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系统与空间:作战空间的分类与相互关系
(一)作战空间分类
作战空间可分为陆地、海洋、空域及太空域等不同的空间。其中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浸没的部分。其总面积约14900万平方公里,它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海洋是指地球表面大陆的连续水域。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通常包括由海水水体及其溶解或悬浮于其中的物质及生活于其中的生物、邻近海面的大气、海岸和海底地貌等。空域是指航空兵器(主要指各种飞机、直升机)所能到达并实施作战活动的空间范围,目前主要是指大气层以内距地面3万米以内的空间范围。太空域通常是指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空间范围。
1. 陆地
陆地,是人类社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空间。它也是作战双方最经常、最直接、最根本的对抗空间。在作战过程中,作战双方即使存在着对海洋、空域、太空域的争夺,这些争夺也是需要以陆地为依托,同时其最终的目的往往仍是要回归到对陆地空间的控制上。
2.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之地,是连接各大洲陆地的必要通道。起源于海洋文明的一些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此外,海洋也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和能源。虽然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行的,但是对海洋控制权的争夺却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公元前1479-1477年间,古埃及国王图特摩斯在对卡叠什人发动的进攻中,就使用了舰队在叙利亚海岸实施登陆作战,使海洋作战空间与陆地作战空间产生了必然与必要的联系。公元前500年间,当时的波斯帝国与雅典为争夺爱琴海的控制权发生了人类有记载的第一次海战,开创了在海洋作战空间内直接进行对抗的先河。 在19世纪下半页,人类发明了能在水下活动的潜艇,并对其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了较为实用的作战性能。在1914年9月,德国U-21号潜艇在福斯湾河口外以鱼雷击沉英军轻型巡洋舰“开路者”号,使潜艇显示出真正意义上的作战能力。在整个一战期间,德国以损失178艘潜艇的代价,共击沉敌方商船近5300艘,总吨位达1200余万吨,并击沉战列舰5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7艘,从此,潜艇逐渐成为海上作战不可或缺的武器,而正是由于它的出现,也把传统海上作战空间得以向着水下发展。此外,1913年5月,英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随后又将大型巡洋舰改装为具有飞机起降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并在1917年7月19日攻击德国于丹麦境内的飞艇基地时率先使用了舰载飞机作战,再一次把海洋与空中两个作战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类越来越意识到海洋对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马汉的《海权论》对世界各国海军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控制海洋则逐渐成为历代各国军事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制海权的争夺所产生的作战也随之成为人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空域
空域,因受人类科学发展的限制,它作为作战空间的时间仅仅有很短的历史。
1783年,约瑟夫.迈克尔.蒙哥尔费研制热气球取得成功,使人类的探索领域真正地走向了空中。1794年,拿破仑统帅的法军组建了气球侦察分队,并在同年的弗勒吕斯战役中使用名为“企业号”的侦察气球进行阵地观察,为战胜奥地利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气球广泛用于作战中的侦察、通信等保障工作。甚至在1848-1849年的奥意战争中,奥军曾进行了利用气球进行轰炸的探索,虽然其结果失败,但却显示了空中威胁的可能性,同时又将空中作战空间与陆地作战空间紧密地结合起来。
到了20世纪初,“齐柏林”飞艇的试飞成功,使得空中侦察与轰炸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不过,因为气球与飞艇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速度慢、可控性差、易遭地面及飞机攻击等缺点,其在作战中的运用受到了很多的限制。而真正意义上的把空中作为作战空间的标志,还应属在军用飞机出现并得到广泛的运用以后。
自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I号”试飞成功以后,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飞机的性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它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速度快、视野广、所受威胁少、可执行多种任务等优点,开始走上了战争的舞台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早在1911年的意大利对土耳其的战争中,意大利的军用飞机不但频繁执行了昼夜间的对地目视侦察、照相侦察、散发传单、对地轰炸、为地面炮兵及军舰炮火提供校射,还首次在实战中使用无线电台进行空地联络以及展开了原始的空中格斗等。尽管飞机在本次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让人们认识到了除陆地及海洋作战空间之外的另一个崭新的作战空间,感受到了传统的二维战场开始向三维战场进行革命性转化的信号。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Giulio Douhet,1869-1930)的《制空权》为人们认识空军的重要意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他也因此被誉为是“战略空军之父”。从此以后,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局部战争的实践,空中作战力量的建设、作战理论的探索与完善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制空权的争夺已成为现代战争中控制陆地、海洋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4. 太空域
太空成为作战空间的时间仅仅为半个多世纪,但其地位却日益突出。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1号,开创了航天时代的新纪元。由此而兴起的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不但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先进、国民经济发达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的体现。
同其它科学技术一样,航天技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迅速而又广泛地运用于军事领域。据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全世界共发射了各类航天器5700多个,其中军用航天器占据60%以上。从作战空间来看,太空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尽管目前还没有在太空中发生的直接意义上的作战行动,但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它所起的作用来看,太空是继陆、海、空之外的第四个作战空间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从1982年的马岛战争到1990年的海湾战争,从1998年的科索沃战争到近年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我们都能看到军用航天器的身影。其中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等不分昼夜地监视着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军用通信卫星依靠其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好、可靠性高、保密性与生存能力强、灵活性好等优点将各种作战平台连接成为紧密的整体;军用导航卫星适时为陆、海、空各种作战平台提供精确的位置、时间信息;军用气象卫星可提供全球范围内任何战场空间的实时气象信息;军用测地卫星随时测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坐标,等等。尽管目前尚未出现航天器材直接参与打击或抗击敌方作战系统的例子,但是,它们在作战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是联系陆地、海洋、空中战场的纽带,它对高技术战争乃至以后的信息时代战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从美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到近年成立并不断调整太空战指挥机构(如2002年将原战略司令部与航天司令部合并成新的战略司令部)的职能、组建太空战部队以及于2008年2月20日使用海基导弹击落卫星的事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战争在太空中的直接对抗以及太空与其它三个空间作战力量的直接对抗也必将成为不远未来的现实。
5. 四种作战空间之间的关系
整体上讲,陆地作战空间是对抗双方争夺的根本空间,海洋、空中以及太空空间逐渐成为控制陆地空间的必要条件。但从人类战争发展历程来看,作战空间具有从一维向多维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一方面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战争领域的广泛运用有关,同时也与作战思想的演变有关。
人类最早的作战是在单纯的陆地或海洋之中进行的,即使是二者的结合(如登陆作战),作战空间与也是呈平面状态的。由于军用飞机、军用卫星的发展与应用,作战空间逐渐呈现出立体的状态。随着空中作战力量、太空作战力量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它们对陆地、海洋作战空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中力量的强弱几乎可以决定陆地、海洋战场上作战的结局。
陆地、海洋、空中与太空这四种空间是到目前为止人类作战所能涉及的空间范围,这四种作战空间因武器装备作用的对象存在着多元化而使其相互关联。对某一具体作战系统而言,这四种空间有时只有一种与其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也就是说作战可以在某一种空间内单独进行(如双方进行纯粹的陆地作战、海上作战、空中作战或太空作战),但是在现代作战中,则更趋向于多种空间同时存在(如空地一体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战空间具体包括哪几种空间,并不是由某一方作战系统自身所决定,而是由作战双方作战系统中的力量构成之“和”所决定的。如果某一方的作战系统单独具有在某一空间的作战能力,那么,另一方的作战系统也必然会受到这一空间所产生作用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某一方作战系统即使不能充分利用某一类作战空间,至少也应控制这一空间中敌方作战力量的有效发挥,否则,势必出现对方对己方实施“非对称”打击的可能。因为从理论上讲,当某一方作战系统失去对某一作战空间的利用与控制时,对方就有可能凭借这一作战力量取得较大的优势。例如:一个地面作战系统如果失去制空权,既没有空中力量在空中与对方抗衡,又不能有效控制空中(表现在不具备有效的地对空打击能力),那么,对方空中力量就可以充分利用空中对其实施单向打击,进而导致己方在作战中的被动局面,而当这种打击造成作战系统的不稳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致使其作战系统趋向于无序状态及其功能的不断降低,这也就意味着其最终的必然失败。
从这一结论出发,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清晰地理解曾对军事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权论”、“制空权”、“大纵深作战理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曾因某一空间武器平台的发展而盛行一时,也就会清醒认识到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样式这一必然的趋势。这些作战理论,其实质都是力争通过综合运用和发挥不同的作战空间的作战力量对敌方作战系统进行各种“输出”,以破坏其结构与功能,进而达成作战目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国家都加快航天事业的步伐,其中的军事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在未来的战争中对太空域的控制与利用。也就会有充分的理由预测出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生,但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存在太空中直接对抗(有人称之为太空战)以及太空武器与其它作战空间的力量直接对抗这些作战样式产生的必然性。
从目前武器装备发展的情况来看,这四种空间作战的力量中,地面、空中、海洋三个空间都具备相互之间的打击能力,但以发展的角度来说,太空中进行直接对抗和以太空为基点对其它三种空间直接进行打击也必将存在,而此时就会导致这四种空间任何两者之间都具备了直接对抗的条件。
待续.........