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教育 一生不悔——记洛宁教育工作者张恒声

张恒声,洛宁县陈吴乡月山原村人,1922年5月出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任洛宁文教科长,1957年任崇阳区长,后因为历史问题下放辗转至其它部门工作;1979年平反,重返教育,担任洛宁县教育局副局长。
张恒声同志的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及教育行政工作,其对我县教育事业的贡献, 可分为建国前后两个阶段。
一、建国前
张恒声同志出身贫寒,小时候无钱读书,10岁时才入学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积累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他于1940年得以有机会求学于洛宁简易师范,毕业后,受聘到陈吴新寨国民小学教书 ,后担任该校校长。
张恒声同志在新寨小学教书期间,结识了洛宁早期地下党负责人张逢溪、党炳坤、王绍杰、张学礼等,通过他们阅读了大量红色书籍,接受了革命理论,一心向往革命,并于1945年由洛南地下党负责人党炳坤同志介绍加入了地下党组织。
张恒声同志在给学生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传播革命理论,使同学们认识到国民党政府腐朽的反动本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入党组织后,他按照党的指示,在学校播撒红色种子,培养先进的革命分子,给我们党的解放事业输送有生力量。后来,张恒声同志又聘请地下党员韦万儒和先进知识分子张文周到学校任教,共同宣传革命,使得新寨小学俨然成为了红色革命基地。
在张恒声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的教育和培养下,新寨小学的学生大部分在1947年前后参加了革命工作,给我党的解放事业输送了有生力量。如:张水旺、张清辰、张东方、张中林、张逢辰、张满星、张兴旺、张虎生、王连升、高同心、张从喜、张松林等等均于47年前参加革命;随后,先后从军、从政参加革命工作的学生,几乎占了当时学校学生的三分之二。
1947年11月,张恒声同志接受洛南县长张逢溪的委托,组建恢复陈吴完小的复课工作。刚刚到任筹备,又遇到白色恐怖上山和土匪及裴昌会部匪军拉锯,到1948年3月份洛阳解放,形势稳定后,才又下山重新开始陈吴完小的复课工作。
在筹备复课的过程中,张恒声同志还配合农村工作重心,在学校成立文艺宣传队,鼓励教师及党外先进分子编写剧本,由师生自编自演了“王贵与李香香”、“兄妹开荒”、“血泪仇”等剧目,到各村巡回演出,既宣传了党的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促进了师生回流,加快了学校恢复发展的进程。
1948年3月学校刚复课时,全校师生只有50余人,到1949年8月已经发展到了400余人,成为洛南一区规模最大的学校。
1948年8月,组织调张恒声同志到王范完小任校长;当时的王范是我县最大的集镇,有回汉两所小学,学生很少,由于战争毁坏,学校少门没窗缺桌凳,十分破败;而且两个学校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有积怨和矛盾,不好调和。
张恒声同志到任后,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终于将两个学校合并,更名“王范回汉联合完小”,并对校舍做了初步整修,开展扫盲运动,除正常教学外,办了业余识字班,帮助工农干部及当地群众迅速脱盲。此项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深得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县委的肯定。
张恒声同志在建国前从事教育的经历,既培养了革命人才,给我党输送了了有生力量,同时,也积累了办学经验,为他以后从事全县的教育行政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建国后
1952年~1956年,张恒声同志任洛宁县文教科科长。
上一世纪五十年代,是洛宁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全县教学、教育质量居全省上游,在洛阳专署排名也一直和偃师、灵宝相互追逐,处于前三甲的位置。
当时,洛宁教育的鼎盛复兴得益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教育方向正确的大形势,同时也与张恒声同志的施政方略密不可分。
张恒声同志在担任洛宁文教科长时,对推动洛宁教育复兴发展做出了以下几方面贡献:
1.加强师训工作,培养师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百废待兴,教师队伍人员缺乏,依靠国家统一分配的各级师范院校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
张恒声同志在任期间,加大了师资培训工作,实施自救。在县立中学附设短期师训班,招收回乡知识青年,扩大招生人数,分为四班,学期一年,毕业后分配到各级学校任教。
这一重大举措,缓解了我县教师队伍严重缺编的现状,同时也为我县教育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
1949年洛宁县政府成立时,教师队伍681人,经过持续不断的师训补充、引进人才和每年的大学生分配,到1955年,全县教职工发展到1925人。(1958年反右整风,开除及下放教师497名,教师队伍锐减,1962年教师队伍下降到789人。1963年对错划右派予以纠正,加上民办教师逐步增多,到1965年增加到1736人。)
2.设立长水初中 平衡教育资源
建国初期,洛宁唯一的县立中学设在老城文庙,随着教育的发展,其地域和规模均严重制约洛宁教育的发展。
1953年经申请县委同意,文教科组建班子在长水西郊建校,占地70亩,成立“洛宁第二初级中学”,为洛宁县西半部的一所初级中学,教学质量较高,教学风气良好 ,1958年升学率达90%。
该校纪律严明,校园苹果、桃子成熟季节,无一人摘吃,从地上捡一个还交给老师。学校经常分片召开家长座谈会,教师不怕山高路远,深入农村,定期家访,与家长密切联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长水初中的设立,平衡了教育资源,方便了学子求学,为洛宁西半县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洛宁教育发展史上起着重要意义。
3.完成了洛宁高中、师范的布点工作
1954年,县立中学(今洛宁一高中),被河南省定为重点中学,面向周边县区招生,有豫西文化渊薮和人才摇篮的称誉。
1956年创建洛宁师范,由洛阳地区直接管辖,面向周边各县招生,为洛阳地区教育战线培养人才。
完成洛宁高中、师范在洛阳地区的布点工作,对于提升洛宁的教育质量,争取上级的支持,扩大洛宁教育对外影响,意义重大。
4.培养师资队伍,为洛宁教育引进人才
张恒声同志在任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外交流,建立了一套师资队伍培训及人才引进办法。
1953年暑假,抽调一部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到开封师专带职学习,相互交流,回县后,成为我县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同年9月,召开洛宁县首届教师代表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促进了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团结奋进的局面。
他惜才爱才,支持并引进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名牌教师或大学毕业高材生到洛宁任教。如:王德明、仝慧生、史炳常、蒋培云、李太西、赵厚莆、周明浩、昌炳兰、张本微、王三敏、李桐春、郝邦杰、张孟周、王桂馥、牛东等等,他们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英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各展所长,为洛宁教育的发展和鼎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恒声同志担任文教科长期间最突出的贡献,是他设立了持续的师训制度,广泛引进人才,知人善任,为洛宁教育系统建立并储备了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这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但支撑了五十年代洛宁教育的辉煌,同时在文革结束后,这一批老教师发挥余热,为振兴洛宁教育披肝沥胆,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6年以后,张恒声同志调离教育系统,60年代回归教育后,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被扣上了叛徒、特务、走资派、缄三派、阶级异己分子等帽子,接受批判和改造。1979年平反,正式回归教育,任洛宁教育局副局长。
当时,我县的教育工作在经历了反右、整风以及文革运动后,已经大伤元气,辉煌不再。张恒声同志恢复工作后,认真研究教育现状,向教育局领导班子提出了“县直要集中一切优势兵力,把一高中教育工作抓好,各乡镇主抓一所乡中和两个小学”的建议,以李和智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奋发图强,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洛宁教育质量在洛阳地区的排名上了几个台阶。
1984年机构改革时,张恒声同志退居二线,1990年光荣离休。2004年因病辞世,享年83岁。
《洛宁县教育志》对张恒声同志如此评价:
张恒声同志一生大部分时间,献身于洛宁教育事业。1952年至1956年任文教科长期间,为恢复和发展洛宁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洛阳地区高中布点和师范学校布点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落木作品集锦

月山原

狐狸情缘
我的小树苗
爹的水煎包
我是谁的宝贝
让我们一起战斗!
一次奢侈的远行
姨妈的生活妙招
老父亲心里的痛
落木//爱梅 我友
张同声人生略记
绿竹虚掩着的小寺院
善良,是家庭里最好的风水
爱她,就要尊重和善待她......
丝麻绣韵——那个暖暖的记忆
解放初期名震洛宁政坛的“三声一呼雷”
中华情——洛杉矶华人庆祝祖国华诞

作者简介:落木,女,自由职业者,赋闲在家时就喜欢弄一些纯手工的美食制作,然后就请朋友们一起品尝分享,其乐融融。喜欢布衣素食,崇尚极简生活,偶尔也会即兴写一些文字抒发情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