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圣座特使刚恒毅及陆伯鸿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1929年十八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此次大典影响深远
梵蒂冈指派圣座特使刚恒毅及陆伯鸿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1929年的国父奉安大典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孙中山奉安大典历史图片
孙中山奉安大典是由南京国民政府前后历时四年为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党葬,备极隆重。此次奉安大典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十八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南京,参加中山先生的葬礼。
圣座庇护十一世
当时中国政府对教宗的态度与祝福非常重视,希望派一特使参加大典。圣座庇护十一世有意继续前教宗本笃十五世所定下的政策,就是建立梵蒂冈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世界和平而努力,欣然接受这社会性的葬礼。
孙中山先生安葬在南京的墓地是他亲自选的。早在1912年他在攀登到紫金山的中部南坡时,顿觉此地甚好,就对同行人说:“候他日逝世,当向国民乞求一块土,以安置躯壳耳!”
中华民国缔造者孙中山移葬南京:将灵柩运到南京的火车车厢用蓝、白、金三种颜色装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国葬孙中山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偕同儿子孙科,林焕廷等人,来实地勘察,选定墓址。
悬挂着挽幛祭幡的军舰:把孙中山的灵柩从跟南京隔江相望的浦口运到下关的 " 威神号 " 炮舰。
并从登报悬赏征得的40余份陵墓建筑图案中,选定采用获得首奖的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动工,1929年春建成。
送葬行列正在登上紫金山中山陵的台阶:沉重的青铜灵柩被不断轮换的抬棺轿夫抬上坡度颇大的台阶,半小时之后才到达中山陵的顶部。
192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公布《总理奉安委员会章程》,总理奉安委员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推举为主席委员,孔祥熙为办公处总干事。
梵蒂冈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
圣座庇护十一世指派刚恒毅以圣座特使身分,率高弥肃秘书及陆伯鸿爵士,乘专车前往参加孙中山灵榇奉安大典。
刚恒毅主教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曾经作为第一任罗马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在中国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为中国天主教本地化有很大贡献。
陆伯鸿(1875一1937年),原名陆熙顺,上海南市人氏,生于光绪二年(1875),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近代中国知名实业家、慈善家、天主教人士,并且是上海法租界首位华人公董之一。此次作为天主教平信徒代表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
据刚恒毅自传记载:
“六月初一凌晨四时,隆重的奉安大典开始。送葬执绋的队伍庞大肃穆,灵车右侧为各国特使,左侧是各部会首长,送葬行列场面壮观,约十万人。好像罗马元帅奏凯还都,举行盛大游行一般。新中国之活力从新建之庞大壮丽的中山陵可豹窥一斑。”
10时15分,灵榇停于陵墓祭堂中央,旋举行奉安大典。典礼程序为:(1)就位;(2)肃立;(3)奏哀乐;(4)行三鞠躬礼;(5)献花圈;(6)读诔文;(7)总理家属、中央委员代表、国府主席、总理亲故代表、迎榇专员代表、葬事委员代表、专使领袖分列左右,恭移灵榇进墓门;(8)奏哀乐;(9)全体默哀;(10)敬谨奉安。
梵蒂冈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一行在中山陵
此次总理奉安委员会对教宗特使表现出了特别的尊重,为了避免棘手的教廷代表优先权问题,专为刚恒毅这圣座特使一行保留了特别时间,为向中山先生遗体致敬。
刚恒毅一行在中山陵留影图片
由于先总理中山先生的基督徒身份,这次奉安大典完全抛弃迷信色彩,不祭祀、不烧纸车和纸人,纯属社会性仪式,这样就为刚恒毅免去不必要麻烦。
刚恒毅自传中的中山陵图片
刚恒毅随机应变,向中山先生灵柩前行了鞠躬礼;就这样打破了多年来因礼仪之争带来的棘手问题。事后在向梵蒂冈汇报后,教廷赞赏刚恒毅的作法,并希望藉此能在中国产生良性的影响。
礼毕,由孔祥熙率领杠夫敬谨将灵榇奉移进墓门。其时,鸣礼炮101响。至正午12时,奉安大典告成。
奉安大典前后,各国政府及海内外人士出于对孙中山的敬意,还纷纷赠送了许多珍贵的纪念品。上海法国租界工部局所赠送的1500株法国梧桐(悬铃木),栽在通往中山陵的陵园大道上,现已蔚然成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