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效应:你可能并没有自以为的那么重要
同学聚会时拿出集体照片,每个人基本都在第一时间找自己;
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
在聚会中因为失误,感觉大家都注意到了,从而耿耿入怀;
... ....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对自己过分关注,并以此联想到别人也会如此关注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焦点效应在作怪,总觉得自己是人们视线的焦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着监控,甚至会让人产生社交恐惧。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即把自己当作是一切的中心,且高估了外界对自己的关注,这也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一个事实——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
焦点效应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这种心理状态让我们过度关注自我,过分在意聚会或者工作集会时周围人们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劳森对焦点效应进行了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穿上前面印有“美国之鹰”的运动衫去见同学。
约40%的被试确信同学会记住自已衣服上的字,但事实上仅10%的人会记住。大部分观察者甚至没有发现对方中途出去几分钟再回来时换了衣服。
在另一项实验中,即使被试的衣着令人尴尬,也只有23%的观察者会注意到,此数值远低于他自己所猜测的、班上大约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比例。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总认为别人对我们会倍加注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由此可见,我们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我们世界的重要位置,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自我的专注,我们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当我们处于公共场合时,我们会不自觉的认为:我就是全场的焦点,别人都在看着我,从而尤其在意自己的言行,将自己置于极其紧张的状态。
这造成的一个显著结果就是,自己太过关注,从而联想到别人也这么关注自己。所以一点小失误、一个小尴尬场景,自己就不断放大,从而使判断失真。
关注自己没有错,但是如果过度关注,把自己当做一切问题的中心,那么就会适得其反,使得自己始终活在焦虑中。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家的生活照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凡事没有自己就不行。这样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让自己活得很累。
如果我们无意冒犯了别人,我们可能非常懊恼。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遭受到的这些烦恼,别人经常注意不到,即使注意到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
所以,对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出的糗,自己大可以一笑了之。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如果一个人总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想要成为他人生活中的主角,那么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反而会对你的骄傲自负产生反感,甚至会轻视你。
泰戈尔说过:“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轻。”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把自己看得很轻,才能更真切地触摸到生命的真实。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所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子,正确的认识自我,不娇柔,不造作,保持适当的低姿态。
既然焦点效应是我们太过自我造成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自己不陷入焦点效应的负面情绪中:
转移注意力。不要太过注意自己,而是忘掉自己,看看周围有什么人或物,或关注别人在做什么事等等。
自我催眠。在参加聚会或上台演讲时,如果犯了失误,不要太慌,也不要太纠结,继续下去,别人就算注意很快也会忘掉。
调节呼吸。焦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心悸、出汗、视线狭窄等,这时候大家应多深呼吸几次,再配合上面的转移注意力和自我催眠,症状会大大缓解。
焦点效应会让我们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且会因为别人的存在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当然,也不要把它看作是坏的。我们可以运用焦点效应,让自己往优秀的方向发展。
在工作中,焦点效应同样适用。当我们在利用焦点效应的时候,我们就把客户放在了中心的位置,客户就会觉得我们时时刻刻都非常的关注他们。
以销售人员为例,不要老是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自己的产品上面,没有任何一位客户愿意听销售人员的唠叨。
我们要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客户身上,让客户觉得我们非常的关注他们,毕竟大部分人觉得被别人关注,是因为别人非常重视我们,所以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之后,客户就更加的容易接受我们。
我们在社交中也可以利用“人人都想成为焦点”的心理,来拉近交际双方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能提升交际能力和交际效率,还能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
而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学会洞察他人在不同场合的“焦点心理”,还需要尝试去加以满足,让他人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所以,合理的运用焦点效应,反而会使我们在社交和工作中占据主动,让自己真正成为全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