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刊稿(9)素质教育三题

翻检旧作及近作,见几篇立意虽异,均可纳入素质教育的大题目,乃试加联缀,敷成一篇。(1998年旧稿)

一、 素质教育三层面

素质教育讨论,虽集中于中学小学,然于我中专学校亦非不相关涉。凡教育,无论中小学或中专,从施教的层面看,均可有知识、能力、素质三层,故素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素质教育当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层面。这样来看,中专教育并非不存在应试教育问题,区别只在以往中小学专重第一层,中专较重第二层,皆非完全的教育。较为完全的教育,应当兼顾知识、能力、素质三层面,故无论中小学还是中专,都有必要提倡素质教育。

近作短文一篇,从一则语录出发,论及素质教育三个层面,全文如下:

学问变化气质

走进学校的教室,常常可以在墙上发现这样一幅意味隽永的警句: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学问》中的一段名言。值得注意的是,它与目前我们正开始意识到的素质教育思想非常接近。

人的学习是多层次的,大致说来,第一层是知识,它需要记忆积累;第二层是能力,它是对知识的运用;第三层才是素质,它是知识能力长期积累实践之后造就的一种人生态度。所谓素质教育便是注重第三层又不偏废前两层的一种完整的教育思想。

比如历史。记住了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和年号,这是知识;会用这些知识分析历史,这是能力;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不为一时一事的现象迷惑,始终对人生抱有乐观信心,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史鉴使人明智”。

比如学习诗歌。会读会背几首诗,这是知识;学会做诗,便是能力;学做诗先学做人,使诗如其人,使人生如诗,机智灵敏,潇洒脱俗,这就是素质。所以说“诗歌使人巧慧”。

比如学习数学。记住一些公式,这是知识;会用这些公式具体运算,便是能力;于运算中养成精细的思维方式,使这种思维方式贯穿于你的各门功课学习,乃至贯穿整个人生,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最大益处。

比如学习博物。博物泛指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是培根时代人们热衷研究的科目。认识一些物种,懂得它们的分类,这是知识;能够利用、保护这些物类,这是能力;观世界之博大,察万物之精采,乃悟人类之地位与责任,如此焉得不深沉。

比如学习伦理。伦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尚道德,所以这是一门直接作用于人的素质的学问。学了一些伦理知识而不贯彻于行动,是最轻薄而不庄重的。西方人说中国有伦理学而无哲学,排除自大的偏见,其实倒是赞扬我国先哲们对自己的理论都能身体力行,他们都是一些庄重的人。

培根所举各门学问,唯最后“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一句,只着眼于能力,值得进一步讨论。其实逻辑与修辞同样改变人的素质,逻辑要人做得对,修辞要人做得好,假如你能让自己生活得合乎逻辑,又注意修饰,必能培养一种良好的气质。所以此则改为“逻辑使人认真,修辞使人精采”更妥。

这段名言 最后的注脚落在 “学问变化气质”, 或按直译为 “学问入于性格”,无论哪种说法,都很精辟。平时我们所见者,往往只录到“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一句,而忽略了“学问变化气质”的注脚,很是可惜,希望以后引用时能够完整。(1998.6.25.)

【2017年补记】没有说到语文,代为补上:语文使人善用语言文字工具,学会学习,史鉴、诗歌、数学、博物、伦理、逻辑与修辞,无所不能。

二、素质教育的最高层面

以往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第三层面即素质教育,因为知识与能力都较为形下,中小学生一天学了几个生字,学了几个英文单词,都是可以量化的,中专学生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也是不难考核的,唯独这素质,无相无形,难以量化,难以考核。然而这正是最高境界的学问的特征,所谓“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中学课文《庖丁解牛》便生动地演绎了“由技进乎道”的最高学习境界。

上学期末,吴亚卿老师赠我《未立斋文集》一册,拜读之间,又联想起庄子那些充满辩证法的思想,遂作读后一篇:

无用之用

《庄子》第一篇《逍遥游》记载,庄子的那个很爱和他抬杠子的朋友惠子说:“我有一个大葫芦,大而无用,用它装水,则提不动,剖成瓢,则没有这么大的东西需要用它来装,所以我看还是砸了它吧。”于是庄子回答说:“你这是不懂得大东西的用途呀,那是一种'无用之用’。”接着庄子用了一连串的例子说明这“无用之用”才是最有用的东西。

庄子在这里表达的,自然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是,真正深刻的哲学,都能给人多方面的思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无用之用”的东西,并非真的无用,而是因为它太大,沉溺于小乐惠斤斤于小得失的人便看不见它;它又太遥远,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往往等不及它。比如说人的素质,在热衷于搞应试教育的人眼里,素质这个东西真是一种大而无用的东西,换不来考试的分数,换不来升学率,因此不如扔了它吧。但真正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假如人的素质上不去,那么什么分数,什么升学率,统统都失去了意义。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过是“小用”而已,对于我们十年树人的教育来说,对于我们百年创业的国家来说,高质量的人的素质,那才是真正的“大用”。

发这番感慨,是因为近日遇见浙江建材学校的吴亚卿先生,谈及目前一些中专学校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论调,说技术类学校上专业课就可以了,基础课没有什么必要学。

吴亚卿是一位语文教师,业余研究诗词格律,功力颇深,著述颇丰,颇有名望。自己乐此不疲,又向学生号召,说不学祖国传统诗词不行,学诗词不懂格律不行,说青年学格律诗并不会束缚思想,反而能陶冶情趣,提高素质。我常和他抬杠,说假如古典诗词能用普通话读,又何必学格律;假如古典诗词不能用普通话读,学它又有何用?抬杠归抬杠,其实我并不反对学习古典诗词,不反对学习格律知识,我的本意大致跟惠子差不多,想要通过抬杠,逼对手说出更深刻的思想来。果然,此法每每能激出吴亚卿先生一番更雄辩的宏论。

现在中小学正在讨论素质教育问题,我觉得中专学校也存在这个问题。中专学校虽然较少死记硬背,而更注重能力培养,但能力还不是学习的最高层次。学习是一个“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工程,中小学重知识而轻能力素质,是不对的,中专学校重知识能力而轻素质,同样是不妥的。就说吴亚卿先生所在的建材学校,培养的是开发建筑材料的人才,假如没有良好的审美素质,能开发出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来吗?现在东南亚有些儒商,他们来大陆洽谈项目,往往愿意和对手谈谈中国的“四大名著”之类,这是很聪明的,试想那些素质不高,连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都不甚了解的暴发户,又能有多少商业信誉呢?

所以我觉得在中专学校里,能多一些象吴亚卿先生这样的教师,是非常好的。他们所教的课,他们所从事的研究,看起来好象没有什么用处,但其实那正是一种“无用之用”的“大用”,人们现在一时也许理解不到,但将来学生到工作中去,一定能慢慢体会到的。

吴亚卿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吴越文化研究会会长,新加坡新声诗社、加拿大晚晴诗社、泰国国风吟苑的名誉顾问,全球汉诗总会的名誉理事。去年他自筹资金,将其呼吁弘扬国学、宣讲格律知识的部分著述 编辑成册,名《未立斋文选》。这文选自然也是一种“无用之用”的东西,但我读后受益颇深,觉得从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角度说,不但老师值得读,就是学生也不妨一读的。于是向自己的学生推荐,同时作此文为之宣传。(1998.5.14.)

三、素质教育最高层面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正式提出大概是在1996年,并于1997年始在全国大力推广,但是素质教育论题的酝酿过程则要早得多,期间有一件事是于国人都有较深印象的,即1992年中日少年夏令营暴露出来的所谓中国孩子“生存能力”低下。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国人,以至于今天讲素质教育,相当篇幅仍是集中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上。我觉得“生存能力”固然可以算一种素质,但总是比较形而下的一种,亦即比较动物性的一种,社会发展到今天,应该对“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这个标准的传统表述即“形而上者之谓道”的“道”,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前面《无用之用》一文,主要讲的人文素质,而下面这篇,则着重于阐释科学精神。此文作于1994年,当时的讨论风气仍是一边倒,不同意见不得发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科学素质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我们搞素质教育,绝不应再停留于“生存能力”这样的低层面了。

“生存能力”质疑

据说,前年中日少年夏令营的较量,反映了中国孩子生存能力的低下,为此,一些忧患之士呼吁: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在于“生存能力”的培养。

这话有一定道理。试想,假如我们的孩子在现代社会提供的优裕生存条件下,仍不能正常地生存,那么自然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但是,凡事不可推论太过,如果说,一定要摈弃现代社会优裕的生存环境,到“荒原”到“无人岛”上去过活(据说日本人就是这样训练他们的孩子的),才叫有“生存能力”,则我不免要生出许多怀疑来了。

人类的生存优势,本是一种集体优势,他们依靠一部分人的体力活动,而使另一部分人得以全身心地从事精神活动,从而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更加璀灿的科技文明。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对于人的生存越来越重要,当火药炸毁了唐·吉珂德的头盔,蒸汽推动了历史的车头,科技终于成为第一生产力时,人类的生存优势,实际上也就成为一种科技优势。在这种优势条件下,他们可以不必倾族而出搞食物,不必人人自危练拳脚,相反,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集中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从事科技知识的学习。其结果,他们单个搞吃的能力也许下降了,他们单个面对暴力时的防卫能力也许也下降了,但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却正是通过这种智力的发展而极大地提高了搞吃和抗暴的能力。

现在有人津津乐道日本的所谓“无人岛教育”,然而据我所知,非洲某些土著部落,有着更为严格的“教育”:他们把一定年龄的儿童驱赶到原始森林去,任其自生自灭;若干年以后,那存活下来的,自然是生存能力强的,于是招回部落,成为正式一员。可以想象,其部落居民的体魄该是何等的强健,生存能力该是何等的惊人──然而,那始终是一些极穷困极落后的人群。我还见过一个资料:日本'93科技白皮书指出,日本青年人不关心科学技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白皮书向日本全社会发出紧急呼吁。

“无人岛教育”和不关心科技有无内在联系, 我尚无专门研究, 不过我想“无人岛教育”恐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环境有关, 在尔虞我诈人人利己的“荒原”式社会中,唯其如此,才有可能“适者生存”。然而,这样一来,个体生存的竞争也就极大地耗散了集体生存的根基,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弱点。对此,我们不可不引以为戒。(1994.5.2.)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六日

(0)

相关推荐

  • 信息素养浅谈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有其历史沿革,要理解它,不能从字面上去看.不过如果从字面进行理解,素养是主题,信息是定语,界定其范围.类似的,我们听过军事素养,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医生素养,教师素养等等 ...

  • 提升生存能力是自我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人都那么看重学习成绩和排名.学校教育的结果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学校教育果然重要,但是却不是教育的全部. 事实上,在一个人的教育方面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自然教育.家庭教育 ...

  • 未刊稿(8)必须加强教育科研中的实验意识

    按语:这是20年前的一篇文章,当时我还在某中专学校任教.这篇会议参评文章有没有获奖?得了几等奖?都已经忘了.但清楚记得当时确实得罪了几个人,认定我这篇文章是搞人身攻击.幸好事情已经过去了,当时的那些中 ...

  • 名校之道(7)|为素质教育而战——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小学的突围(三)

    农村情结不"减" [陶继新]在采访南京市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时候,就为其浓浓的农民情结所感动.这位具有"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等十几个荣誉称号的校长,对农村 ...

  • 素质教育该怎么办?看三位不一样的校长现身说法!

    从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家长和孩子似乎都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习题,试卷,排名,清晨到深夜,日复一日 独木桥上千军万马,孩子们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奋力拼搏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或许正在迷茫: 这就是 ...

  • 【哲学教育专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教育思想三题——兼论古典教育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教育思想三题 --兼论古典教育 文/程广云 所谓古典时代,我们特别是指古代希腊,尤其以雅典为中心,创造了科学(哲学).艺术辉煌的那个时代.古典教育同样是那个时代的辉煌成就之一.柏 ...

  •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三个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三个观念

  • 哲学教育|孔子教育思想三题——兼论儒教

    孔子教育思想三题 --兼论儒教 文/程广云 孔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格化身.孔子思想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乃至民族心理结构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深刻.广泛和持久的影响.作为最古老的人类文明之一--中国文明的核 ...

  • 家长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可以从这3个方面入手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的长远未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 ...

  • 「写作坊·美文」张洲|散文三题

    作家新 干线 散文三题 四月,广武的杏花 杏花开了,群体跑到广武,连天接地的美! 白天飘落还是新疆来的棉花?还说是蒙古包来广武忆旧了.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就在广武写出无数的赞美激情的诗行. 有你有我 ...

  • 臣字眼三题:起源、类型、嬗变

       判定上述五件臣字眼人面的确切时代,可以参考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组器物:    其一,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编号84ⅥM11:7),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铜牌饰正面用大量碎小的绿松石方片镶嵌成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