鱼相适与水,人相适于道,
相适于水的,挖个池子来供养,
相适于道的,泰然无事而性分自足。
所以说,
鱼游于“江湖”之中,
就忘记一切而悠悠哉哉;
人游于“大道”之中,
就忘了一切而逍遥自适。
人只有超越了自己原本的小池子,提升了认知高度,相容于“道”,这,才是自由的根本路径。
好,以上,就是庄子的三条鱼:
北冥之鱼告诉我们,不要自大,要识天,
濠梁之鱼告诉我们,不要评判,要包容
江湖之鱼告诉我们,不要执着,要超越。
你以为结束了吗?
哈,并没有,给你个惊喜,
最后,咱们再说一只鱼吧
这只鱼出自《杂篇·外物》
涸辙之鱼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涸辙”,意思就是车辆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的压痕。因为压痕是凹进去的,所以会有一点快要干涸的积水。
而这只在积水里的鱼,叫做“鲋”,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鲫鱼。
大家都知道,庄子家里非常贫穷,所以有一次向监河侯借点大米。(监河侯就是当地监河的官员。)
监河侯一听庄子这么说,就回答道:“可以啊!我马上就能收到税金了,到时候借给你三百两金子,怎么样?”
庄子一听就板着脸,
忿忿地讲了一个故事:
我昨天来的时候,中途听到有一个呼喊我的声音,于是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就问它:“鲫鱼呀!你在这里做什么的呢?”
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的水,让我活命呢?”
我说:“可以啊,等我游历吴国、越国之后,再去游说国王,然后引西江的水来营救你,怎么样?”
鲫鱼一听就板着个脸,忿忿地说:“我现在失去了水,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可你竟然说这些!!你还不如早点儿去小鱼干儿市场去找我呢!”
好,故事讲完了,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惊叹于庄子讲故事的水平呢?真是叫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啊!
这个故事就是说:
很多人都需要“一点点”的帮助,你不需要拥有西江的水、也不需要三百两黄金、更不需要具备鲲鹏的逍遥,也可以帮助别人。
我知道一点,就做一点,
然后分享一点,
也许就那么一升半斗的水,
就可以救人于水火,
那,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