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 难能可贵 |《读《水浒传》有感》刘子怡
今年寒假,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人们都说这八百里水泊梁山上住的都是“好汉”!我早就心心念念想找来这本书好好读一读了。可是,读完之后,我不禁有些“失望”。因为我发现,这些“好汉”,也并不那么完美。【文章开始,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好汉也并不那么完美。”】
梁山泊寨主宋江,按理说应该最讲“忠义”了, 但他为何做出取寨主之位,毒死黑旋风等不义之举呢?在我看来,宋江不仅不讲“忠义”而且还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他本是个小小芝麻官,能在江湖混个“及时雨”“山东呼保义”这样的荣誉称号便已然知足了,因此在朝廷想要招安之时,他接受了。也正是在招安之后,他手下的一众兄弟才七零八散,最终都没得善终。如果宋江能将起义坚持下去,和腐朽的朝廷抗争到底,说不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呢,即使失败了,那也是坚贞不屈的英雄!【好汉宋江的“不完美”——“忠义但胸无大志”,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一层,了不起。】
武松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他只身一人打死老虎,何等的英勇!可是,细细品来,除了英勇之外,我也看到了他“不听好人言”的一面。在上景阳冈之前,店家小二对他是百般奉劝,说这冈上有吃人的大虫。可他非但不听,还误认为那店家是为了将他留下住宿,待到半夜图财害命。实在是“小人之心”了。再说他上得冈来,见到官家榜文,得知真有虎时,却碍于面子不愿下山,恐被店小二耻笑了去。唉,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与虎搏斗这一仗实在胜的险之又险啊,待虎死后,那武松也浑身都瘫软了。试想,万一那武松稍有不慎被那老虎的“一扑”“一剪”“再一扑”得逞了,那必将命丧于此啊! 【好汉武松的不完美——“英勇但不听好人言”,言之有据,条条有理。】
再说那“花和尚”鲁智深。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肝义胆!那镇关西强抢民女实在可恨,鲁智深气不过,三拳两脚便打死了镇关西。读起来真是令人解气。可后来发生的事儿,我又觉得这鲁智深“不识好歹”。却说这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便惹了人命官司,他为了躲祸,便来到了五台山削发为僧。按说,你到人家那里避难,本该低调一点,遵守人家的规矩,以报恩德。可这鲁智深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喝酒吃肉,对制止他的同门拳打脚踢,闯下了不少祸事。大家说,这是不是恩将仇报,侠肝义胆?【好汉花和尚鲁智深的“不完美”——“侠肝义胆但不识好歹”】
这一路读下来,我的心被故事里的人物命运紧紧牵动着。梁山好汉们迥异的人物性格,让我见识到他们不同的人生。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正是这样,他们的形象才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认为这正是《水浒传》这部经典之作能流传不息的原因所在。她真实、朴质,善恶交织,毫不掩饰,使人读来百转回肠,不忍释卷。【总结段落,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赞扬经典之作流传不息的魅力所在。】
(指导教师:刘佳倩)
这是一篇标新立异的文章。小作者采用了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把自己阅读名著后的看法表达出来,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纵观全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风趣而不失幽默,实为一篇佳作。
全文共有五个段落,开头第一段就亮出自己对《水浒传》的经典人物形象的独到看法“好汉不完美”,然后用三段话,选取了《水浒传》中3个广为人知的典型人物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一段话是对自己观点的总结,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从全书的角度来表明自己对《水浒传》喜爱的态度。
文章的“新”“异”主要体现在2、3、4自然段的描写,小作者用批判的眼光评价水浒中的英雄人物,说明“好汉不完美”的观点,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一层,真的是了不起。第2段用宋江“忠义但胸无大志”,证明好汉宋江的不完美;第3段用武松打虎这一具体事例,说明“英武但不听好人言”,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条条有理;第4段用花和尚鲁智深“侠肝义胆但不识好歹”,第三次证明“好汉不那么完美”的观点。
文章的“新”“异”还体现在对于这三段的描写,作者没有对人物所做的故事内容进行详细讲述,而是以点带面,将人物事例与自己的观点穿插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人物,说出了自己的依据,思维条理清楚。当然,小作者的这些观点也不一定确切,但作为一个小学生来说,能够在阅读名著时把自己对于人物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敢于把自己的观点大胆地亮出来,并联系书中的事情,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而不是人云亦云,小学生有这种思维方式实在难能可贵!
(点评教师:王瑞荣)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龚惜若:留心平凡事物 巧妙构思成文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韩英海:想象丰富 构思新颖
《天天读写》约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