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孔子和儒家学说,但你知道孔子之后,儒家八分是怎么回事吗?

老沙视界2020-09-30 05:30:00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他的《韩非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现象,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社会上名声显赫的学派,是儒家、墨家。儒家造诣最高的,是孔子。墨家造诣最高的,是墨翟。他在《韩非子 显学》一篇中写道: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乐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天行九歌》中的韩非

也就是说,孔子之后,儒家八分,那么,对于八分之后的儒家,你了解多少呢?这八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家为子张之儒。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八儒之首。其派别主张多近似墨家而不同于墨家。据《论语》和《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张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间困 ”。他秉性被孔子评价为孤僻偏激。子张之儒在道德伦理方面,明确反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提倡“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 · 子张》)的理想人格。孔子对他并不太满意,曾经批评他“师也过”,“师也辟”,而荀子则在《非十二子》中骂子张是“贱儒”。

孔子

第二家为子思之儒。在春秋战国之际有两子思,一是孔子的学生原宪,一是孔子的孙子子思。都有可能是韩非所指的子思之儒,但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是孔子的学生原宪。子思之儒的五行思想在孟子之儒中同样出现,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论子思、孟轲之学,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辟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后世合称为“思孟学派”。“思孟学派”对宋明理学的“心性”之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子思

第三家为颜氏之儒。战国时期以孔子弟子颜回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主要特点是,安贫乐道,特别下功夫实践孔子的仁德思想。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被孔子及后世列为“四科”中的“德行”第一,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称“复圣”。颜回谦恭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 雍也》)。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间被困于野,粮绝七日,弟子饥馁皆病,“不得行”,而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衰”,当子路等对此一时产生怀疑时,只有颜回能以理解,认为“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是有国者之丑也”(《史记 · 孔子世家》)。孔子赞其德行与学问,引为自己唯一的同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 · 述而》)

周游列国

第四家为孟氏之儒。代表人物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再传弟子孟轲。该学派在儒家六艺中长于诗和书;思想上倡言人性善,认为人都有亲亲、敬长的良知、良能;政治上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君民同乐同忧,重视人心背向;经济上主张“制民之产”,恢复“井田制”,认为社会分工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以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该派思想主要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

第五家为漆雕氏之儒。代表人物漆雕启,字子开,后人避汉景帝刘启讳,改称漆雕开,是孔子弟子。《韩非子·显学》称“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颇有任侠之风。又,王充《论衡》说,此派在人性问题上持“有善有恶”说。孔门弟子中有三漆雕,即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因此,说法很不统一。

第六家为仲良氏之儒。代表人物可能是鲁人仲梁子。有人据《礼记·檀弓》记有曾参和仲梁子的对话,推测仲梁子是曾子学派的传人之一。

曾子像

第七家为孙氏之儒。战国时期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同思孟学派迥然异趣,和被奉为儒家正宗的孔孟之道亦格格不入;但荀子其人其学及其学生李斯、韩非均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他的著作后世名为《荀子》。荀子继承孔子治学传统,善为《易》、《诗》、《礼》、《春秋》,批判地总结了在他以前的诸子各派学说,特别提出了孟子的性善、王道之“蔽”,首创“人之性恶,其善者伪”的性恶论和“于天下之分”的朴素唯物论,倡言礼法兼治、王霸并用,义利兼顾之说。

第八家为乐正氏之儒。这一学派无可考,一说此学派代表人物乐正子春,是孔子学生曾参的门徒。唐柳宗元认为,乐正子春曾参加过编纂《论语》的工作。此派孔门弟子强调主忠信。

荀子

但这毕竟是韩非的一家之言,所以后世对此持异议者不在少数。如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所批评的子游,所表彰的子贡,韩非均未提及;还有大名鼎鼎的子夏,曾当了魏文侯的老师,教出了“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渭釐之属”。这些人是不是也可以自成一家呢?可见我们对孔子及儒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只能遵从韩非之说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儒分为八”指的是哪八个派别?
文化茗居2020-01-03 12:37:25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成为儒家的开山祖师。在他之后,儒家在发展中分为多个学派,其中“儒分为八”的说法最为盛行。

儒分为八,源自于《韩非子·显学》,其文曰:“自孔子死后,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梁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韩非子所列的儒家八个流派,其代表人物除子张、子思、孟子较为明确外,其余都有争议,且很难有定论。

子张之儒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陈国人。年轻气盛,性格偏激,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死后,受到曾子,颜路的排挤。被迫离开鲁国,独立招收弟子,他崇信孔子的“忠”、“信”学说,把忠信、敬笃等字书写在自己衣带上以示不忘。子张强调“容众”和“矜不能”,接近于后来墨家的“兼爱”。据说曾子听闻子张死讯,穿齐之衰服讥之,幸乐之情溢于言表。

子思之儒

在孔门弟子中,有两位子思,一位是孔子的弟子名原宪,一位是孔子的孙子名孔伋。但“子思之儒”的创立者几乎没有疑义的认为是孔伋。子思在学术渊源上师从曾子,子思注重对君臣等礼制的维护,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诚信,不贪图安逸富贵,都很有曾子的风范。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万章下》、《孟子·离娄下》中有对他的记载。

颜氏之儒

一般认为系颜回所首创,颜回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德行学养盖世无双,但英年早逝,也没有留下著作,其传承脉络已不可考。

孟氏之儒

就是指孟子所代表的这一派。孔子之后孟子集儒家之大成,在儒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性善论、仁政思想及行义的主张、大丈夫人格等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足见孟氏之儒影响之大了。

漆雕氏之儒

是指漆雕开及其弟子形成的儒家学派,漆雕开,字子开或子若,春秋时鲁国人。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他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了人性论。他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他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著有《漆雕子》十三篇。其为论有理,深受好评。

仲良氏之儒

在先秦儒学之中是很重要的一派。流传下来的资料很少。梁启超、郭沫若等认为仲良为楚国儒者陈良。陈奇猷认为,所谓仲良氏即仲梁子。至今无有定论。

孙氏之儒

“孙氏之儒”的创立者,共有两说。一种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孙氏即荀氏荀子,一种是日本学者津田凤卿在《韩非子解诂全书》提出的公孙尼。荀子作为孔子之后,可以和孟子分庭抗礼的儒家代表人物,指出人性之恶,倡行“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应该说孙氏之儒即荀氏之儒更可信。

乐正氏之儒

郭沫若认为,乐正氏乃与孟子同时的乐正克。陈奇猷认为乐正氏乃曾子弟子乐正子春,此人以孝道闻名,《礼记》、《吕氏春秋》等多有其孝行的记载。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