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择校、择业与择偶的区别
择校、择业和择偶可谓是我们人生选择中绕不过去的三座大山,这三个选择对我们的人生走向至关重要,同为选择,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内在逻辑,也会有一些不同点,下面就着重比较一下他们的区别之处。
一、选择依据的主观性:择校<择业<择偶
从选择的出发点来看:择校更多出于客观因素即现实因素的考虑,择业的出发点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兼有,而择偶则更多出于主观因素即情感因素的考虑。展开来讲:择校的时候,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成功率——我被这所学校所录取的概率有多大,它更多是依靠一种理性认识。而择业的时候,我们不仅仅会考虑这份职业的回报率,我们还会考虑这个职业是不是我的志趣所在,所以在理性选择的同时,个人还会掺杂感性思考。但是,择偶是一种情感型的选择,尽管一些人在择偶上越来越理性,但是人们还是抗拒不了所谓的“crush”,人在择偶的时候,更多依赖感性认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感情里有会有人前赴后继,飞蛾扑火。
二、选择目标的自由度:择校<择业<择偶
一个选择之所以令人头疼,是因为它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选择的自由度自然就低。择校时你会被分数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去挑选学校,分数不够,个人在心仪的学校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择业时你要受制于你的院校背景,学历水平,工作能力,奖惩情况等客观因素,而择偶时人们往往会主动很多,癞蛤蟆也会想要吃的天鹅肉,灰姑娘也会期待自己的白马王子,人们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冲破很多限制,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
三、重新选择的可能性:择校<择业<择偶
从选择的弹性,或者说更改选择的难易程度来看,三者的弹性往往是依次递增的。择校的弹性毫无疑问是最低的,“一考定终身”之所以能定终身还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入学之后完成学业,为了二次择校而辍学的人比例极小。择业其次,许多人因为缺少清晰的职业规划而频繁更换工作,这说明择业是有一定弹性的。这三者中择偶是最容易更改也是最常被更改的,交往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决定一段关系要不要结束。人们的恋爱次数往往远远大于结婚次数,可见择偶的弹性是最大的。当然,这里的“择偶”仅仅指恋爱对象的选择,如果慎重确立了爱情关系,重新选择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很多。择业和择偶的相似性更大,进行重新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对象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本人的“忠诚度”,在这个意义上,二者重新选择的可能性也会因人而异。
四、选择蕴含的时效性:择校<择业<择偶
我们在一所学校就读的时间通常就是一个本科阶段或者一个研究生阶段的时间,最长不过十年;然而我们可能要在一个就业岗位上持续贡献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跟择偶比起来,这两个选择作用的时间似乎就没那么漫长了,毕竟择偶是一辈子的选择,“白头偕老”是择偶时的普遍目标。
尽管从不同维度上比较,择校、择业和择偶有着诸多不同,但是三者本质上都是作为一种选择而存在,在“择”的过程中,个人要有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倾注情感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才能在选择中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